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了,难道不是金子的?”
\t“金子的当然是。但它本身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材质。”
\t“是吗?这块丑不拉几的土豪金这么值钱?”
\t“它叫人首鱼身瓶,并不是清代的古董,可比清代的早得多。”
\t“你怎么知道?”
\t“因为瓶底上蘸着字。你应该不不认识那些字吧。”
\t“我还以为那是咒语呢?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居然能认出来?”
\t“那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奇特文字。字形过度弯曲,读法从右至左,发音无定准。学术界因为它的字形,俗称它‘驴唇文’,学术说法称其为佉卢文,使用的年代约为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五世纪,距今两千多年。这种文字最早出现在印度北部、后来流行中亚的方言俗语。这种文字公元五世纪后任何国家和地区再没使用过,它本身也没演变为其他文字,是一种死文字……”
\t“老教授,你该不是想说这是印度的古董吧?”
\t“那倒并非。因为它的形式构造偏近中亚风格,文字内容,却是汉文的措辞习惯。这种文字旨在中国历史上极偏僻的地区极小范围的流传过,之后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了。”
\t“你指的国家……”
\t“一个存在于中国西汉时代的西域小国尼雅古国,也有称呼精绝古城。位于今天罗布泊北部,新疆省丰民县。”
\t“尼雅古城,”慕容雨川脑子里似乎有什么闪过,“老教授,你该不是说这件古董是来自尼雅古城吧。”
\t“怎么你也听说过?”
\t“你确定吗?”
\t“我是根据瓶底的文字和内容断定的。文字内容到不复杂主要是祝福阿瓦纳的祈语。阿瓦纳的意思是王中之王,也就是尼雅古国的国王。”
\t“那你要亲自去尼雅古城考察过吗?”
\t“随着考察团去过两次。”
\t“像这种古董多吗?”
\t“见到过,不过很稀有。从1901年斯坦因首次发现尼雅遗址到现在一百多年时间里,国内外组织过许多次科考活动。里面的古董基本已经都收藏在博物馆里,或者流失到海外了。”
\t“哦……”
\t吴教授之后说的什么慕容雨川都没仔细听。放下电话,王技术员好奇的问他都聊了什么。慕容雨川来不及回答,给C市博物馆打了电话。目前郑嘉冼因病离职,现在的代理馆长叫陈苏亮,之前是博物馆展品策划部的负责人。他问慕容雨川有什么事儿。慕容雨川问:“你们博物馆的展品中有尼雅古城的文物吗?”
\t“尼雅古城?!”
\t“就是位于罗布泊那个古城,你们前任的前任馆长毛仁和还组织人去探险过呢,你不知道?”
\t“这我倒不清楚,应该是很久之前的事儿吧。不过我们这儿没有你说的那种文物。”
\t“没有?你确定?”
\t“确定。我来儿这工作也有六七年了,专门搞展品策划的。要是有这么重要的文物,还能不知道吗?”
\t慕容雨川将信将疑的又给武汉大学的退休教授杨德江打了通电话,问他当年去尼雅古城考察发现了文物没有。
\t“是发现了一些。”杨教授说,“据说当时是一个徒步探险家无意中在尼雅古城发现了一座古庙,还在那儿留了影。消息慢慢传扬开,就有专家猜测那里可能会是一个较大的新遗址。但是这毕竟是捕风捉影的事儿,而且罗布泊环境险恶,总之各方面原因吧,国家方面也没有立刻组织专门的科考队。后来倒是C市博物馆的毛馆长率先联系各个大学,组织了这次考察,确切说是探险,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有价值的遗址呢。”
\t“你们最终还是找到了是吧?”
\t老人语气显出兴奋。“是,相当有价值的考古发现。”
\t“那你们发现的古董都怎么处理了?”
\t“当然是上交国家了?”
\t“那你听说过人首鱼身瓶这种文物吗?就是金子做的外形好像条鱼,还有人头人脸的古董,挺扎眼的。”
\t“没有。我们主要是发现了一些木板书、衣物还有些祭祀用的器具等等。”
\t“就没发现值钱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