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欢而散后,有太监把事情告诉了皇上,皇上便找七公主问是怎么回事。七公主如实回答,更说道:"皇兄,步青云就是个攀龙附凤的小人,不能重用。"皇帝却说:"七皇妹,不要轻信他人一面之词皇兄知道你很是喜欢赵琴师,但驸马是皇家的人,不要随便怀疑乱说。再说,就算步青云真的是如你所说,但男人以事业为重,人往高处走,也是常理,就算步驸马攀龙附凤,只能说明其世俗一面,这样的人,朝中比比皆是,不要太为难步驸马了。至于怎么用他,皇兄心中有数,七皇妹就不必操心。"
七公主听了很是不理解,在她看来,皇兄就算不问罪步青云欺君之罪,也该对其有一定的惩罚才是,他却不知帝王的心。帝王用人,实际上一般都很现实,只要能为已所用,只要能操控就行。加之皇室的事情复杂的事多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多了,很多时候还得注重些影响。更何况,皇帝对赵梦仙没多少好感,对与之他相关的事,也容易带些成见。
第二****堂之上,有人奏本说江南书院周夫子前些时日曾给修书一封,说要来京城找自已的女儿,自已左等右等周夫子却始终没有来,我也为周夫子取消了行程,不想后来江南书院有人捎信来说周夫子失踪好久了,原指望地方官员能查清楚,不想地方官员至今都没查出个所以然,所以肯请他向朝庭求援。
朝上一片哗然,当然也有些人知道此事故作哗然的,也有原本就关心此事而忧心忡忡的,也有不关心这些事,或者事先知道又不愿掩饰显得镇定自如的。周夫子是一代名儒,朝堂之上他的门生也很多,当然影响极大。一个文官模样的人出列说:"皇上,臣愿奉旨调查这件事。"一个武官模样的人也出列说:"臣也愿奉旨查找周夫子。"
皇上不知派谁去为好,便说:"众爱卿,江南书院当地衙门也有奏折转呈,说的就是关于这件事,朕也感压力之大,也欲与众爱卿商议。周老夫子是我朝名儒,其有功于社稷,朕不能有负于他,得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待,给满朝其门生一个交待,事关重大,不知派谁为好。"
此时步将军出列道:“臣推荐步驸马办理此事为宜。步驸马系周老夫子的得意门生,理应尽师徒之谊;步驸马又系皇亲重臣,更应为陛下分忧,为社稷建功。此事由步驸马去办,定当尽心尽力。步驸马为金科状元,想必一定能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待。”
只见王丞相也出列举荐,当然为官之道,做个顺水人情也是好的,不仅顺了步青云,也顺了步将军,更顺了皇帝的心。
皇上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便准了,说:"此事就交由步驸马去办,不知各位爱卿可有异议"朝中人没有异议。皇上便点名步青云,叫他去办,由刑部协助。步青云出列说:"谢皇上,微臣一定查个水落石出,不负皇上厚望,以报恩师之恩。"
皇上对步青云没有了先前的好感,所以不愿与之多言语,只是说:"那样便好。"然后又对朝中众臣说:"爱卿们可还有事要奏,没事就退朝吧。"众人都没事上奏,便都退去。
下朝后,步将军把步青云叫到府上关起门,耳语了一阵,只见步青云表情阴晴不定,是吃惊,诧异,害怕,不敢相信,或许还有些无助无奈夹杂着些感伤。
步将军见步青云的表情便说:“侄儿莫怪伯父,伯父所为一切都是为了侄儿。事先故意留下了些线索,原本以为衙门能尽快了却此事,不想那些没用的东西,竟然发现不了。如今闹的这么大动静,形势极为不利,不过化害为利,这也是一个建功的机会。周夫子的事原本不打算告诉侄儿,是怕侄儿心里不好受,原计划等地方官员查出结论,我们再推荐侄儿惩处元凶,建功立业,现在却节外生枝,世事难料啊。事已至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侄儿去办这件事最合适了。”
步将军所说的留下的线索,为了天衣无逢不可能做的太明显,显得故作就容易弄巧成拙,所以地方那些普通的差衙没能破案也属正常。
步青云明白步将军的意思,心里有些沉重,复杂,不过事也至此,没有更好的办法,先解决问题在说,便对步将军说:“伯父放心,侄儿一定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步将军很信任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步青云便到刑部调了些精干人手组成了一个调查组,行事雷厉风行,太度极积负责,样子做的不错。一群人由步青云带领,先是来到了江南书院,找了代理院长询问了一些情况。此时的南国院没有了周夫子这个主心骨显得有点散,不过还有别的一些辅导教员在,学生免强还留在院内。江南书院院方又选了人选暂代院长之职。确定了周夫子离开书院去了京城,然后一行人便从书院出发,每个人分工在往京城的站点走访调查。还好由于周夫子名声较大,远近的人都认识,所以一路走来还能打听到一些关于他路过的消息,这也算运气不错的了,不过过了清莲镇便再也没有了周夫子的消息。
