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那朝 > 关于书中出现的逻辑性问题(不定期更新)

关于书中出现的逻辑性问题(不定期更新)(1 / 1)

因为最近准备把前25万字印出来留作纪念,便请朋友做了一遍校对,发现了许多问题和错别字,现在只修改了底稿,还没修改已经发布的免费章节(VIP章节发布超七天不能修改)

在此特别感谢本书校对,格根哈斯。

接下来说逻辑上的问题。

一、

首先是韩家众人的年龄问题。这一点我今天用了一个小时又仔细考虑了一遍。

开始我设定的韩秋是七十多,后来和哈斯同学讨论了很久,这不合理,遂韩秋改为五十多,不具体。

韩启目前为3-4岁。

韩映儿18-19。

为什么是个区间呢?待我慢慢道来。

因为这涉及到韩秋在家读书的时间,韩林的大概死亡时间,韩映儿外出游历时间,二夫人的死亡时间,三夫人的生下韩启的生产时间,韩映儿做衣服的时间,寿宴上的斗诗会的那句统一的祝寿词也有几年了,这个也得算。

或许还有我想不起来的时间。

所以各位看官就放过我吧......

二、

所有的“寿宴”都改为了“生辰宴”。

虽然韩秋五十多,是可以说寿宴的,但生辰宴不会让人直接认为韩秋是60岁以后。

可能还有许多不周的,但我一下午已经尽力把许多东西都做了微小的改动,尽量保持原意的情况下,又能说得通。

三、

军侯,铜镜,帷帽,这些东西其实出现之前是必须经过慎重考虑的,但我怎么考虑,它们还是要出现。

因为我实在不能让墨白对着一块大理石刮胡子,带个帽子要自己动手做一个出来,那些东西如果出现,就是凑字数了。

包括76章的古代的剃须刀和剃须膏,它们都必须要出现。

为什么呢?

因为我要用,或者说墨白他得用。

因为这是那个朝代,不是史书上已经有的任何一个朝代。

所以那里出现什么都是可以的(当然飞机坦克这个我不会让他出现的,我只按需要让它出现)

【免费章节算是练笔。倒不是说不收费的不好好写,只是第一次写书,许多东西都想不到,大纲也不能精细到令人惊叹,令我发指。

目前就发现了这两处,但其实万幸的是,这些逻辑不会对以后的发展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否则可能要重新来过了。

而进入VIP章节后,或许是我顿悟了,也或许是我的过渡期结束了,在写的时候也有了一些进步,我在翻过来自己看的时候也感觉得到,还是挺高兴的,这也算是一边写一边摸索。】

2016.12.09

四、

昨天哈斯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说韩映儿最开始的时候所谓的夺权,理由不充分。

我考虑了很久,最后我得承认她是对的——她告诉我反抗都是不得不,而不是随心。

现在说说我最初的看法。

其实我给韩映儿的设定,始终都是本书最为善良,最为包容的一个人。现在回头看看在韩府的一系列斗争,对她自己来说,可能理由的确有些牵强。但我当初是这么想的——韩映儿将来出嫁后,刘媚怡再等到韩秋百年,那之后她在韩府就是一手遮天,韩府也就姓了刘。

那时候她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就把杨伯赶走(这个是很可行的)

而那时候韩映儿已嫁为人妇,逢年过节她想回家看看,估计连个热凳子都没的坐。

这是她为什么要选择夺权的一方面理由。

另一方面呢,在韩映儿的母亲,二夫人张芷芸病危的时候,韩秋是守在即将生产的三夫人刘媚怡身边的,所以韩映儿在心里恨了她父亲很久(这也是她为什么选择和春瑶在外面游历,很少回家的原因)

等她把墨白捡回家,发现自己一个二小姐混的居然能让个小福子都敢狗仗人势给自己说句不咸不淡的话(小福子挨打那一节),她能甘心吗?

