176(1 / 1)

吃完晚饭,高之明还在兴奋中,非要拉着朴昌珠再聊聊,“老朴啊,咱俩一块散散步,到那边山坡上逛逛去,我从食堂抓了点大米,喂喂那些山鸡去,我把它们的腿也捆疼了,去给它们赔个礼。”

朴昌珠知道他要说什么,不想和他聊,就说:“天晚了,不能到山那边去,那里有狼。”

“有什么狼啊,我告诉你,地球上的生命是有数的,现在人多了,狼就少了,因为狼都转世成人了。你看那些整人的,作伪证,睁着眼说瞎话,都是狼变的。”

“反正我不去”朴昌珠拒绝他。

“不去就算了,简直不识抬举。”高之明无奈,靠在被子上又看起信来。

转眼大半年过去,顺利完成了空靶训练任务,返回部队。战友们都称他们载誉而归,为连队争了光,彭中队长和指导员大会小会表扬他们,把受处分没当回事,彭中队长说:“成绩是主要的,看见山鸡不去抓,你们做不到,因为你们没那个政策水平,将功补过,处分决定嘛,不给你们往档案里装就行了。”

机务工作就是保证飞行训练,把这既让人骄傲又让人辛苦的飞机检查好,保养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气象台预报最近阴雨天气较多,部队决定趁此机会进行“复杂气象”训练。

“复杂气象”训练,就是飞机专门在云层里飞行,飞行员看不到外边,只能在座仓库里看着仪表飞行。这里每个飞行员必须经过的训练科目,目的是训练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驾驶技术。

这天从早晨起就看不见太阳。天空带着愁眉苦脸的样子,犹豫着,暗灰色的云愈积愈多像要下雨,但始终不见落下一滴雨水。

李天兴把他的飞机牵引起飞线,今天他的任务是保证5个起落的飞行,现在已经完成3个。一名年轻飞行员跨进座仓,他帮飞行员系好救生伞,启动发动机,又检查了一遍各仪表工作状态,一切正常,盖好座仓盖,面向飞行员,立正站在飞机左前侧,飞行员举起右手向他示意,意思是飞机一切正常,可以起飞。飞行员加大油门,缓缓画出起飞线向跑道驶去。

李天兴和往常一样目送着自己的飞机起飞,加大油门提高速度,越来越快,离地了,起飞了。突然左右机翼飘摆了几下,已经离地两米多的飞机又落下来,而且向左侧偏离跑道,越过中间迫降草地向停机坪一侧冲去,右机翼挂翻一辆冷汽车,吧飞机的行驶方向改变了一点,速度也降了一点,即使这样,左机翼还是横扫停在停机坪的11架飞机的机头,冲到前方的一堆卵石上停下来。这一切就发生在瞬间。

出事啦,人们都惊叫起来。消防车救护车呼啸着朝出事的方向奔去。

李天兴完全惊呆了,看着栽向卵石堆的飞机,怔怔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好像一尊没意识的雕塑。不知过多久,他才回过神来,腿一软坐在地上,抱着头哭了起来。

停机坪一片狼藉,11架机头被挂的惨不忍睹,救护人员首先冲上事故飞机,砸碎座仓玻璃,脱出已吓瘫的飞行员。万幸的是飞行员没有受伤,医护人员把他搀上救护车拉往医院。

这会没有人能顾上李天兴的情况如何,他下意识的走向停机坪,一屁股坐在工具箱上,意任人们猜测事故原因。不一会来人拿去他的飞机履历本,即飞机档案。一会又来人给他的工具箱贴上封条。又过了一会来了两名警卫连的战士,请他到招待所去休息。在事故原因没有查出之前,他没有自由了。

李天兴躺在招待所的床上,盯着天花板,脑子里一片空白,两名警卫战士陪着他,说是怕他出事。

几个小时之内,北京的、军区的各级首长都赶到事故现场,事故调查组随即成立。

高之明,朴昌珠还有很多战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晚饭做好没有人去吃,大家的心都在半空悬着。

这是一起特别严重的事故,受损飞机之多创历史之最。但事故原因并不难调查,因为飞机没有受伤,可以询问当时的情况。飞机档案齐全,可以查询所有相关资料。飞机残骸完整,可以检查各系统的工作。仅用三天时间,事故调查专家们就做出事故结论:本次事故是飞行员操作不当,飞机小速度大迎角起飞,升力不够使飞机失重坠地,飞机坠落后,飞行员惊慌失措,继续错误操作,使飞机偏离跑道。酿成严重后果。

