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麟庐老人生前写了一部书稿:《华夏野史拾遗录》,曾经商谈过出版问题,出版商同意出书,但要求作者自费出版,老人不肯,不是舍不得出钱,而是认为如果花钱出书,那就等于承认自己的书没有价值,没有价值,不出也罢。【百度搜索Www..Com会员登入无弹窗广告】
现在,胡晨阳觉得,还是要想办法出这本书,了却老人一个心愿,也是对老人的一种告慰了。宋志敏和吴依然当然更希望如此。
胡晨阳把这事跟乔树军说了,乔树军联系上了赣源省百花州出版社的总编,将宋老的书稿送过去了,几天后,对方表示,书已经请编审看了,写得很有意思,完全可以出版,但建议改个书名:《正史与野史——谁在忽悠?》
胡晨阳听了,不禁拍案叫绝!这个书名确实改得好,一下就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这年头,包装确实重要啊!
出版社很重视,还专门派人上门,与宋老师签订了出版合同,首期付印一万五千册,先“试试水”,销得好随时可加印。
宋志敏、吴依然和胡晨阳一块来到两位老人的合墓前,将出版合同的复印件火化了。
两位老人同时遇难,对宋家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吴依然,平时,有两位老人“罩着”她,现在,外公、外婆都走了,吴依然觉得天都要塌了,父亲早已有了外遇,母亲又最看不惯女儿,吴依然觉得自己活着真没什么意思。
在宋麟庐老人的墓前,吴依然哭得很伤心!此时,一身素服的吴依然,真有些楚楚可怜。
临走前,胡晨阳也跪在两位老人的墓前,磕了三个头。
这个举动,让母女两人很感动。
在回去的路上,胡晨阳对吴依然道:“吴依然,该干点正事了吧?”
吴依然道:“你是说写小说吧?那个《蓝凤凰》,我写了个开头,写不下去了,那个年代离我太遥远了。”
胡晨阳道:“你根本就没有去好好了解蓝凤凰,也不了解凤凰岭蓝家村,不了解它的历史沿革,不了解这个几百年前从粤海省迁徙过来的少数民族村落苦难而真实的生存状况,你怎么写得出?怎么写得好?”
“是,”吴依然承认:“我知道要写好蓝凤凰这个角色,就得深入到凤凰岭去,得熔入畲家人的生活,不过,我又有些困惑:我为什么要熔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跟我有关系吗?”
听了这话,胡晨阳无语了。
想了想,胡晨阳道:“有些素材,我可以提供给你。比如蓝小桃是如何发现的?比如蓝小凤这样的畲族女干部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前不久凤凰岭乡亲是如何回到粤海省祭祖的?我还可以告诉你:蓝凤凰跟土匪头子彪哥生的那个儿子,现在在哪里?蓝凤凰解放后又嫁给了谁?有后代吗?”
吴依然有些心动:“你先说,蓝凤凰的那个儿子现在在哪里?”
胡晨阳说:“这可是件很机密的事情,我不会轻易说的,除非你真的全身心投入进去了,发誓写好这本书,我才会告诉你。【\/本\/文\/来\/自\/八\/戒\/中\/文\/网\/】不过,蓝凤凰的女儿,我可以告诉你,她其实就是蓝小凤,现在的冠城乡党委***。”
“哦。”吴依然道,“我还是更想知道谁是土匪的儿子?”
“以后告诉你,我绝不食言。”
宋老师一直在听着两人的对话,这时候说:“晨阳,你别鼓动她了,写作是件吃苦的事,她吃不了那个苦。”
胡晨阳道:“我想也是,以后再也不提这事了。”
吴依然“哼”了一声,“激将法是吧?”
宋老师道:“她自己的生存状况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怎么能写好别人的生存状况?她最多也就写写风花雪月,小资情调。”
吴依然道:“我要真去凤凰岭体验生活,我住在谁家?吃在谁家?你们就放心啊?”
胡晨阳心里一动:“要不,你考虑一下,到凤凰岭当一年小学老师?”
吴依然也有些心动:“凤凰岭有小学?”
胡晨阳肯定地回答:“有。”
“一年?”
“一年。”
“一年以后呢?”
“你自己定,想回来,就回来。”
吴依然道:“可惜,倪虹不在冠城乡了。”
胡晨阳点点头:“倪虹调到团市委去了。”
“我知道。”吴依然长叹一声,“倪虹比我还小,做了多少事啊,从乡里,到县里,再到市里,我真羡慕她。”
宋老师“哼”了一声:“你还是踏踏实实做点事吧。”
胡晨阳也道:“是,只要努力,你会发现,你也可以做很多事,也许,在做事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在努力奋斗中,你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吴依然道:“那好,我就去凤凰岭小学教一年书。”
胡晨阳高兴地道:“好!我替凤凰岭的乡亲们谢谢吴老师。”
……
宋麟庐老人的书《正史与野史:谁在忽悠》一书已经印出了书样,乔树军拿到了一本,胡晨阳想利用这个周末,好好看看这本书。
在书中,胡晨阳读到了这样一段:《汉晋江南三大粮仓之迷》。
老人写道:古代赣源一直就是华夏主要的水稻种植中心与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晋、六朝有大批可靠文献记载:“天下大储备之处有三大仓。”
“三大仓”就是三大粮仓,而这三大粮仓究竟在那?竟然成为千古之迷!
