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历史和现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仍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要增强问题意识,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继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重任。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着力提出立足中国立场、具有中国智慧、反映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努力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