所谓小速度大迎角,就是飞机在起飞时,滑跑速度还没达到起飞要求,飞机还没产生足够的升力,飞行员过早拉动驾驶杆,使飞机昂头角度过大,造成飞机失重。

事故调查专家们对机务部分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调查,结论是:飞机工作正常,机务方面对此事故没有责任。

事故结论作出后,老头子从招待所放回来,飞机没有了,无事可做了,他一天到晚焉出出的还没从惊魂中缓过来。领导也有意叫他休息几天,调整一下心态,没安排别的工作。半个多月后,李天兴始终无法从沉重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一天指导员和中队长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尽快恢复常态。

李天兴对两位领导说:“听说上面要从我们单位抽调一个人去农场劳动,让我去吧。”

指导员说:“抽调人员去农场是短期帮忙,要求去个战士就行,用不着派干部去。”

李天兴说:“还是让我去吧,我现在听见飞机响就害怕,看见飞机腿就发软。”

中队长笑了笑说:“看你那点出息,你平时不也是个人物吗,这会怎么成这个模样。”

“你们是不知道”李天兴摇了摇头说:“出事的那一刻,我觉得天塌了,天上黑压压的云向我砸下来,我崩溃了,整个起飞线剩下我一个人,我像是一只受伤的鸡落到水里,挣扎着爬上来,浑身骨头缝都凉嗖嗖的,那是我今生今世最惊魂、害怕的一刻。现在一闭上眼。飞机坠地的情景就在脑子里重现,真是受不了。”

指导员和中队长简单的商量了一下说:“也行,你要强烈要求,那就去吧,不过我们有言在先,是你要求去的,农场的条件很差,这你应该知道,到农场后,人家就会给你分配工作,整天劳动,很辛苦。你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指导员又补充说:“在农场实在干不下去,就来个电话,我们派人把你换回来。”

李天兴打理自己的行装,趁大家都去机场工作的时候,没和任何人告别,搭上辆地方的长途汽车去了部队农场。

部队农场在洮州至兰州中间,各距50公里,向东离国道线不远,交通很方便。而临洮河,风景很美。这里原是洮河的乱河滩,在地方政府的支援下,经过一批又一批军人的艰苦劳动,开垦出500多亩耕地,因为紧挨临洮河,水源方便,农场就把这几百亩地搞成稻田,每年都在这里种水稻。严格地说,这里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合水稻生长,据说每亩地一年的水稻产量只有几十公斤,算起来还不够汽车跑路的油钱。但部队在这里办农场的目的不是为了收成多少粮食,而是为了让干部战士轮流来劳动锻炼,以防止滋生“封资修”思想,所以说,办农场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农场的建制为正营级,设教导员和场长,除了种稻子外,农场还下设一个奶牛场,养猪场。养奶牛的目的是为了给空勤灶,即飞行员就餐的食堂供应鲜奶。养猪场没有明确的目的,几头猪吃食堂的剩饭菜。

李天兴到农场报到,农场教导员洪力和朱场长接待他。红教导员说:“你就是李天兴呀,你们指导员专门给我打电话,把情况都跟我说了,指导员说你是个很不错的同志,欢迎你到我们农场来,农场条件比较差,伙食也不好,希望你能克服困难。这次抽调了几十个同志来帮忙搞秋收,主要是收割水稻。咱们人手多,不缺你一个人也不多你一个人,这段时间你利用下地干活,多转转,熟悉下情况,听你指导员说,你当战士的时候就在师新闻报道组培训过,你*写的好多稿件都见过报,这回你也给咱农场写几篇报道,把农场宣传宣传。”

红教导员是山东菏泽人,51年就入伍,人很实在,在平常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干了20多年,因为没有什么突破成绩,到现在才是个营级干部。他多次说,不想再往上升了,一有指标,就申请转业回家。

朱场长是广安人,52年入伍的,情况和教导员差不多。

李天兴一来就受到农场领导的照顾,很感激,有意和洪教导员套近乎,说:“听说洪教导员也是山东人?”

