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章民意沸腾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谁知,陈思苇的联系还真的很有效果,陈济棠来信说,等武爱华回福建后商量细节,他亦会在粤军中做一些工作,而且,陈济棠还表示,不用考虑他本人的位置,这是一件大事,能够做成这件事,也无愧于广东父母乡亲了。
武爱华当然不会傻乎乎地认为陈济棠就没一点权力欲,真想把什么都交给自己了。陈济棠这只是敲定了可以合作的大方向,甚至就是“以退为进”的一招。让渡一些,收获一些,民众由此获利,皆大欢喜。如果武爱华不识“时务”,那么,在合作过程中肯定会增加很多麻烦。什么都不说,只要陈济棠撒手不管,粤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历史上的“两广事变”也是如此,陈济棠一宣布下野,粤军名存实亡、分崩离析,被蒋介石完全吞并。
1937年9月30日上午10点20分,国防军司令部暨“闪电部队”上百辆轿车、卡车、装甲车从佛子庄出发,察哈尔省“代省主席”肖飞等人以军礼站在路边为武爱华送行。
武爱华此次进入北平,属于非正式进驻,也没要求搞什么仪式,但傅林认为,国防军现在的一举一动,都比较惹人注目,还是要搞一个仪式的好。武爱华想了想,那就在军内搞一个小仪式吧。让警卫师和教导师各出一个团,在宣武门内迎接一下就行。但是,北平各学校的教授们听说国防军总司令要入驻北平,无论如何都要前往宣武门迎接,北平的士兵绅们也一定要赶来热闹热闹,武爱华很是无语,只得让他们尽量缩小规模。
“司令,这是好事啊。这说明,国防军得到了北平各阶层的认同。”傅林说道。
“那行吧。”武爱华只得同意鸟,所谓民意不可违也。如果武爱华提出一定要狠狠地限制规模,可能会给人“不近人情”的印象。
这样一来,一件小事就变成了一件大事。警卫师、教导师如临大敌,对武司令员要经过的路段,进行了拉网式的搜查,对将参与迎接的群众大队,进行斟别和组织,特战大队的一个狙击手中队,连夜出发,前往北平布防。
虽然,国防军高层所有人都知道,武司令员走哪儿去根本就不会有危险,因为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在枪法、飞刀、身手或其他任何方面能够达到申仁的水平,更不要说超过申仁了。
一次,武爱华到闪电部队视察,李雁冰提出让申仁检验一下闪电部队的训练水平,闪电部队出动了5名资格的枪法高手,这种枪法高手不是狙击手,而是不论身体处于悬空、下坠、卷曲、仰躺、伏地、运动等任何状态,都能迅速出枪,并准确击中目标,端的是一等一的杀手。这5名枪法高手与申仁在一片约三亩大小的密林里过招,申仁由东向西攻击,5名高手由西向东攻击,大家穿林而过。结果,大家冲出来后,五人的胸口上都中了一枪,但申仁身上什么也没有。
事后,在这5名高手的带动下,闪电部队的训练再度掀起新的gao潮,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差距,虽然这种差距并不是训练就能弥补的。
没有危险是一回事,出现刺客却事关国防军的形象,谁也大意不得。
距离宣武门还有三公里,沿路就出现了打着横幅欢迎的青年学生。中国的青年,在任何时候都是政治气候的风向标,虽然他们做出了牺牲,但青年的精神却不朽的。
见到威风凛凛的车队隆隆开来,学生们开始呼喊着口号:
“热烈欢迎国防军总司令部暨武爱华将军进驻北平!”
“驱逐日寇,扬我国威!”
“拥护国防军,打倒小日本!”
“国防军是华夏擎天柱,武将军是抗日大英雄!”
“敬礼——”一辆装甲车上的喇叭传来威严的声音!
“刷!”随着夏中青一声令下,轿车、卡车、装甲车上的上千名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战衣的官兵齐刷刷地向欢迎的青年学生行军礼。
轿车的车窗早就摇了下来,轿车上坐的是司令部的参谋及女兵,他(她)们只能坐着向欢迎的人群敬礼!而武爱华、夏中青、张斌贤、傅林等人分别乘上一辆装甲车,他们身着国防军“金光闪闪”的将军常服,庄严而标准的军礼中,是国防军有如钢铁般的意志,是国防军摧毁一切敌人的实力和决心!