春瑶能甘心吗?(她本就是大半个江湖人)杨伯能甘心吗?(他一直带领着一部分忠心的下人和刘媚怡分庭抗礼,这一点我是交代过的)

墨白来了,说的通俗一点,扇个风点个火,这矛盾就激化了——带着对父亲的恨(当然斗诗会过后就少了)和对刘媚怡在韩府说一不二的极度反感,韩映儿选择了夺权。

好吧,也不知道我这一大番解释是否能说得过去了......不过我必须要承认的是,本书的大纲其实最开始只有几句话,而写了这二十七万字,我的大纲和我所有对书的理解,对以后的想法,已经写了几百页A5纸了,像一本厚厚的教案。

哈斯昨天和我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还很担心我会听不进去,或者是反感。

怎么会呢。

我一直觉得,一个作者,好话听的太多,不是什么好事。

在这本书还没有签在的时候,我在许多网站都发过十几章,结果呢,要么编辑一句中肯的“再改改”,要么就是读者的一句“这写的什么鸟玩意”。

可能选了我也就是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点到为止),但我还是挺感谢的,毕竟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

好歹还有个平台,还有一线机会,不是吗。

好了,以上就是对于第四个逻辑性的问题的解释,和我的闲话。

2016.12.11

五、

昨晚哈斯审稿的时候,发现了三点问题。

一点是用语不当,我经常会写出“皇帝陛下”这种词语,估计后面还有不少,发现后我会作出修改。

第二点,关于金陵西郊驻扎的军队。

开始我想的是,皇帝只有把禁军再分编为各侯府护卫队,他才能安心(毕竟禁军和御林军都是直属皇帝本人的)

但后来我想了想,完全没必要——都驻扎在城外了,你就是把禁军换成别的军队,也几乎一样,想造反吹个集结号就行了(当然,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这里只是为了讨论这一点)

所以我把禁军改为了巡防军,也就是说,现在侯府护卫队的组成,不再是禁军的一部分,而是巡防军的一部分。

为何要修改呢?因为禁军是直属皇帝,负责守卫皇宫、宫城并维护皇城内治安的军队。让其驻扎在城外,这有些古怪。改为巡防军就好多了。

第三点,关于本书的社会性质。

我只能说这是古代、封建帝王统治。

虽然用到了公侯伯子男的制度,但不会出现分封。

哈斯说的对,安坪王朝是一个中等国家(西边千里之外就是西泠国),算是个“不安定”的国家。

土地就那么大,我再给皇帝儿子分点,出来几个藩王,那朝堂上就没什么写的了,矛盾基本不大。藩王们等着他们的老爹一死,然后起兵造反就行了。

这跟我对本书的设定有着不小的冲突(再者说,真出现藩王,写了二十多万字墨白却还在韩府墨迹,读者岂不要骂人了?)

所以本书不会出现分封,公侯伯出现仅仅是为了以后朝堂上能看的明白些,不会突然出来个大人物,读者觉得吓一跳,仅此而已。

我自己再加个第四点吧。

这本书的元素,很多都参照了《琅琊榜》电视剧(真的,海晏姐写的原著我真没看过)

所以多少有些琅琊榜的影子,这我不会否认。

在此也致敬《琅琊榜》,我电脑里唯一的电视剧全集。

开始的时候我会去纠结,三司会审是大理寺、刑部、廷尉府三司,为什么又会出现御史台?(琅琊榜中,列战英曾到御史台提过滨州侵地案的原告)

这四个同时出现,真的较真,其实是不太合理的。

但后来我想,琅琊榜也是改变的,原著也只是小说。

那我写的那朝,也可以用,不是吗。

【其实说真的,真的很感谢哈斯同学,她的这种较真的性格来校对,是能发现很多问题的。】

最新小说: 大唐:开局娶长乐公主 三国金榜降世,刘备扒我马甲 阮清颜傅景枭 回到三国当皇上 王安穿越成了太子 太平长安 抗战:开局十万克隆兵 我的公公叫康熙 狼伺 重生红楼,庶子的我逆袭成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