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章渐入佳境3(求订阅红花!)
组建炮兵司令部,武爱华没有像组建装甲兵那样,一下子弄5个装甲师。炮兵师,或者重炮师,一般是在攻城战或守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弱点是机动性差。当然,或许国防军的机动能力并不差,但炮兵毕竟是炮兵,相对而言其机动性也很差;另外,重型火炮对战争或战役的相关要求也较高。
因为这些原因,武爱华只组建了三个炮兵师。炮兵司令靳希斌,副司令肖军虎,参谋长宁黎明。三个炮兵师的师长分别是王保星、区景讯、包海,这三人都是此前独立纵队老炮兵团的营长。
炮兵师的主装备为150mm加农炮,次要装备还有防卫性质的20mm高射炮、60迫等。每个师下面编制5个重炮团,每个团4个炮兵营、1个轻步营,每营装备150mm加农炮12门,全师共有150mm重炮240门;此外,炮兵师还编制1个直属高炮营,装备20mm轻型高射炮48门。每个炮兵师的兵员总数与装甲师持平,为30000人左右。
此外,对陆军各集团军的炮兵编制也做了新的调整。每个集团军,组建1个直属重炮旅,下辖3团9营108门150mm重炮;取消防空旅,新组建独立火箭炮旅3团9营72门24管“龙焰2型”火箭炮。
这样,集团军直属旅级部队就有独立装甲旅(3团9营216辆“t-24”战车)、独立重炮旅、独立火箭炮旅,直属团级编制有警卫团、特战团、医院等机构。
每个陆战师除保持3个陆战团、1个战车团(“t-12”型战车96辆,大团)外,将原炮兵团进行分解,新组建1个榴炮团3个榴炮营36门105榴弹炮,而75mm山炮则由团营一级装备。陆战师的师直部队得到了加强,计有1个警卫营、1个侦察营、1个工兵营、1个火箭炮营装备“龙焰2型”24管火箭炮8门、1个高炮营36门20mm高射炮、1个工兵营、1个辎重营)和师直机关(1个通讯连、1个100人规模的野战医院)在内,总人数依然在25000人以内。
考虑到每个陆战团中有一个山炮营,每个营还有山炮连,一个陆战师共有96门75mm山炮,再加上榴弹炮、火箭炮、高射炮等,陆战师在重火力、装甲力量等方面,将全面盖过日军,甚至就是以装甲力量闻名的德军,也达不到国防军如此变.态的水平。
火力至上!这是武爱华建军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像日军的37战防炮、70步兵炮这类东西,在世界大战的舞台上根本就拿不出手,如果有可能,武爱华还将在国防军炮兵师中装备更大口径的大炮,比大炮,谁比谁厉害啊,只要系统出品,武爱华就敢装备!
武爱华扩军,是基于此前的6个集团军已经全部整训完毕,而新的扩军行动并不影响国防军的战力。
二战马上就要爆发了,不做好准备,不利用人类历史上仅有的这次大战将列强从中国手中夺走的利益加倍夺回来,武爱华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穿越者,而且还有一个“功勋系统”这样逆天的东西。
按理说,部队整编到此也就差不多了,可是,各大集团军首脑却建议警卫师也应进行扩编,武爱华思索良久,签发了最后一道扩编命令。
将警卫师扩编为“近卫集团军”,下辖4个师,集团军军长劳凯声,副军长孙龙存,参谋长邓侠。第1师师长杨通,第2师师长祖尚荣,第3师长赵强,第4师师长吴德力,这四人刚好是此前警卫师下属四个团长,大家都升官了。
每个近卫师下辖4个近卫团,虽然不装备t-36中重型战车,但却每个团都配有一个48辆的t-12轻型冲锋战车营,每个师的兵员达25000人,全军刚好是10万人。
当然,这四个师要编制完成并形成战斗力,同样需要时间。
此次军事扩张与调整,除了“海岸警卫队”涉及到海军外,海军基本上没什么动作。不过,这个没动作是没显现出来罢了,事实上,武爱华已经给汕头造船厂和福州造船长下达了研发制造轻型航母的计划。
系统目前能够出品“青龙1型”重巡洋舰,其吨位已经上万,而且其技术水准达到1945年级,也即二战结束时期的水平,再加上两个造船厂已经能够制造万吨级远洋货轮,制造航母的条件基本具备。
武爱华决定上马航母项目,与“风情局”的情报成果也有很大的关系。近半年来,风情局加大了对世界各国海军、陆军及空军的情报工作,带回来的成果里,就有航母设计图纸,譬如美国的“兰利号”航母、日本“风翔号”航母,以及日本最新的“瑞凤号”航母设计图纸。
