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大哥王昆闷闷不乐,他数着铜板足足比平日少了40多枚,却全是因为那个李家郎。
走到半路,王昆忽然站住了脚步:“二弟,我觉得媒婆张说的对,你该考秀才!”
王昆瓮声瓮气,直直地盯视着王匡:“二弟,我知道你不想考,可是……”
傻大个子有时候直觉却是很灵敏的,他居然第一个看出王匡的真实意愿,王匡连忙打断他的话头,极力否认:“不是的,我只是等几年再去考而已。”
傻大个子这才重新高兴了:“二弟,等你考了秀才,就没有人敢骂我们娘亲了。”
王匡却沉默了,他第一次对科举考试重要性有了一点直观印象。
日子不会因为王匡不考秀才而停止下来,王匡依旧过得比较快活,只是最近才遇到一点点麻烦。
——————————————
晃眼之间,九九重阳节都过了好些天。
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面,王家的凉皮、豆腐、面条生意很红火;王家的16头肥猪等不到腊月,一个个都长得圆滚滚,不得不出售了;王家的雉鸡更是不得了,规模扩大了一倍有余,就有那外地的商人上门愿高价收购。短短数月之间,王家账面上多了200余贯铜钱。
200余贯铜钱啊,这是全家人都未曾想过的巨大财富,相当于平常人家户100年的总开销。当然了,这个年代的平民百姓消费水平很低,物质需求很少。普通人家一年能够攒2两银子,就基本可以过得下去了。
有了这笔钱,王家重新修缮了院墙,一溜的青砖代替了原来的篱笆,终于能够保证了小院子的安宁;王家又还添置崭新了的马车,购买了两头毛驴,单靠一头老黄牛,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继续支撑家里的活计了;在王李氏的坚持下,王家又还收购了两片田地,一片是后山的荒地,另一片却是靠近洈水河的水浇地,合计一共二十亩。
王李氏对田地有着执著地追求,要不是因为王匡苦苦拦阻,她恨不得把手上的绝大多数钱财统统变为土地。这个年代的人大都受到传统思想束缚,却是没有更为长远的目光,只会想到在田地里面做文章。
王匡不得不劝阻王李氏,因为家中劳动力严重不足,这是王家所要面对的一个全新问题,以至于在抢收稻米小麦的季节里,王家居然不得不从外面雇佣了十多名临时短工,帮佣。
当然了,劳动力不足仅仅是一个幸福的烦恼,总会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是,还有一件事情却彻底苦恼了王匡,他却没有一点解决的办法。
从五月份到八月份,王匡其实都在苦恼这件事情,王匡要酿酒,酿橡子酒——可惜,他彻底失败啦,这是王匡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遇到的重大挫折。
头两个月的各种成功让王匡有些小得意——他其实只不过听人说起怎么样除掉橡子的苦味道,其实并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但凭着几次有限的试验,他却顺利找对了方法。
之后的事情很简单,他有着开阔的视野,知道些橡子用途,所以才指导着王家连续做出橡子面食品,橡子养殖计划,陆陆续续赚了一大笔钱。这令他有些忘了自我,忘了他本质上不过是一个无能之辈,一个平庸男子。
自从五月起王匡就推出了橡子酿酒这个新项目,他曾经在后世听说过橡子可以用来酿酒,在他想来,后世既然能够酿造出橡子酒,在我大明王朝未尝就不能够同样酿出橡子酒来,如若成功,其利不可谓不大也。
王匡本身从来没有酿造酒水的经验,但是有了些本钱的男子可以请外援啊。这个时代会酿酒水的人很多,普通百姓尚且会自酿些米酒备用,何况处处都有酒肆呢。
王匡还是很谨慎,他没有请普通百姓帮他酿酒,而是专门跑了一趟临淮县城,从城中著名的酒肆请了一位专业酿造师傅,协助自己酿酒。
酿造师傅其实颇为年轻,不过名头却是不小,专门为这家酒肆酿酒已有数年,获得南来北往客人的称赞。其酿造之酒据传“口味醇厚而柔绵,香气馨郁而悠长,不在宫廷御酒之下也”,因这位酿造师傅姓玉名田,故人皆送其所造之酒曰“玉田美酒”。
请得这位师傅,王匡即依照其指示在小院中另外起了两间土坯房,并于房屋内修葺了晾堂、水沟、水池、酒窖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然后才开始酿造橡子酒。
玉田师傅还是十分得力的,短短两月功夫果真酿出少许酒液,王匡不由得大喜。然,王匡迅速就尝到了其中的苦涩,真的是苦涩啊,这橡子酒之中竟然带有浓烈的苦涩味道,简直不堪入口。
玉田师傅反复实验多次,酿造出了数批酒水,尽皆如此,居然就没有一次例外。最后玉田师傅愤然断言,橡子实不堪酿造也,绝非可以酿出美酒之粮食,说完这话他竟然不辞而别,走了!