“是啊,山东菏泽的,你也是山东的吗?”

“我是山东宁安的。”

“咱们离得很近,没想到遇见老乡。”洪力高兴地说。

在部队最容易把人拉近的关系,就是老乡关系,不管职务差别和年龄差别,只要套上老乡这层关系,距离就可以迅速缩短。

“我和你们指导员、中队长都很熟,他们给我打电话,让把你照顾一下,老朋友托付的事,有啥说的,你就在这待着吧。”

李天兴没有具体工作,哪里有事就帮着干干,经过几天的观察和体验,他发现目前农场最突出的问题是伙食问题。炊事员都是临时抽调上来的战士,在连队没有做过饭,蒸馒头不是碱大就是碱小,碱大馒头会蒸黄,碱小蒸出的馒头粘牙。菜也一样,一点味道都没有,基本上就是水煮菜。就餐人员意见很大。李天兴在连队经常帮厨,蒸馒头已经练成绝活,碱兑的合不合适,用手一拍就知道。于是他主动承担了蒸馒头的活。好家伙,蒸出的馒头又白又胖,大家都很满意。洪教导员和朱场长高兴,说:“李天兴一来,解决了咱们的老大难问题。”

农场在临近的村子里雇了几个农民老头当农业顾问,负责农场的农业技术问题。这里的农场还没解决温饱,给几个农民每天管吃饭,随便再给几毛钱,他们高兴的不得了。农民自有农民的精明,自己吃饱后,就想往家拿几个馒头,于是找借口拿回家吃,本来4个馒头能吃饱,拿6个,回去一家人吃,后来发展到拿8个。

教导员和场长发现这个问题,明确规定,不准带馒头回家吃饭,在食堂吃多少都行,拿回家一个都不行,这一现象被制止。他没有想别的办法,到吃饭时间故意在地里磨蹭,等开过饭后才来,趁人不注意拿回家吃。一个穷子逼得人想尽办法。

要想找机会往家拿馒头,必须过李天兴这一关,因为他是蒸馒头的,来晚了要找他开食堂门,拿馒头他就站在跟前,一人能吃七八个大馒头说不过去,他睁只眼闭只眼就能过去。李天兴成为几个农民巴结对象,都讨好他。李天兴见几个农民为了多拿个馒头回家而费劲心机,觉得挺可怜,基本上装糊涂,让他们有机可乘。

有个姓安的农民比另外几个聪明,晚上他邀李天兴到他家喝茶聊天。姓安的农民50多岁,据说祖上有人当过进士,到他爷爷这辈还是秀才,他爷爷精通医理和易理,给人看病算卦很有名气。当地农民喝茶有独特的喝法,他们把那种砖茶瓣一小块放在一个小铁罐里,加水在火上煮,煮沸后再倒到小茶盅里,一口喝掉,再加水煮,这叫喝“煮罐茶”。

李天兴喝不惯这样的茶,太浓,太苦。老安很热情:“李场长,你要不习惯我就用茶壶给你泡。”只要是当兵的,他们就叫场长,场长类似同志、师傅等称呼的代名词。

老安从他家的壁橱里拿出个黑乎乎的茶壶,随便涮了一下,泡上茶,放在小炕桌上。煤油灯下,两人盘腿坐在炕上拉家常。村子附近就有个变电站,但农民嫌用电贵,还是点煤油灯。灯火头也舍不得太大,有那么点亮就行。

老安给李天兴倒上茶问道:“李场长几个孩子?”

李天兴笑着说:“你看我有多大?”

“看你不过40.”

当地人有个习惯,把对方说大点,表示尊重,李天兴不懂这个习俗,吃惊地说:“我真有那么老?今年我才25岁。”

“才25岁,我还以为你30多。”老安继续不知趣地恭维。

李天兴无奈,喝了口茶,老安又给他斟上,李天兴端起壶说:“自己来。”他把茶壶一端详,是个六方壶,尽管壶上沾满厚厚污垢,仍能看出壶体两面都刻有“清风”二字,字为行草,刚劲有力。凑到灯下,仔细一看,好像是个紫砂壶,于是问道:“这是个紫砂壶?”