国防军的造船技术之所以进步得如此之快,与系统1945年级的“造船系统技术与设备”拥有密切关系。也许,别人研制航母到制造出来需要5年的时间,但国防军的技术储备事实上已经领先各国,国防军弱就弱在造船经验的欠缺,以及人才的欠缺。虽然可以从系统中“兑换”相关专业的功能型机器人,但武爱华对此却较为节制,因为一个国家要强大,最关键的是发展能力要强大,人才的,技术的,体制的,三者缺一不可。后世的老美坐拥世界第一,日本后来居上,这三个因素都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日本,要国土没国土,要资源没资源,但却可以成为最发达国家,很值得深思。
武爱华要求两大造船厂,三个月内拿出设计图纸及工艺流程安排,在1940年到来之前,两艘轻型航母就必须交付使用,算起来,两大造船厂拥有23个月的时间。
此外,武爱华在人才上还有一个收获,说起来这个人才的获得也是极为偶然的。1937年11月,军事家蒋百里到龙岩治病,龙岩医院此时世界上医疗技术最好的医院,虽然系统并未向武爱华开放医疗技术类,但系统却可以“兑换”医疗机器人,另外,武爱华的母亲张春燕是pla总医院的一名内科大夫,受母亲的影响,武爱华平时也爱下载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武爱华当然无条件地贡献了出来,不但让国防军的整体医疗技术得到了极大提升,而且也让制药产业成了国防军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历史上,蒋百里将于38年11月逝世,但蒋百里既然到了龙岩,基本上就决定他死不了啦,事实上,蒋百里得的病(肺结核)在这个时代比较严重,但在后世却算不了什么,国防军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蒋百里到了龙岩,武爱华出于礼貌也是要见一见的,1937年,蒋百里写了一本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国防论》,后世的武爱华是认真研读过这本书的,对于蒋百里提出的“持久战”思想,武爱华深以为然,因为他被历史证明是极其正确的。
见面时,50岁的蒋百里与28岁的武爱华之间相谈甚欢,甚至彼此还生出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对于军事,武爱华强的是后世的理论与见识,但要论起思想的深度,论起军事的经验,蒋百里完全可以当武爱华的老师。
但是,因时代和技术所限,蒋百里的病情只能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的,那种药到病除的神迹并没有发生。
在蒋百里的病情得到控制之后,武爱华请蒋百里参观了国防军的一次训练课程,并向他展示了国防军一些新的装备。
“武老弟,如果国防军这种水平的部队有100万人的话,我收回关于抗战持久战的言论。”训练结束后,蒋百里由衷地说道。
“100万?国防军仅仅六大主力集团军及直属部队,就已经105万了。不过,这还很不够,列强当年拿了我们那么多,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得把那些地盘及利益连本带利收回来。因此,我的理想是300万到500万这样的部队,如果爆发新的世界战争,中国得组织1000万这样的部队。”
“1000万,你养得活?”蒋百里明显不信,觉得这个老弟的想法太天真了。
“以战养战!”武爱华并不多说什么。这个“以战养战”,可能就是旧军人与新军人的区别了。
战争,没那么多仁义道德可讲,敌人的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
“百里兄,加入我们国防军吧?要么,你去指挥一个集团军,要么任一个副总参谋长?”武爱华向蒋百里发出邀请。
“这个……以后,你的路准备怎样走?”蒋百里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反问道。
“国家统一是必然的,我希望以政治手段实现这种统一,然后就是强国富民了。你也看到了,我现在只有闽、粤、察三省,地盘太小,有些展不开啊!”武爱华答道。
“爱华老弟,你确实是个奇才。军事有一套,经济有一套,民生也有一套,此前,我对你的军事能力研究得多一些,但这次到龙岩,我才发现,你在民生上的才华并不比军事才华低。”蒋百里也说道。
“百里兄过誉了。”武爱华可不敢居功,要不是穿越者和“功勋系统”这两大金手指,他又哪有那么大的本事。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244章渐入佳境3)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