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大棚(1 / 1)

顾海志不和他多扯,只道:“我做不做官老爷,至少家里房子没塌,还有个窝住;关键是你该怎么办?”

卢禹皱眉道:“真有那么严重?”

顾海志道:“半间房子彻底垮掉了,剩下半间也面目全非……干脆我和你去看看吧。”

卢禹正有此意,迈步便走,却被他一把扯住:“等等,咱们走小路绕过去。”

卢禹奇道:“为什么?你这马上就要提拔的副镇长,跟我一个平头百姓走路也要避嫌吗?”

顾海志不答,扭头先钻入幽静的小路,见他随后跟了进来,这才压低嗓子:“丁书记让我统计一份村里的详细受灾名单,镇上打算挤出点经费,先接济下受灾严重的民户,下一步再申领市县划拨的救助款……可能消息已经走漏,这时候我不想多遇见熟人!”

“喔……”卢禹点点头:“乡里乡亲的都熟,经费就那么点,给谁不给谁,你一碗水很难端平。”

“错!”顾海志叹道:“丁书记才是端水的,平不平是他的事,我只管往里倒水……可副职的难处就在这,面对的是很多实际工作,名单不斟酌好,书记要问你的责;统计核实吧,村里的老百姓才不跟你讲情面,他们谁都认为自己是最应该被救助的,三扯两扯很容易生出矛盾。”

卢禹笑道:“也对,这是赈灾,又不是烤羊肉串,你一把胡椒面可以雨露均沾。”

顾海志看了看他,面色凝重:“其实……我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你大伯那房子,按照受灾程度,报上去绝对符合条件,彻底塌了嘛,这点谁都不能反驳;可是我得要你个意见,究竟报不报?”

卢禹的笑意马上消失了,止住脚步,定定的陷入沉思。

顾海志默默陪在一旁,等他良久,最后叹道:“依我看,还是报了吧……”

“先不报!”卢禹脸色阴沉:“容我考虑一个晚上,来得及吗?”

顾海志点点头:“可以,丁书记明早九点要这份名单。”

两人快步而行,绕出七拐八拐的小路,爬过村南的河套,卢禹定睛看去,倒吸了口凉气。

大伯那座本就破败不堪的土坯房,此刻已经从中间断碎,西首的一间半彻底垮塌,东首残留的也倾斜变形,屋顶的杂草这下总算“落叶归根”,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砖石瓦砾……这种情况,恐怕连猪狗都难以容身,更不用说大活人了。

卢禹彻底无语,掏出烟分给顾海志,点燃后叹道:“这房子40年了,也该终结它的历史使命了。”

“是啊。”顾海志道:“你刚回来那会,我就不建议你住这里,太危险!现在看来,地震发生在白天,你算躲过一劫,震塌了反而省心!”

卢禹苦笑道:“可是谁又能预测到地震啊?打我记事起,这还是村里的第一次……

“所以嘛,”顾海志抽了口烟:“越是无法预知的东西,越应该加强防范,这房子除了扒倒重新翻建,你就别再指望了……我已经和孝生打过招呼,今晚你就搬去大队仓库,那还剩余一间房子,简单打扫打扫,总比这条件好。另外我都帮你看好了,那出门不远就是薛老三家的地,正好他想外租,扣15亩大棚一点问题没有!”

卢禹想了想,茫然点头:“好吧,事到如今,我已经无家可归了,都听你的。”

他这次返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采纳了顾海志的建议,回来扣蔬菜大棚创业的。

他们两人不算自小长大的伙伴,高中时作为同学才结识,但是彼此关系融洽,非常谈得来,情份日趋牢固,反而超出了其他人。当年顾海志家住邻村,学习成绩上游,考取了省里一所重点农业大学,毕业后很巧合的被分配回了家乡镇政府。

顾海志这人性子沉稳中带着老辣,倒是和卢禹有时的冲动倔强形成互补,他很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很容易在一个环境里扎根,被分配到镇政府农业站,基本也没太多犹豫,背着行囊就返乡报到了。

一晃几年下来,他历任农业站干事,组织委员和政办秘书,又兼任了农业站站长,熬够了资历,被提拔为副科级后备干部,终于在今年年初被定为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人选,前不久经过考核完毕,就要走马上任了。

这种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干的履历,不但丰富了他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上级组织的认可,说话办事也最令卢禹放心。尽管两人十年来见面不多,可经常联络,彼此讲述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交情没有耽搁……就在一个月前,顾海志郑重其事的建议卢禹,别在外面飘了,回家来种蔬菜大棚,他刚好联络到一个很稳妥的项目。

卢禹本来就是农村出身,对干农活并不陌生,可一别家乡十年,真吃不准“种菜”这行当的前景如何,便询问详细。顾海志回答,他在省农科院有位同学,带领团队研制出了一批新科技甜菜种子,目前正在小范围寻找试种农户洽谈合作,卢禹要是肯回来,多了没有,他能争取到15亩的种子,先种下地再说。

至于其他事宜,顾海志打保票全部搞定。像什么大棚用地啊、基础和配套建设啊,种植技术扶持啊,只要卢禹大胆投资,保证稳赚不赔!另外从种子发育到结出成果,人家省农科院全程跟踪,承诺以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回购,继续搞科研,不允许这些甜菜外流上市。

说白了,这就是个带着笼头和实验性质的项目,卢禹在中间环节要做的,类似于“打工”而已,但是能赚到的差价,要比普通的种菜耕田高出许多……他一听之下,马上就动了心!