“谁知道是什么壶,有年头了,我爷爷活着的时候老用,我喝罐罐茶,不用它,有时候来客人用一用。”

李天兴拿起壶盖看了看,是紫砂壶,他忽然想起在学校是朱来新摔李牧鲁紫砂壶的那一幕,转眼快十年了,李校长抽出的表情仍历历在目。

老安见李天兴对壶感兴趣,说:“喜欢就送给你,在我家也没用。”

李天兴不懂这东西,但他想李校长当时喜欢这些玩意,批判他是资产阶级情调,现在想起来时不时一种雅兴呢?于是说:“没用就卖给我吧,多少钱?”

“要什么钱,拿去吧。”老安很慷慨,或许他想以后我往家那馒头你给个方便就行。

“不收钱我不能要,部队有纪律,你不是不知道。”

“哎呀,给什么钱,又不是什么好东西,非要给,就给一两块吧。”

李天兴摸了摸兜里,正好有两块钱,就掏给老安。

李天兴用蒸馒头的碱面把壶上的污垢洗净,茶壶通体火红,没有一点破损,闲暇时用它泡茶自斟自饮,还真有点悠然自得的感觉,怪不得连乾隆皇帝都说“芳容冠六情”,“君不可一日无茶”。

四、

天慢慢转冷,秋收已经搞完,临时抽调的人手也都该回部队了,李天兴不愿意回去,通过洪教导员协调,就继续留下来。

这几天洪教导员很郁闷,主要因为家属的事。老婆是农村的,没什么文化,前几年随军,工作一直没落实,干临时工,在师部大院搞卫生,工资很低。三个孩子上学,一家五口主要收入靠他的工资,生活很紧张。前几天和他老婆一块当清洁工的另一个家属工作安排了到部队服务社当销售员,原因是人家的男人升官了,由营级升成团级。洪力的老婆心里不平衡,就埋怨丈夫没本事,自己不但跟着受罪,也觉得低人一等。

一回家老婆就叨叨,吵得洪力心烦,星期天一早就回到农场,乐得清静。李天兴见洪教导员心情不好,就想主动和他聊聊。官不管当多大,其实都是凡人,都摆脱不掉人间俗事。

洪力早把这个小老乡当成自己的朋友,愿意跟他说自己的烦闷:“你说这人啊,就是不知足,没随军的时候盼着随军,心想随军就好了,大人和小孩的农村户口就都转成城市户口,再不用挨饿。真随了军,又不知足,今天跟这个比,明天跟那个比,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和别人比个什么劲?他没文化,没水平,真能把人气死,烦死。”

李天兴想劝劝,不知从哪劝起,想了想说:“谁不想往高处走,可这官位是个宝塔形,越往上职务越少,塔尖上那点地方能占几个人,多数人都是垫底的,一个农村妇女向往夫贵妻荣很正常。可他不知道人升官并不完全靠本事,机遇和本事在人生这个天平上哪头重些,也没定数。嫂子没上过学,她悟不出这里的奥妙。我倒觉得你的机遇就在眼前。”

“你说我提升的机遇就在眼前?别给我宽心了,我原来在军需股,盯那个位置的人多,这不,今年把我挤到这当农民,还有什么机遇?”

“我认为这就是您的机遇,您听我分析,看有没有道理。”李天兴不紧不慢的说:“来农场这么长时间,我详细地理解了农场的情况,也分析了各种形势。农场这边要是不吵不嚷,师首长那里可能一年也想不起一次还有个农场。按照这个思路去想,您这个农场的教导员,包括朱场长仕途可能是比较暗淡。您往前想一想,在这个位置上有哪个人升过官?”

洪力想了想说:“到这里,谁还能再升职,都是干几年就走人。”

“那是不会干,要想叫领导重视,就得把领导的眼珠引过来。”李天兴说:“您想想师首长最关心什么?”

“那肯定是飞行训练和部队建设嘛。”

“对,飞行员是航空兵部的战斗力,是师首长最关心的,从我们农场这个角度,潜移暗化的改变一下办场宗旨,从政治意义转移到实际意义上来,可能就有转机。现在我们的场制并不丰富,无论买什么都要‘票’,尽管国家规定的飞行员管伙食标准很高,现实中有钱买不到什么好东西。一到冬天,飞行员吃的也是冬贮大白菜,肉呀鱼呀也得想办法到处采购。如果我们能充分的利用农场现有条件,让全师飞行员冬天能吃上新鲜蔬菜,你想功劳有多大?”

