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病入膏肓——陷厕而死的悲催君主晋景公因为让鲁国归还汶阳之田给齐国的事而在诸侯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诸侯对晋国有了贰心,景公为了重新树立形象,于十八年春与诸侯会于蒲地,重温马陵的盟约,但这样做还是没能真正笼络住诸侯的心:楚人看准这个时机,用厚礼笼络晋国的盟国郑国,就这样,一贯意志不坚定的郑国又重新与楚国亲近,郑成公与楚公子成在邓地进行了会面。
晋人对郑成公贰于楚的行为十分恼火,而郑成公还想两面讨好,于这年秋天前往晋国,结果被晋人在铜鞮这个地方逮捕了。
晋国逮捕了郑成公,接着元帅栾书率师讨伐失去国君的郑国,郑人害怕,派伯蠲求和,结果被杀,这样晋人又违背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礼则。
晋人这一系列过火的举动,使原本还摇摆不定的郑人彻底倒向了楚国,楚令尹子重于是率师入侵陈国以救援郑国。
前面第五十八章提到,晋景公十六年秋,郑人在与楚军交战中俘虏了郧公钟仪,将他献给晋人,被晋人带回国后囚禁在军用府库里。
就这样过了两年,晋景公有一天视察军用府库,见到了被囚禁的钟仪。
景公并不认识这个人,见他一副楚人的装束,很好奇,于是问掌管军用府库的官员:“戴着南冠而被囚禁的那个人是谁?”楚人的冠帽与中原有异,因楚在南方,故称
“南冠”。官员回答道:“这是郑人所献的楚囚。”景公为钟仪被囚禁了两年仍保持着楚人装束的气节所感动,于是下令释放了他。
景公把钟仪召来,对他进行慰问,钟仪再拜稽首以回礼。景公见钟仪举止优雅、风度翩翩,于是问他家族在楚国世袭什么职位,钟仪回答道:“是泠人。”泠人就是乐官,于是景公问钟仪:“能够演奏乐器吧?”钟仪回答道:“这是先人的职责,岂敢另学其他?”于是景公命人给钟仪一把琴,让他演奏乐曲,钟仪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那幽婉的乐声触动人的心灵,看到眼前这位楚人演奏他们家乡的乐曲,景公心中不免有些感动。
听罢演奏,景公接着问钟仪:“你们的君王是个怎么样的人?”钟仪谦逊地回答道:“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景公不依,坚决要钟仪回答,钟仪于是说道:“据臣所知,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奉事着他,每天早上向婴齐(子重)请教,晚上向侧(子反)请教。臣所了解的就只有这些,其他的不知道了。”景公听完,微微点了点头。
过后,景公把这些告诉了士燮,士燮赞叹道:“这个楚囚,是个君子啊!言语中谈到先人的职责,这是不背本;演奏家乡的乐曲,这是不忘旧;只说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心;直呼他们两位卿的名,这是尊君。不背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心,是忠;尊君,是敏达。用仁来办事,用信来守护,用忠来成就,用敏达来推行,这样就算事情再大,也一定能取得成功。君何不放他回去,以促成晋、楚之间的和解呢?”景公听从了范文子的建议,于是对钟仪重加礼遇,然后释放他回国,以作为和平使者促成两国的和解。
这年冬天,乘着诸侯对晋国有贰心之际,一直在西边闷声发大财的秦国突然出兵联合白狄讨伐晋国。
而郑国这边,众大臣召开会议,商议如何救出国君,公孙申出主意道:“我们出兵包围许国,而装作对国君不在乎,做出一副要另立新君的样子,暂缓派遣使者去晋国,这样晋人必然会放我们国君回来。”郑人采用了他的建议,于是出兵包围许国,以向晋国表示不急于救出郑成公。
钟仪被放回楚国后,向楚共王表达了晋侯想要和解的意思,楚国也想借机与晋国讲和,于是在十二月,楚共王派公子辰(楚太宰,字子商)前往晋国,回报钟仪的使命,请求修好结成。
晋国对此也做出积极回应,第二年的春天,景公派大夫籴茷前往楚国,回报太宰子商的出使。
晋国一方面通过与楚国修好的方式稳住楚国,另一方面继续对郑国实施军事打击,让卫国的子叔黑背(卫定公之弟)率师侵袭郑国。
面对晋国的不断逼迫,郑国内部终于有人坐不住了,公子班听闻公孙申的计谋,急于使郑国摆脱困境的他在这年三月立了郑成公的庶兄公子繻为君,但他的做法没有得到郑人的认可,四月,郑人杀死了繻,立了郑成公的太子髡顽,公子班则逃亡到了许国。
晋国执政栾书向景公建议道:“郑人立了新君,我们手中抓着的就成了普通人,这有什么益处?不如出兵伐郑而归还他们原来的国君,以此来求和。”景公听从栾书的建议,但他这时候生了重病,已经无法处理国事,于是在五月,立了太子州蒲(《史记》记其名为寿曼)为君,是为晋厉公,而自己则退居后宫养病。
这位新即位的晋厉公是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他在同样雄心勃勃的元帅栾书的辅佐下,立即会合鲁、齐、宋、卫、曹一共六国诸侯联军讨伐郑国。
面对诸侯联军的压境,郑国连忙求和:公子喜(字子罕,郑穆公之子)将郑襄公庙中的钟送给晋人,子然(亦郑穆公之子)与以晋为首的诸侯在脩泽缔结盟约,公子騑(字子驷,亦郑穆公子)当人质。
于是在十一日即辛巳日,郑成公返回国都,诸侯联军撤退。郑成公回国后,不久便惩治擅立国君的人,在六月初八日,诛杀了公孙申与其弟叔禽,可怜公孙申一心为国,最终却落得被杀的下场。
《左传》的作者慨叹道:“忠诚是美德,但施予的对象若不合适,尚且不可以,更何况本身就不好的人呢?(忠为令德,非其人犹不可,况不令乎?)”公孙申忠诚,可惜所忠非人,最终害了自己,真是可悲矣!