车辆的马达声被掩盖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车队,在两道人流的长河中徐徐前行。
距离宣武门约一公里左右,是北平各界及市民代表,成人要“文雅”得多,他们没有震撼人心的口号,但他们每人都手举一面小红旗,左手手臂上,都带着一个红袖套,小红旗和红袖套上,均书写着五个金黄大字:“欢迎国防军!”
红色,是武爱华钟爱的颜色,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他的这一偏好,他都不会改变。中华民族,确实需要一种颜色来提提神,而在众多的颜色中,惟有这种与鲜血完全一样的颜色才能担当大任。
“敬礼——”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刷!”上千名士兵第一次向北平的父母乡亲行军礼。
随着“敬礼”声的响起及士兵们整齐的动作,这些市民代表的情绪也激动起来。
甲:“真是威武之师啊!”
乙:“谁说不是呢。有了国防军,从此就可睡个安稳觉了。”
丙用手一指:“快看,那个三颗金星的,就是武爱华将军!”
丁顺手看过去:“哎呀,武将军真年轻!”
甲又感叹:“国家之福啊,国家之幸啊!”
乙接口道:“是啊,以后,国家也许会安定下来了。”
这四人,是清华大学的普通教授,在学校安排的人群中,并没有他们的位置,于是,四人中的一个在商会想了办法,便以商界代表的身份混了进来。
而商人们,在任何时代都是信息灵通的人群,他们从威武的国防军身上,联想到了福建、粤东、察哈尔那边的同仁,他们从听来的只言片语中知道,国防军非常重视商业,对商人的态度非常好,从来没出现过国防军对商人卡、拿、吃、要的现象。而且,在上述三个地方,各种地皮流氓、苛捐杂税都消失怠尽,只要你正当经营,你的收益就绝对少不了。
因此,商人们对国防军的入驻是打心眼里欢迎。
再往前走,则是真正的“教授”的队伍了。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翁,有黑发黑瞳的青年俊彦,有仪态优雅、仪表端庄的知识女性,但更多的,则是儒雅的中年男性,他们的目光里,有热忱,但同样有理性。
“敬礼——”对这个时代的知识阶层,武爱华同样“本能”地尊敬。他们,是民族的智库,更是民族的良心;他们,致力于开启民智,传承文化;他们,无论是学识,还是人品、修养,都堪称民族楷模。远不是后世的所谓“砖家”、“叫兽”,为了丁点利益就出卖良心,为了所谓的职称就抄袭论文,为了出名就颠倒黑白,胡乱骂人;他们当“顾问”目的不是问事,而是拿钱;他们带研究生,不是传授学术而是雇佣的一群廉价工人;他们以一幅奴仆般的嘴脸,不断地在官员、商人之间窜来窜去,以求得官老爷的欣赏或商人高兴之余赏赐的几个金币。
如果说后世的那些人是败类,似乎言过其实;但如果说他们很无耻,除了他们自己那个群体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站出来反对。
武爱华因为家族的原因,在后世听到过,看到过太多的无耻的人。甚至,连不认识的所谓“砖家”、“叫兽”都通过武爱华的导师找到他,托他给爷爷或父亲说一声,把xx从哪儿提拔到哪儿,把xx换一个岗位。
庞大的车队,继续缓缓前行。
令武爱华感到奇特的是,欢迎人流中还有一群“老外”,带队的竟然是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
当武爱华乘坐的装甲车经过司徒雷登一行时,武爱华专门转身,在军礼之上,向司徒雷登等人行了一个注目礼。
而警卫师和教导师的欢迎人流,则是每隔一百米就一个连队,以五路横队的方式欢迎他们的总司令入城。
武爱华这个注目礼,是他对“列强”释放的一种善意。事后,这一注目礼亦让武爱华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当然,到武爱华最终与列强摊牌之时,列强才会明白,武爱华这人,实在是……太阴险了!阴险得你在他身上找不出一点点中国人的那种“和为贵,忍为高”的文化因子。
宣武门越来越近了!
宣武门城楼上,并没有安排欢迎的人群,只有全幅武装的国防军哨兵,他们以一米左右的间距,像标枪一样站立着,毛瑟98k上的枪刺闪着凛然的寒光。
“敬礼——”车队特意向门楼上的哨兵敬礼,因为,他们每人都是在此次北平战役中立下赫赫军功的战士。其中有一名勉强能够站立的“廊坊英雄连”士兵,他是该连三名硕果仅存的士兵之一。
(ps:第二更到.继续码第三更)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193章民意沸腾)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