“怎么解决?”洪力疑惑。

“非常简单,见效快,不用花什么钱。我看见咱们仓库里有很多育稻苗秧的塑料膜,现在离育秧还有很长时间,先拿出来用上,挑几块好些的稻田,改造成菜地,架上塑料膜,到种子公司买各种菜籽,什么小白菜、菠菜、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等等。冬天塑料膜的温度能达到30多度,种上速生菜小白菜、菠菜等最多一个月就可以食用,茄子、黄瓜、西红柿有两三个月也足够了,农场有牛粪、猪粪,都是顶好的农家肥。从现在做起,到元旦、春节各种菜都可以陆续出棚,送到空勤灶。教导员您想想那是什么反映。”

“是这么回事!”洪力有些冲动。

李天兴接着说:“只要这一步一实现,明年开春,到兰州养殖场买小鸭子、鹅什么的,咱这里靠河有水,养这些东西具备很好的条件,也就是三四个月的时间,长到2斤多重,鲜活鲜活的送过去,那又是什么反映?找几块稻田,随便一改造,就可以成为养鱼池,到兰州把大中小号鱼各整上些,鱼池也分成大中小,大的当时就可以吃,中号的明年夏天就行,小的到明年冬天就能长大。如果干得好,顺利的话,咱农场3个月变样,一年大变样绝对没问题。“

“这个办法好是好,咱们擅自改变种植品种,手掌要不同意怎么办?”

“怎么是擅自改变,冬天稻田都闲着,明年春天该种水稻的时候,手掌要不同意,咱们毁掉菜地再种水稻还不迟。首长们又不傻,他们不知道哪个划算?咱第一步实现后,也就是蔬菜出棚后,就把师首长请来,汇报后边的打算,千万别漏掉曲老头,一定要把他请来。”

洪力问:“哪个曲老头?”

“就是师曲副政委,他是个吃党饭的,爱搞运动,喜欢轰轰烈烈,把他煽动好,肯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农场搞好了,他往军区、空区一汇报,就全成他的成绩,他能不支持?”

“这个办法行,明天朱场长回来商量商量,说干就干!”洪力很激动,想大干一番。

“眼前还有一件急需要办的事,咱们去看看现场我慢慢给您说。”他俩说着来到洮河边,李天兴指着一个河叉水沟说:“咱们现在喝的水是从这个水沟里取的,用水桶拉回去倒在水缸里一沉淀就饮用,太不卫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很简单,从这里挖个沟,把水引到咱们住的那边,200来米长就可以,水沟里填上石子,石子由大到小,最后填上粗沙子,在最末端修个2-3立方米的水池子进行一级沉淀,前边再修同样一个水池子进行二级沉淀。洮河是个没被污染的河,水源来自岷山融化的雪水,水质很好,就是泥沙太多,水沟里的水除了悬浮物以外没有其他有害物质,通过200米长由大到小石子的过滤,又经过两级沉淀,肯定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做这项工作不用花一分钱,现存着那么多修稻田渠沟的水泥,河滩上到处都是卵石,您给我十个人,保证一星期内完成任务。”

“行,明天我给你派10个人,你指挥,让他们干,越快越好,饮水是个大问题。农场建了20多年,没人想过这个事,主要没人重视。”

第二天,李天兴指挥几个农民技术顾问修沉淀池,几个战士挖沟,捡石子。把意图给大家讲清楚,都觉得是个好主意,干得很卖劲。

洪力和朱场长也统一了思想,齐头并进,工作进展很快。

一个星期,饮水问题果然解决了,没花一分钱。大家喝上请咧咧的水,很惬意。

不到半个月,建成5亩多地的大棚,按计划种上十几个品种蔬菜。十几天后,菜苗陆续出土,抽叶。洪力、朱场长、李天兴三个人蹲在棚子里,看着破土抽叶的菜芽,恨不得它们长快点,再快点。洪力对李天兴说:“咱们这一步成功,全都是你的好点子,是你的功劳,我到师里给你请功。”

李天兴笑起来:“千万别这样,农场工作搞的再好,对我也没用,我是个机械师,兵头将尾,来农场临时劳动,如果吧功劳记在我头上,就把这些荣誉资源浪费了,你们二位才需要这些资源,农场搞得好,吧首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你们二位的前程就有了逆转。