老人认为:汉晋江南三大粮仓,最大的迷底就在滕王阁!千百年来,后人们苦苦寻找着三大粮仓的踪迹,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滕王阁的巨大存在,甚至不愿意往滕王阁身上想,无非是过于看重了滕王阁的文化底蕴,都只是把它和王公贵族、文人骚客联在一起,而没有想到:它原本是一个巨大的粮仓,堪称当时的国家“一号粮库”!
至于滕王阁作为文化象征和地标性建筑,则应该是在隋、唐之际了。这与隋以后漕运系统的建立又是有莫大关联的。
宋麟庐老人言道:自商周以来,江南邸阁粮仓遗址、遗迹、遗物、遗闻的研究考证发现,滕王阁无论其地域布局、地理位置、建筑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与汉、晋时代的邸阁粮仓原始特征契合。只是,滕王阁作为古文化遗址的象征意义太过强大了,没人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滕王阁其实就是一个特大号粮仓。
老人不无幽默地写道:“‘民以食为天’,滕王阁作为当时的天下第一粮仓,难道还不够伟大么?赣源出了这么一个天下第一粮仓,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自古以来,我们赣源就是富足天下的稻米产地,就为华夏的农业,为华夏超稳定的政治结构做出了极大贡献么?”
看到这里,胡晨阳不禁拍案叫绝!
最早的滕王阁可能是粮仓,这个推断宋麟庐老人生前曾经跟胡晨阳说过,上次,胡晨阳在与省保监局官员吃饭时,还当作笑话给大家说过,只是,没想到,老人在书中有这么富于想象力的“推论”!
这是忽悠吗?谁能说得清?!
关于滕王阁曾为粮仓,这还只是一个大胆的推断,而且是一个几乎无法证实的推断,但老人的推断绝对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论证了赣源农业自古以来就已经形成的特殊重要地位,这对于研究古代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可惜了,这样一位极具才学的老人,却死于非命。
想到宋麟庐,胡晨阳又想起吴依然,她现在已经去了冠城乡,在凤凰岭小学当了义务老师,之所以是“义务老师”,是因为吴依然本就是小学教师,辞职了,现在重新当老师,身份问题一下还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好在吴依然也不在意这个身份,她其实就是去凤凰岭体验生活的,有老师的身份,蓝家村的村民们都很尊重她,经过一段时期适应,吴依然已经进入角色了,听蓝小凤说,“吴老师”表现还不错,还学会说“山客话”了。
听吴依然说,父母已经悄悄办理了离婚手续,是母亲主动提出来的,可见,宋老师对丈夫的婚外情并非一无所知。
……
胡晨阳自费购买了十套《正史与野史——谁在忽悠?》,分送给一些人,市里有汪***、周市长、阎部长和盛秘书长,省里则有俞***、赵省长、刘家麟、夏才生和温加林等。
温加林现在已经是省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兼党组***,正厅,就等老院长明年退下来接任了。
看过了《正史与野史——谁在忽悠?》这本书,温加林也是有很多感触,有些章节,让他联想到了自己在政坛的十年沉寂,不禁潸然泪下!
温加林还专门约胡晨阳畅谈了一次。
书中这这么一章:《谁不让文天祥做道士?》写了庐阳籍民族文天祥之死。
书中写道:“正史记载: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因为率义军抗元,兵败被俘,不肯降元而被杀害,其实,他是很有机会不死的,因为元世祖手下有些人千方百计想要保他一条命,就出了个主意:建议元世祖同意让文天祥出家做道士,元世祖觉得文天祥人才难得,还真想放文天祥一马,这时,万恶的汉奸又站出来了:有个叫留梦炎的家伙,江浙人士,也是状元出身,他跟元世祖说:“文天祥放不得啊放不得,放了他,他又去号召天下人抵抗我们元朝,那不是麻烦大了?结果,元世祖就把文天祥杀了。”
如此看来,如果不是那个可恶的留梦炎出来做“搅屎棍”,文天祥岂不是不会死?
真是那样的话,华夏历史上会不会多了一个修真的道士而少了一个民族英雄?
可能吗?
老人接着写道:“其实,这个留梦炎大概又跟秦桧一样,替元世祖背了黑锅。”
老人提出了自己的论据:“留梦炎是个降臣,也是个汉奸,这一点毋须争论,但有个现象很吊诡:留梦炎屡次奉命劝人投降,收到的却是相反的效果:包括文天祥在内,但凡听了他劝降的,不但不降,还都更铁了心要当英雄、忠臣,不求苟活,但求速死,以成其‘文章节义’之美名,也不知道这个留梦炎是怎么劝降的?”
老人最后写道:“联想到岳飞之死,谁要杀岳飞?与其说是秦桧,不如说是宋高宗。文天祥之死,恐怕也是如此,明明就是元世祖杀的,却要让留梦炎扛这个恶名,这也是历史上的定律:替尊者讳,皇上作恶,轻描淡写叫做‘过失’,或者‘受奸人蒙蔽’,罪恶自有奸人替他扛了,却没人质疑:皇上才是最大的奸人!”
谁在忽悠?
ps:新的一月又开始了,这是个承上启下的月份,第四卷将结束,第五卷将开始,主角将展现新的风采!
顺便说一句:发现有的章节订阅不均衡,估计有读者是跳着看书、挑着订阅的?其实,我写任何一章,都很用心,有些章节“不经意中”是埋了伏笔的,跳过去了,或许会影响到后面?所以,请您全程订阅,全程支持。
官僚的首订已经接近2000了,均订却一直差一点,所以,迟迟不能迎来“封推”,更无法进精品频道,如果大家支持的热度稍稍提高一点,情况或许就会改观?
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正版阅读。
官僚79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