别人不好说,顾海志肯定靠谱,他是无条件信任的。既然有赚无赔,反正在外面飘了这么久,各种吃苦受累、遭人白眼却也建树平平,回去“种地”又有什么丢人?

经过一番思量,卢禹毅然踏上了回乡的列车,随后就和顾海志见了面,详细问询、敲定各项事宜,并且一次性投资了十万块,用于大棚搭建和初期相关配套。顾海志强调,这钱并不白投,因为按照农科院的计划,种植出第一批甜菜还远远不够,后续随着培育改良,还不知道要实验多少次,有大棚,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就算存在间隔期,卢禹大可以种植些别的品种贩卖,发不了大财,聊以度日完全没问题。

另外,顾海志也讲了些比较实在的苦衷:在镇里工作这几年来,其实没少遇到发展种植大棚的项目,上级政府和农业站也对很多农户推广过,可是收到的成果几乎没有,甚至还引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抛开本地农业结构存在的各种弊端不谈,老百姓是真心不喜欢鼓捣大棚种植,因为基本不赚钱!

这行当投资比较大,人工、水电成本也不便宜,而且相关扶持政策杯水车薪,市场一天一个行情,农户们辛辛苦苦忙活完,很可能最后落个赔本赚吆喝,甚至积压下大量的蔬菜卖不出去;要是再遇见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后果更不堪想象……

顾海志回忆说,曾经最大一次规模的大棚推广遍及全省,指标硬、任务急,把他忙的昏天暗地,结果半年下来,所有参与的农户不但一分钱没挣,最少的也倒赔了万把块,搞得怨声载道。镇政府更惨,财政为此债台高筑,直到现在还有上百万的饥荒没还清,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各县市、各乡镇只能哑巴吃黄连,打掉牙齿肚里咽。

顾海志笑言,经历过这个惨痛教训,再提起“大棚种植”,甭管是谁,甭管怎么说的天花乱坠,老百姓再也不肯上当了,就是刀架脖子,他们也绝不买账……有鉴于此,这回落实省农科院的项目,本来是好事一桩,他也懒得再向当地百姓张嘴了,因为狼来啦太多次,已经没有信任可言了,何苦再去自讨苦吃?

卢禹思考一番后表态:他不介意再做一次“小白鼠”,因为此一时彼一时,曾经的失败不代表现在,何况这种种植性质特殊,收入能有保障。顾海志是他最好的铁哥们,也是最信任的人,把保票打到这份上,一定所言非虚,那就放开胆子干一把好了!

当晚,顾海志找来几个农业站干部,帮着卢禹从老屋废墟中挑挑拣拣,整理出一些完好的日常用品,又补买了被褥、牙具、锅碗瓢盆等,径直搬去了村大队仓库。简单的收拾妥当后,顾海志自费买来熟食酒菜,把望水村代理村主任林孝生请来,小酌了一番后离去。

卢禹知道顾海志和林孝生也是同学,而且他们俩还有工作碰头,要敲定震后的“特别补助”对象,也不多留,独自走到院落静坐,抽起了闷烟。他回乡快半个月了,本来心绪平静、期待满满,只等着按部就班建起大棚,可一天之内突然发生的地震,还有在湖底的诡异经历,令他隐隐不安,有了一种很不好的感觉。

隔壁的院落里,不时传来一个老者的轻咳声,苍老厚重,还夹着哗哗的弄水声,好像有人在洗衣服。

卢禹颇为好奇,大队仓库也是很老旧的建筑了,一共有三间瓦房,属于村里的公共财产,除了堆放着一些农资和杂物,很长时间以来都处于闲置状态……他自己孑然一身,现在又“无家可归”,临时住进来是从权;可怎么还有别人也住在隔壁?

晚饭时顾海志和林孝生心事重重,都在思考“救助名单”,没有提及此节就走了,卢禹越想越纳闷,悄步挪到墙头,找了块青砖踮脚,探出头去观望……一下看明白了!

最新小说: 挂名皇后 你是我的命中注定 随身带着个世界 死神之剑舞唯我 日常系影视世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时 和女神们的荒岛求生 女同事的秘密 第一宠婚:军少大人,你好棒! 都市至尊隐龙君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