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太常博士李淳风和一位年老的道士来陆府拜访。(飨)$(cun)$(小)$(说)$(網)免费提供阅读nsxs.org陆玉成把他们迎至中堂,经介绍,那位道士竟是李淳风的师父,大名鼎鼎的袁天罡。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历史进程已被他提前言中。
双方叙礼坐下后,陆玉成与袁天罡对视起来。只见袁天罡一双眼晴从暗淡无光渐渐明亮起来,直至分外耀眼难以直视。
良久,袁天罡突然开口道:“小郎君到底从何而来?”
陆玉成心中一凛,随口道:“天师观玉成有何不妥?”
袁天罡长叹一声道:“天行有常,昨观星象,竟已改变,莫不是尔为之?”
陆玉成沉吟了片刻道:“某不懂星象术数之道,天师有何指教?”
袁天罡神秘地一笑,道:“小郎君愿拜贫道为师否?”
陆玉成虽不知袁天罡是何意,但既知眼前这位是具有大神通的旷世奇人,如果不知道顺杆往上爬,那就别在大唐混了,忙口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然后起身行了拜师礼。
从此,在陆玉成的邀请下,袁天罡就在陆府住了下来。陆玉成把自己的身世和来历透露给了他,他也没觉有多么奇怪。他说自从陆玉成在这个时代出现,华夏民族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这是个不同的世界,但陆玉成原来的世界仍然存在。
陆玉成问他自己是否还能返回到前世的世界,袁天罡说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是可以穿过时空进入前世的,或者以武入道,破碎虚空,或可办到。
陆玉成对袁天罡认为自己通过某种方式仍可返回前世的说法大感兴趣。前世的他就对自然界的神秘现象很着迷,如百慕大和亚丁湾的神秘现家,对西藏所谓活佛转世的说法也比较相信。从此他修练武功更加刻苦,以期以武入道,破碎虚空,重返前世。
陆玉成问他自已将来命运会如何?袁天罡只说了八个字:“正道而行,有惊无险。”
陆玉成跟袁天罡学习星象术数。前世陆玉成就很纳闷,中国古代早期根本沒有四柱预测这种学问,它是突然从唐代冒出来的。他为此请教袁天罡,袁天罡告诉他,其师父是从来自极西之地一位星象学术士那里学来的,陆玉成猜测那应该是古巴比伦的占星术。
如果说中国的周易是特有的国粹,那占星术就是西方文明特有的预测体系。星占学的发展相当漫长,从已发现的史料来看,在西方世界,军国星占学和生辰星占学都可以追溯到巴比伦。它诞生于7000年前的两河流域(即今天的伊拉克境内),隶属于巴比伦文明。
即便是最基本的占星术也是占卜中的一部分。占星者观测天文现象,根据重复发生的现象作出预测。但是与今天的占星者不同,古代的占星者只为国王或整个社会提供这种预测,而不针对个人。而巴比伦占星术的最大特征,是将占星术直接用于揭示个**福,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唯一的特例。正是因为它对个人的启示性,在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毁灭巴比伦城后,占星术却被带进了古埃及和地中海文明圈,继续发扬光大,成为贵族和教皇的宠儿。即使在现在,西方发达的实证主义环境中,占星术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由于陆玉成拜师袁天罡,他与李淳风就成了师兄弟,俩人常在一起探讨科学问题。
李淳风精通数学,李淳风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编定和注释著名的十部算经。这十部算经后被用作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隋书•百官志》记载:“国子寺祭酒,统国子、太学、四门、书(学)、算学,各置博士,助教、学生等员。”这是国家专门数学教育的开始,唐代在隋的基础上继续举办数学教育,并以算取士。
传本《周髀算经》,有赵爽注、甄鸾注等,当时虽被称为“算经”,但原文与赵爽、甄鸾的注文都有不尽完美之处。李淳风的工作纠正了这部书存在的缺点,使这部书趋近于完美。李淳风的注释指出了《周髀》中的三点重要错误。
