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秦国在桂陵之战后借助卫鞅的提前谋划趁机发动了河西之战,吞下了河西之地并把控了东进中原的大门,但是正是因为秦国没有理由的肆意入侵,被其他六国谴责排斥,在随后的一次七国之会中更是被迫与其他六王定下不得无故出师东进中原之地的契约。
此刻卫鞅虽然已经因为河西之战立下的战功被封商地十五邑,被尊称为商君商鞅。可是其在制度法律层次为秦国量身打造的铁血战车却是因此暂时性的不能发动了。
也是因为如此,商鞅已然无法再借助本应当随手可拾取的战功压制住因为两次变法而被其侵占了大量利益的秦国旧贵族,秦国的旧贵族阶层在开始重视商鞅变法作用的其他六国支持下开始了反攻倒算。
十年之后,不再获得过大功劳的商鞅被群臣一同打下了秦国相的大良造之位。
二十年之后,秦孝公身死,太子驷即位,为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为了安抚贵族阶层的怒火并争取贵族们的支持及报当年卫鞅刑其太师太傅之仇,当即下令逮捕商鞅,并以秦王印剥夺了卫鞅的秦法网执掌权。
商鞅在法网执掌权被剥夺后立即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但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则有罪当以连坐之法刑之。商鞅自然不能说出自己身份,只得离去,留下作法自缚的千古笑谈。
商鞅最后本想前往魏国应求贤令避难,但魏国因为河西之战将其拒于关外。
商鞅回秦后被迫只得潜回封邑商,在秦惠王的诏令下发动商邑邑兵攻打郑县以求自保。结果因为秦国内部的种种原因拼尽兵力亦不能攻下郑县。
在战场深知自己回秦必死的商鞅这时候再度回想起自己在鬼谷书院读书学习的美好时光,终于在时隔将近四百年他想起了当年出师之时鬼谷子交给其的丹符,他当即吞下丹符金蝉脱壳,在战场之中留下肉身。而他这具留于战场的肉身最后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但是商鞅本人却是在前身被车裂示众后的第五十年于南瞻部洲隐居之所以商君书、河西之战、法网完成立功立行立言文道三德证就人道法家圣贤业位登临了人族圣地火云洞。
同年死去的庞涓也是借助截教的前身回归人间借助庞子兵法并入后传遍四大部洲的孙膑兵法与孙膑一同完成了最后的立言之德功成圆满的证就了人道兵家圣贤业位登临火云。
而在失去了商鞅之后,秦国虽有近乎封建法治巅峰的耕战体系却失去了扩张侵略的动力,在七国维持和平发展的默契之中,只能是借助祭祀主神纲序的推演传道及法网的至高威能积蓄着气运底蕴。
但是人间陷入这样的僵局正是鬼谷子所不愿意见到的,他再度开启鬼谷书院依靠机缘招收门人弟子要以合纵连横之术打破这看似和平实则消耗人族发展机遇的僵局。
又是三十年后苏秦张仪两人因机缘进入鬼谷书院被鬼谷子收为弟子,传下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关令尹喜内传等纵横家秘传。
又十年之后,晋入文道宗师之境的苏秦张仪两人分别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两脉秘术进入人间。
苏秦先至燕国游说燕文侯,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接着分析秦国之盛指出燕国的战略错误,最后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与赵国结为一体。燕文侯允诺苏秦“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相报“并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
其后苏秦来到赵国面见赵肃侯,详细分析了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指出赵对韩魏的战略相依关系,进而说明了自己的合纵主张: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以纵横家合纵秘术铸就合纵大势消磨秦国法网并为六国汲取秦国气运国势。赵肃侯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主张,资助其去游说其他四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
因此在三年之后,苏秦以秦国耕战体系及法网威能之强接连说服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使得韩、魏、齐、楚四国尽皆加入合纵联盟铸就合纵大势。本人更是被六王合封为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
当合纵盟约被送去秦国之后,秦国彻底失去了东进的心思,于十五年内不敢窥伺函谷关以东地区。
而签订下合纵盟约的六国也是借着苏秦以纵横家秘术铸就的合纵大势消磨了大半秦国的法网使得秦国陷入衰落并汲取秦国了气运国势,使得人间再度恢复了当年战国初期七国皆是不分上下相互制衡的局面。
但是这样的局面在张仪加入秦国之后瞬间破碎了,而七国也是再度陷入更加激烈、不顾礼乐仁义的相互征伐之中。
张仪借助苏秦资助入秦面见秦惠王,以纵横家连横之术说之,最后被秦惠王任为客卿,主持攻打东方六国诸侯的大计。
于是张仪设计让公子华为明面统帅、自己在幕后领兵攻占了魏国蒲阳。但是在攻下蒲阳之后,张仪却是广而告之自己趁机劝说秦惠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之事。
当张仪为秦国使将蒲阳归还魏国之时,张仪又以纵横家连横秘术劝说魏惠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
在张仪连横秘术的影响下,魏襄王心生称霸东方之念便要交好秦国,于是就把魏国的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并解好秦惠王。至此因为魏襄王与秦惠王私下定下盟约之故,合纵之盟的合纵大势威能削减大半再不能消磨秦国法网并为六国汲取秦国气运国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