这种查案的方法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毕竟周夫子名声大,沿途查找也算合理,能找到些珠丝蚂迹也不错,不过仅仅这样可能远远不够,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有些违背办案常理。如今没有了消息,更如大海捞针。但事情有了转机,办案人员按步青云的吩咐沿路仔细查看,慢是慢了一点,却如有人故意引路一般,办案人员在悬崖边发现了马车摔落的痕迹,便入悬崖下查找,找到了摔得粉碎的马车。据有经验的办案人员从马车各方面腐烂的程度分析,和周夫子去京城的时间较为吻合,由此办案人员猜测可能和周夫子有关。
办案人员找来周夫子当天所租马车车主家属辩认,确认就是周夫子所乘的马车后,办案人员确信周夫子遇到了不测。现场发现了一具尸骨,看着这些散乱的白骨,可见当时状况之惨烈。办案人员把白骨拼在一起,经推断为车夫的。办案人员分析,由于事情过去太久,很难断定是意外还是仇杀,建议调查一下周夫子的人际关系,看看和谁有过节,那样调查起来更方便快捷。其实这样一般是办案最先就适合做的,起先也有人提过,但步青云建议先查找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说不定可以事半功倍。
如今又有人提出要调查周夫子的人际关系,虽然调查也不一定能查出点什么,更何况还是步青云主持,但步青云还是没有表态。步青云扯开话题说:"先到附近找找,看有什么发现在说。"众人无奈只能听从。
步青云将众人分散,四处寻找,约定一个时辰后回来聚集。步青云来到了周夫子遇害的地方,发现地上有两具尸骨,便叫来随从办案人员一起分析。经分析,两人系打斗而死。步青云猜测,这可能与周夫子遇害有关,说不定是杀人分赃不均而起内哄,于是命人在附近找找。不久,一办案人员发现一处泥土上的草有异,全是新生的,凭着办案经验分析,这里面可能有问题,便命人掘开。众人一起把土掘开,果真里面有一具尸骨,经骨形还原成型分析和周夫子的相同,步青云大哭起来:"师傅,你死的好惨,学生终于找到你了,学生一定为你报仇。"
办案人员分析:"看起来像是抢劫杀人,要准确判断,还得对周夫子的人际关系作调查,听闻周夫子一生清贫,抢劫杀人而起内哄可能性不大,而且现场并没有财物留下。"
步青云并没有理会办案人员的话,只是仔细察看两具打斗而亡的尸体,翻来翻去翻出了一个腰牌,腰牌上写着白莲教三个字,步青云对众人说,原来这两人是白莲教的手下,白莲教,众所周知,杀人劫货,无恶不作。行事诡异,异于常理,看来恩师一定是被这两个人杀害,说不定还有同伙,见财起意,分赃不均而内斗。此案我看可以就此定案,可以回去复命了。便命人把周夫子的尸骨收拾好,亲自送回江南书院,进行了厚葬。
步青云的结论当然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过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办案人员本有异议,但就算查到底恐怕也找不出更好的答案,更何况眼下没有别的头绪,见步青云执意定案,既然上司要那样认为都不查了,下面的人还能瞎扎腾个啥,所以同行的人也不在说些什么,办完该办的事后,随步青云回京复命。
当然这一切线索都是人为故意留下的。这样的事对于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所以在处理周夫子的时候只是随便进行了简单的安排,并不是很缜密,因为这些事,他们并不太放在心上。
步青云因办案有功,受到皇帝嘉奖。有了结果就好,可以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了,对于细节,皇帝无心了解,也不重视,只听步青云作了简要的汇报。凡有功之人都受到嘉奖,大家皆大欢喜。朝中之人也有疑惑的,但碍于形势,也都无话可说。
步青云抓住机会建议对白莲教进行严厉打击,为周夫子报仇,同时也为朝庭除害。皇帝也烦白莲教久巢不灭,这次也正好借机再好好打压对方一下,便授权给步青云,让他做都统,统一各部巢灭白莲教。自此步青云又捞了一些权利,同时也多了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随即步青云在王道士,唐虎的帮助下,统筹各方力量便进行了烽烽火火的行动,也收效不错。
当然,原本修士只是降妖除魔,框扶正义,不应卷入凡人间的争斗,这点各修真门派是有规定的,就是怕修士在凡间引发争斗,连累修士和门派相互撕杀。不过修士参与凡人之间的争斗,只要做的不明显,影响不大的话是不会引起太多注意的,更何况有正当的理由。