洪教导员和朱场长听李天兴这么一说都嘿嘿地笑起来。洪力很感慨地说:“到底是年轻人脑子活,咱们以前都没往这方面想。”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上边让怎么说就怎么做,犯不了大错。一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咱这就是将在外不由帅,先斩后奏,干好了成绩是你们俩的,干不好挨批的也是你们俩,跟我没关系。”李天兴笑着说,心里非常畅快。

塑料棚里很热,待的时间以长受不了,他们从棚子里出来,李天兴指着前边一排排杨树柳树说:“一批又一批农场人为我们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些树长了20多年,已完全成材,这边有千年流万年淌的洮河,这边有田埂、垂柳依依,要是能修几个凉亭,夏天在河边垂柳下乘凉对弈,再修几个太阳能式玻璃暖房,冬天在里面谈天说地,以后飞行员就不用到别处去疗养,来这里要吃鱼,现捞,要吃鸡鸭鹅现宰,要喝牛奶,现挤。”

“给师长汇报时,就这么讲,准支持!”

“只要领导支持,实现这个蓝图就不是久远的事,这点小建筑,几个月就能建成。”他们互相鼓励着。

一个多月后,小白菜、菠菜、小油菜都长成了。黄瓜爬架,茄子、西红柿开花。洪力忍不住把老曲头请来,全面详细的汇报了农场最近的工作及近期、远期规划等想法。他俩是老乡,都是山东菏泽人,老曲头是老革命,工资级别比师长、政委的级别都高,年龄也比他们大,60多岁,说革命工作干惯了,还要在干几年,此时部队没有硬行退休年限,想干就干吧。老去头爱搞运动,哪个连队出点什么事,只要他知,会立即组织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到。他有个外号叫“接下页”,谁都不敢公开叫,但在私下里广泛流传。外号的来源要追溯到几年前,批判****的时候。那是李天兴临时抽调到师宣传科报道组搞宣传报道。有时候也负责给师首长写写发言稿。老曲头文化水平不高,发言离不开讲稿,一离讲稿就东拉西扯没重点,讲到最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要说明啥问题。批判****是个很严肃的事,他不敢含糊,叫报道组的人把稿子写好一点,字要工整,太潦草他不认识。

第二天要发言,李天兴他们夜里加班突击稿子,成稿后几个人分头一笔一划重新抄写一遍。前边一个人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抄完,之还剩半页,就顺手写了个括号,在括号里写上“接下页”。

第二天全师干部大会老曲头首先发言,当念到稿子中写的“****不读书不看报一点学问都没有”时,他念成“****不读书不看报一点问题都没有”,引起下面一阵窃笑。他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什么笑,训斥道:“笑什么,批判****是件严肃的事,不准嬉皮笑脸!”大家都忍住笑继续听他批判****。他怕大家没听清楚又念了一遍:“****不读书不看报一点问题都没有!括号接下页。”这回大家实在忍不住了,全场哄堂大笑,老曲头不知为啥笑。后来才搞清楚,把李天兴他们叫去臭骂一顿。从此“接下页”外号传开了。

李天兴看见“接下页”来了,赶紧藏起来,怕被他遇上少不了又是一顿骂。老曲头先视察了饮水池,说:“好,这是关心战士的生活,领导干部就是要爱兵。”

又视察了塑料大棚,他被眼前的情景鼓舞,大声说:“好啊,这才上了正路,种水稻干啥,光收稻草不收粮食,种菜不是更能锻炼部队吗?在延安时,**就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就是遵照**的思想建设部队?礼拜天休息的时候,我把师长政委都叫来,让他们也看看。现在规模还太小,要扩大规模,全给我种上,不能光供应空勤灶,地勤灶,士兵灶全要供应。明年开春一化冻,每个连队出三个公差,就按你们说的,挖鱼塘、修鸭棚,你们两个,******给我轰轰烈烈的搞起来。”

洪教导员和朱场长两颗悬着的心落了地。星期天,老曲头把师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都叫来了。农场从来没来过这么多小车。教导员、场长受宠若惊,屁颠屁颠的忙。