晋景公自从患病,身体每况愈下,他心中一直对两年前诛杀赵家感到有愧,所谓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久这位神经衰弱的国君便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长发拖到地上、面目狰狞的厉鬼,一边捶打着胸脯一边跳跃着对他喊道:“你杀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已经向上帝请求对你进行报复并得到允许了!”说完,这个厉鬼毁坏宫门、寝门闯了进来。
景公很害怕,躲进了内室,结果内室的门又被厉鬼毁坏。景公从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对梦中恐怖的一幕幕心有余悸,于是召来桑田的巫师,结果巫师所说的和他梦见的情况一样。
景公见这位桑田巫这么厉害,于是问道:“我会怎么样?”巫师摇摇头回答道:“恐怕吃不到新收的麦子了。”不久景公的病情愈发严重,他听说秦国有良医,于是派人前往求取,秦桓公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派了一个叫缓的名医前来。
医缓还未到达,晋景公就做了一个梦,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说:“那个来的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应该往哪儿逃好呢?”另外一个嘿嘿冷笑着说:“我们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医生还能奈我们何?”于是两人躲到膏肓之间,也就是心脏之下、膈膜之上的位置,这便是
“二竖为虐”、
“病入膏肓”的由来。不久医缓来为景公看病,他在检查完景公的病情后,哀叹着说道:“这病治不了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的位置,用炙法治不了,用针法也办不到,用药也达不到这个地方,无法医治了!”景公见医缓所说的和自己梦到的一样,赞叹道:“真是个好医生啊!”于是馈送医缓丰厚的礼物然后让他回去了。
周历的六月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初六这一天,景公想要吃麦子,于是让掌管公田的甸人献麦,御厨即馈人将麦煮熟。
景公把那个预言自己吃不到新麦的桑田巫召来,让馈人端来煮熟的麦粥,冷笑着对桑田巫说道:“你不是说寡人吃不到新麦吗?请问这是什么?”说完,不等巫师回答,便下令将他推出去杀了。
这时候已经中午,景公正准备吃他这碗新麦,突然感到肚子一阵胀痛,于是放下餐具前去厕所,结果刚蹲下不久,心口就突然一阵绞痛,他眼前一黑,扑通一声掉进粪坑里,一代晋国君主就这样死去了。
有一位小臣早上梦见自己背着景公登天,于是把这个奇怪的梦说与其他人听,等到景公死去,他背着景公从厕所里出来,大家想起了他的梦,于是便让这位倒霉的小臣为景公殉葬。
七月,鲁成公前往晋国,晋人因为怀疑鲁国偷偷地与楚国亲近,于是将成公强行留住,让他为景公送葬,其实是为了等出使楚国的籴茷回来以从他口中验明虚实。
冬天,晋国为景公举办葬礼,鲁成公作为唯一一位为晋侯送葬的国君,让鲁人深感耻辱,因此《春秋》没有记载晋景公的葬礼,以避讳国耻。
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鲁成公请求接受晋国的盟约,晋人才放他回国。晋厉公于是派郤犨(郤克的从祖兄弟,郤至的叔叔)聘问鲁国,在己丑日这一天,与鲁成公缔结盟约。
郤犨这次来鲁国,除了结盟,还来为自己娶妻。且说鲁国的公孙婴齐(即子叔声伯)的母亲当年没有举行媒聘之礼便与父亲叔肸同居,当时的国君鲁宣公是叔肸的弟弟,他的夫人穆姜很看不起这个女人,说道:“我不能把姘妇当成嫂嫂。”于是声伯之母在生下声伯后便被赶出鲁国,嫁给了齐国的管于奚,生下一男一女。
她后来成了寡妇,于是把两个孩子交给声伯。声伯把弟弟封为大夫,而把妹妹嫁给了施孝叔。
郤犨这次来聘问,看中了声伯异父同母的妹妹,于是不顾这个女人已有夫家,强行向声伯求亲。
郤氏在晋国受宠,声伯不敢得罪,只好让妹妹改嫁给郤犨。这个女人在临行前向丈夫哭诉道:“鸟兽尚且不肯失去配偶,您打算怎么办?”施孝叔无奈地说道:“我不能因此去死或者逃亡,还能怎么办?”于是女人只好跟着郤犨走了。
这个女人后来为郤氏生了两个孩子,等到郤氏灭亡(以后将会讲到),晋人把她和两个孩子送还给施氏,施氏在黄河边迎接,把女人的两个孩子扔进黄河里淹死了。
女人很生气地说道:“你不能保护自己的妻子而使之离去,现在又不能爱护人家的孤儿而杀死他们,跟着你,怎么能有好结果呢?”于是发誓不再做施氏的妻子。
晋厉公派郤犨聘问鲁国并结盟,作为回礼,同年夏天,鲁成公也派正卿季文子到晋国报聘,和晋厉公缔结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