更为重要的是,李淳风在批评《周髀》中的日高公式与“盖天说”不相符合的同时,重新依斜面大胆地的假设进行修正,从而成功地将不同高度上的重差测望问题转化为平面上一般的日高公式去处理,并且首次使中算典籍中出现了一般相似形问题,发展了刘徽的重差理论,使得“盖天说”的数学模型在当时的认识条件下接近“完善”。并在《麟德历》中重新测定二十四气日中影长,首次引入二次内插算法,以计算每日影长。
陆玉成向李淳风介绍了在数学中引进的阿拉伯数字,并告诉了他自己前世所了解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微积分等数学知识,让李淳风惊为天人。
与孙思邈和袁天罡这两位著名道士深入交往,使陆玉成对这个时代的道教颇为关注。
唐初开国,崇奉道教的动机与宗旨,纯出政治因素,是为攀宗引祖,以光耀帝王先世的门楣,初非如秦皇、汉武,或梁武帝等人,为求道成仙,以期长生不死为目的,亦非深究其教义学术,而有所轩轾于其间。然道教地位的确定,恰因此而深植根柢。
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深厚渊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出名门,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唐朝皇帝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
隋末,道士王远知假托奉老君之旨,向李渊“密传符命”,还预告李世民将成为“太平天子”,李渊闻之大喜,授王远知朝散大夫,赐紫丝霞帔和缕金道冠,后李世民又追加其为光禄大夫,赐于茅山建太平观,度侍者21人。道士薛颐在武德初年就跑到秦王府中,密谓李世民“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道士歧晖,则在李渊起兵时吹捧他是“真君来也”,派遣了80名小道士迎接他,并为他设醮祈福,祝他克定长安。后来,李渊、李世民果然平定天下,他们不仅对道教格外青睐,而且虔信太上老君与自己同姓李,定会念及同宗之谊而对李氏天下格外垂怜。
武德三年。五月,有一个名叫吉善行的人在羊角山见到一位骑着朱鬛白马的白髯老叟。老叟告诉他,你去转告唐天子,我是他的祖先,今年平定贼乱后,子子孙孙可以千年为天子,吉善行便转告了李渊。李渊听后便在羊角山为老叟立了庙。这老叟自然便是太上老君了。自命为太上老君后裔,奉天命而坐天下的李渊和李世民等由此而大肆提高道教的地位。武德八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宣布三教中道教列第一,儒教列第二,佛教排第三,道教的地位有如青云直上。
不过,在陆玉成看来,这个时候佛教也很兴盛,而皇帝李世民的态度也似乎非常热衷于佛教。
在隋末的战乱之中,佛教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诸寺湮灭,不可目见”,“佛寺僧坊,并随灰烬;众僧分散,颠扑沟壑”。李唐开国以后,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也对佛教的发展作了一定的限制,如武德九年,唐高祖接受傅奕的意见,颁布了《沙汰僧道诏》。但是李世民继位后,立即宣布废止这一诏令。开始“度僧立寺,广事弘持”,为佛教的振兴颇费心血。贞观三年,李世民诏令全国普度僧尼,诸州有寺之处共度僧尼三千。同年,为报母恩,舍旧宅通义宫为尼寺。以后又陆续修建了不少佛寺。
贞观元年后,李世民亲自敕建的佛寺就有普光、慈德、弘福等十余处。贞观三年还下令恢复隋朝设在大兴善寺的译场,命印度和尚波颇主持译经;中国沙门慧乘、慧赜、慧净、法琳等卜九人助译;并命大臣房玄龄、杜正伦、萧璟等监护勘定。贞观六年,译成《宝星经》、《般若灯》、《大庄严论》等佛典三部共三十五卷。李世民敕写十部,并命大臣李百药制序。此外,李世民又在宫廷内外大兴佛事:或为超度祖先,召僧尼设斋祈福;或因风雨失时,命僧尼诵经行道。而每次佛事完毕,都要大量布施。他在贞观初年先后为皇后六宫授戒,“授纳法财,日逾填委”。李世民的崇敬佛教,对当时一些上层僧侣特别礼遇,如贞观六年,太宗诏请华严宗初祖杜顺进宫,下殿亲迎,赐号“帝心”,以致宫廷上下对杜顺礼敬如佛。
总之,在陆玉成看来,这个时候道教和佛教彼此之间似乎相安无事,各自都在蓬勃发展。当然,至于其间之奥秘究竟如何水有多深,是否暗潮涌动,陆玉成就搞不大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