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士兵的训练无非就是力量,耐力还有持久力之类的,这一营并非弓兵营,也不是什么到盾兵营,他们的制式武器便是长矛,做到队正伍长,才能多出刀盾来,在往上,到了旅帅校尉,不光已经有了防卫能力还可以的盔甲,也可以自个挑选合手的武器了。
因此,对于底层士兵来说,教他们什么花俏的招式,那压根就是胡闹,他们需要的无非就是双手持矛,最需要练习的也就是一个动作,那就是刺敌,至于拿长矛格挡什么的,那简直是瞎胡闹,长矛除了矛头那点地方之外,杆子就是木头的,还不会是什么好木头,什么白蜡杆之类,难道不要钱吗?而用平常的木头做了,就简单得多了,只要矛头没什么大问题,稍微打磨一下,然后换根木杆就行了,木杆断了的话,也能当做短矛用。
因此,秦昭到任之后,直接就将营中士兵的训练浓缩成了列队跑圈,出矛刺敌,除此之外,就是教这些士兵识字。
这年头,知识却是非常高大上的,军中即便是一些基层的军官,认识的字也不会很多,因此,军中的命令正常都是靠着传令兵口口相传,或者是通过一些约定的旗语什么的,真正需要写在文书上的命令,那真是不多,毕竟要是在战场上,上头送上来一条命令,结果接到的人是个半吊子,连蒙带猜将意思理解错了,那就倒霉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这些人不想识字,后世知识来得容易,因此有些人喊什么知识无用论,哭着喊着不想上学,九年义务教育都不想读完,但是如今,尤其是已经有了成熟思想的成年人,对于知识的渴望那是后世的人几乎难以想象的,在他们看来,能识字,简直是三生修来的福气,因此,在听说秦昭表示,为了叫他们日后别搞得连军令都不认识,准备教他们认识几个常用字的时候,一个个对秦昭的好感度简直是直线上升,虽说暂时还比不上之前那位,但是差得也不太多了。
秦昭也没打算让这些士兵认识太多的字,这儿的启蒙书籍相当于什么急就篇,苍颉篇什么的,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还是深奥了一些,很多字也用不上。因此,秦昭打算自个搞出一个启蒙书籍来,首选便是三百千,只是三字经里头原有世界的典故太多,百家姓又要考虑到这个世界诸多士族的想法,就算拍皇帝的马屁,将皇族排第一个,但是那些士族呢,谁在第一层次,谁在第二层次,他要是随便照抄排列下来,接下来为了这个排序问题,他能叫人给敲闷棍从年头敲到年尾!
因此,秦昭直接就是拿出了千字文,他将一整篇的千字文直接以正体字弄了一大块毡布写了下来,直接挂在了校场外面,训练之余,就教这些士兵念几个字,脑子灵活一点的,一天记个三四组不成问题,按照秦昭的说法,好歹认识了几个字,日后起码给家里写信什么的,也用不着求人了。
这篇千字文这与一帮原本就不识字的文盲或者是半文盲来说,却是不知道其意义所在,只觉得一句四字,读起来简单顺口,学起来也容易,多比划几次,也就记下来了,但是传出去之后却是引起了一番轩然大波。
先是营中每天操练过后固定时间一起识字的事情很快就被附近军营的人发现了,后来便有人跑过来观摩那一大块悬挂在校场外头的毡布,然后来的就是军中的一些军官了!
军中中上层的军官还有文职人员哪怕是出身寒门,也不缺乏见识,要不然,也走不到这一步,看过之后,简直是惊为天人,只觉得这篇千字文拿来给这些粗鲁的军士启蒙认字,实在是太浪费了,这就该传遍天下,以为天下有心志学的蒙童启蒙才是。
因此,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这份千字文已经是被人誊抄了不知道多少份,通过驿站之类的渠道,飞快地传了出去,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在秦昭不知道的时候,千字文已经是传遍天下,在层次稍微高一点的读书人中,快要无人不知了,你若是出门不说几句千字文,只怕一整年都要被人笑话。
秦昭原本改良农具,制造蔗糖之类的事情,因为秦家对他的保护,当然也是对秘方的保护,也仅仅是在有限的一些世家中在流传,大多数人对秦昭的印象就是,他精于杂学。
而秦昭工于诗词的名声,也就是秦家还有秦家的一些亲友知道,或者还得加上岳溪县那边几个还记得秦昭的人,但是千字文一出,如果这年头有百科词条的话,秦昭的百科词条绝对是再次被更新了,很多人已经将秦昭看作是儒学大家,差不多就要到天下无人不识君的地步了。在听说这样一个大才,居然跑到边军做一个小小的校尉之后,不知道多少人觉得暴殄天物,恨不得天天跺脚呢!
秦昭对这些声名毫不在乎,军中一些原本也是世家出身的将领或者是参军一流也曾经劝过,秦昭这般能耐,不如让他回去专心治学,远比在军中做个小校尉更有前途,都被秦昭拒绝了。
秦昭依旧是按照自个的想法,训练着自己那一营的士兵,不过,对于许多人来说,秦昭其实是在瞎胡闹,只是秦昭如今声名鹊起,惦记着他的人多着了,若是秦昭真的在边军受了什么明显的委屈,只怕一大堆人乐意为秦昭出头。
很多人觉得,秦昭这样的,不过就是个性格自负到自以为是的书生,让他受点挫折,然后趁早滚蛋得了,省得搞得边城这边不得安宁,因此,一些人已经有了些默契,想个法子,叫秦昭吃点亏,然后,他这样娇生惯养,大概就是在书上看了些兵法,听说了一些战事的书生,回头也就乖乖回去了!若是再受点小伤,到时候,只怕秦家都舍不得他这么个宝贝疙瘩,直接将人接回去。
因此,边城第一场大雪下来之后,秦昭就接到了自个从军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