王匡这下子傻眼了,专家既然走了他这个半吊子冒牌货只好亲自上阵,继续寻找酿酒失败的原因。从此,他就开始了长时间的穷折腾,过上了悲催的日子。
苦涩,把橡子反复再洗洗;还苦涩,把水全部都给我换了;还是苦涩啊,酒曲,对了一定是酒曲的问题呀……
长时间的折腾愈发证明了一个事实,平庸男就是平庸男,哪怕是你逃到天涯海角,就算你跑到明朝去,这个事实也不会变!
王匡怎么会知道,橡子中含有单宁,单宁最喜欢汇聚于酒精,当然会让酒水苦涩。学过化学的都知道,相似相溶原则嘛,有机物喜欢在有机物中扎堆儿,所以单宁反而被酒精萃取在一起了。
就是在后世,研究橡子酿酒如何彻底除掉单宁的论文都是一篇接着一篇的,如果橡子酒真的那么容易酿造,依照我堂堂种花家劳动人民的尿性,还不把橡子酒酿造得满天下都是么?
如此看来王匡此人真是愚不可及,朽木不可雕。所以我种花家曾经留下一句名言告诫后世子弟曰:做人不可太装掰,装掰小心被雷拍。此实乃天地间至理也——得意忘形之人往往不会有好结果。
王匡被雷拍了之后倒也清醒了很多。万幸的是,酿过酒的橡子酒糟没有浪费掉,猪呀鸡呀什么的都很爱吃,就是吃完酒糟之后嗓门儿有点大,走路有点飘,还不时喜欢打打架而已。不过这好歹是让王家的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点,真乃不幸中的万幸啊。
王匡重新又端正了自己的态度,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知道,自己倒底能够吃几碗干饭,他不惜把自己的房间里面也摆上酒坛,并以之为戒。
咳咳,好吧说点老实话吧,酒坛子摆到了王匡的炕头上,本质的原因是因为酿造的苦果有点多,作坊里面有些摆不下。
经历了惨痛的失败,王匡最近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手头那些水车、磨坊、嫁接等计划于是纷纷陷入停顿,只好等到彻底琢磨清楚了,看看能否再次上马。
哎,酿造一点点酒都这么困难,王匡愈发对那些高大上的水车、磨坊、嫁接等计划没有了信心,更是只能够走一步看一步了。
除去这场惨痛的失败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令王家人心烦意乱,那就是王匡的便宜老爹王僮,居然到了深秋还没有回家。
——————————————
王匡便宜老爹王僮自从新年伊始就早早踏上了经商之路,可是眼看就要入冬季节,他都还没有回来的意思。
便宜老爹王僮倒是和家中保持了通讯联络,基本上能够做到三月一封家书,都收藏在王李氏的手中。
透过家书王匡对这个便宜老爹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这位王老爹还是非常热爱老婆的,家书有点肉麻,少儿不宜观看。其次呢,从老娘口中知道,这位王老爹还是很关心祖国的下一代,尤其是某个读书种子的。最后,就是据说王老爹经常表示他的经商手段很厉害,让家中不要过度担忧自己的行踪。
王老爹是和李家四房的三老爷一同行动的。前面说过,四房的老爷们大都在外经商攒家,四房销售渠道还算通畅,王老爹就是搭上这条销售通道,顺便卖点自己的私货。
王老爹算学学得很不错,因此四房三老爷颇为仰仗他,正是由于四房三老爷的赏识,王老爹才得以在帮助三老爷算账的同时,经常带点私货贩卖。
王老爹本钱很少,上上下下统共不过就几十两银子的货色,所以四房三老爷也不以为怪,并不责怪他夹带些私货挣点辛苦钱。
今年四房三老爷一行人走的却是徐州府到松江府这条线,先是到徐州府采买大量的煤炭,然后到松江府采买大量布匹,两地倒腾出手赚两头钱。
据王老爹家书中透露,今年行程总体都很顺利,松江府布匹大降价,着实赚了不少钱,等到货物贩卖完毕,回家行囊一定很丰厚。
可是,上两个月他们就在徐州府几乎清光了所有的松江布,却等到这个月月末人还没有回家来,就连家书也断了顿,这就不能不让王家人着急了。
王家更忧虑的事情其实还是这件事,果然到了这一天,王匡正对着家中苦酒坛子暗自神伤,却听得院子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王匡丢下手中苦酒坛子侧耳倾听,却听得数人乱糟糟高呼而来。
“出事啦!出事儿啦!……”
“王家娘子,你家爹爹出事啦!”
王匡顿时一愣,拉开房门朝外面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