师首长非常满意,当场拍板,就按现规划,明年开春集中人力,拨专项资金把农场搞得上台阶,上档次。

首长的车队走后,洪教导员、朱场长那个高兴啊,把李天兴叫来说:“反正今天是礼拜天,我们三个喝两盅,庆贺庆贺。”

“我给你们指导员和中队长打电话,把你多留一段时间,等咱们的规划初具规模你再回去。”红利对李天兴说。

“我也乐得在这里清闲,待得时间越长越好。”

喝着,聊着,完全沉浸在喜乐和兴奋中……

春节过后,农场红红火火的干起来。

大部分稻田都改成了菜地,有一部分直接盖成玻璃温室,安装上暖气。养殖场这边也把鸡鸭鹅都养上,开辟出几十个养鱼池,还专门聘请兽医和种菜的技术顾问。农村真正成为部队的蔬菜基地。

老曲头经常到农场来,好像跑顺腿了。开始,李天兴老躲着他,次数一多,终有躲不过去的时候,见面没像李天兴想象的那样一顿臭骂,还说:“老洪给我汇报,农场大变样你出了不少好主意,不错,好好干。”

最近老曲头经常邀请上级机关的老朋友到农场来参观,今天又来了,而且特别高兴。一下车就喊:“老洪,我请来个老战友,把小鸡仔炖上,在搞两条鱼,看还有什么随便整几个菜。”

来得时上级机关干部袁部长,同是山东菏泽人,和老曲头一起入伍,是纯牌老战友。他领着袁部长到处转,不时做些讲解,转完后到刚建成的小餐厅坐下来,边喝茶边聊。

农村里没有专职厨师,老曲头说调一个来,还没到位。目前只有李天兴的手艺好点,炒菜的任务就落在他头上。有一次李天兴给老曲头开玩笑,他准备好热水、净水和炒菜用的各种原料,一手捏着鸡脖子,一手拿着刀对老曲头说:“去副政委,从此刻起我能连杀带炒5分钟之内把鸡装盘上桌,您信不信?”

老曲头说:“吹牛,我给你掐表,5分钟出不了菜,把你炒进去,开始。”

一只一斤左右的小鸡,没任何挣扎能力,李天兴用刀轻轻一划,血放掉,往热水里一烫,两把突撸干净鸡毛,开膛挖出内脏,再净水中一涮,啪啪几刀剁成块,锅里的油刚好冒烟,鸡块往油锅里一扔,轰的一团火,只见他动作娴熟麻利放进一碗切好的青辣椒,加盐、佐料、味精,颠了几下出锅装盘,说:“好了。”

老曲头看着时间,提前5秒。说:“小伙子,还真行,我尝尝熟没熟。”用手提了一块“可以,味道不错。”从那以后,就认可李天兴的辣子鸡了,一来就喊:“剁小鸡仔去!”

五、

老曲头和袁部长聊的很随意,自带的“景芝白干”,说是赛茅台。

李天兴炒完最后一道菜,亲自端着过来。他是想找机会和袁部长说几句话,套套几乎。刚走进门口,就里面老曲头说:“老洪的位置也该动动了,在正营职上干不少年了,你那里有掌握的位置没有?给他安排安排。”

“我手里哪有位置,过段时间你们师不是腾出2个团政委的位置吗?你们师党委研究研究往上报。”

“议过了,还没报上去。”

“那就赶紧报上来,我给你们往上递。”

李天兴一听吓了一大跳,赶紧退回来,要是叫首长知道他听见这些,可不是什么好事。在外边又等了一会,才敲门喊:“报告!”

“进来,噢是小李啊,我介绍一下,这是小李,小老乡。这是袁部长。咱们吃的菜都是这小家伙炒的。”

李天兴端着盘子立正,说了声:“首长好。”

袁部长笑了笑没说什么。

老曲头说:“菜炒完了吧?”李天兴点点头。“坐下来给我们倒酒,给袁部长敬两杯,小李是小老乡,宁安的。”

最新小说: 在逃生游戏里拐了一个男朋友 恐怖求生:从收到诡异红包开始 射雕之风舞九天 娇娇穿成恶毒女配后 僵尸世界:我成了将臣! 海贼:我加载了游戏面板 全球轮回:我的身份有问题 重申亿次这不是游戏起点 LOL之王者无敌 可存活率99%[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