在说步青云在道士的帮助下很容易找到了白莲教的总部,捉住了白莲教的骨干和大大小小很多头目,并出人意料的查到了一些特别重要的书信,其中就有和京师总兵李将军私通来往的书信。
岂说李将军,李将军系李皇后的亲哥哥,算是皇亲国戚了,当初李皇后得势的时候,李将军便平步青云当上了京师总兵,如今李皇后失势,李将军极力维护,自然成了皇帝眼中的盯子,绊脚石,欲除之而后快。李将军也算一号人物,黑白两道通吃,所以手中权势较大,皇帝也忌他三分。朝庭之所以一直很难清除白莲教,这就和李将军里通外合有很大的关系,当然白莲教也帮助过他很多忙,算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如今步青云意外获得这些李将军私通邪教的证剧又惊又喜,惊的是官场竟如此黑暗,人心叵测,世事难料,喜的是又一个立大功的机会来了。步青云对朝中之事略有了解,对皇上的心事当然也清楚一二,加之自已脑筋转的快,很快主意便打定了。
步青云是善于审时度势的人,也是心细如麻的人,他知道光靠点书信可能证剧力度不足,毕竟李将军位高权重,而且书信也有造假的,难以服众。当然书信本身是真是假步青云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如何办成这件案子。
步青云首先把那些抓起来的白莲教头目密秘用以严刑,就算没事也要找点事,哪怕屈打成招,让他们供认和李将军的私情,而且让他们供认是李将军唆使他们杀害的周夫子。原因就是周夫子门生遍布,步青云是他的爱徒,又是驸马,将来可能成为李将军最大的威胁。事情办成之后,步青云暗喜,这下李将军必死无疑了。
一切做好之后,步将军才到皇上面前细说自已的新发现,皇上也是又惊又喜又怒又有点束手无策,便问步青云有何想法,有何良策。
步青云当然是要将李将军绳之于法,便向皇帝说:“皇上,此事不能操之过急,首先,得封锁消息,不能让人知道我们查到了李将军,以免他狗急跳墙。其次,李将军手中权势太大,需要可靠力量制衡,方能在形势上对对手构成压力,那样我们可操作的空间便大了。”
皇上一听,很是赞赏的说:“不愧是京科状元,冷静沉着缜密,真乃朝庭之福,好,我看这样,升你为禁卫军统领,加之你伯父是九门提督,这样一来这两处重地都是可靠之人,兵力上足以和李将军的势均力敌,量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步青云高兴的谢过皇恩。
第二天上朝皇帝便以步青云立功当赏,有勇有谋为由封了他禁卫军统领之职。
这些天李将军都称病在家没有上朝,他不知白莲教被除牵连到自已没有,不敢也不愿轻妄动,故称病不上朝,一是为了防万一被埋伏,二是也让皇帝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对其下手。
步青云悄然的掌握稳了禁卫军,神气十足,信心满满,想来如今终于有了实权,可以大干一场了。
这日步青云又去秘见皇上商议解决李将军之事。步青云对皇上说李将军虽然手握重兵,但那也是皇上的兵,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所谓识时误者为俊杰,如今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民心所向,天下无敌,朝中其余各势力也会支持皇上的正义之举,何况关于恩师周夫子的死,恩师门生遍天下,是股不上的势力,李将军那些下属应该能看清形势,不会与皇上作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臣有一计。
皇上很是赞赏,便说:“步附马,有何妙计,不防说来。”
步青云说:“皇上何不以同赏歌舞,与民同乐之名,把李将军手下那些将领招到皇宫里来赏歌舞,那样至少偏向于皇上也及中间派会来,那样,名为赏歌舞,实力监视,软禁。与此同时,臣便可派兵捉拿李将军,这样攻其不备,必能一举成功。”
皇帝一听步青云说的再理,便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道:“好,就依附马之计,朕立即下诏,以与名同乐之意,把武百官全招入宫赏乐,这些乱臣贼子更不容易怀疑。”
姜还是老的辣,皇帝就是皇帝,坐在这个位置上,也得有些非凡的能力,步青云感叹,皇帝也是沉府极深之人,思维同样缜密。
几乎所有官员都入了宫,步青云探知李将军在府上,觉得时机成熟,便带了一万禁卫军便迅速赶往李将军府,一声令下把李将军府围得个水泄不通。
情况传入了李将军耳里,手下忠心之人建议带上家丁护院杀出去,纠结部下占山为王,逍遥快活。但李将军叹了口气说既然皇上派人来抓自已,肯定是有十足的把握,如今形势有所不同,自已的手下也不是铁板一块,墙头草两边倒,大难临头各自飞。如果自已武力反抗,罪加一等,真的成了乱臣贼子,索性我就让他们捉去,看能定我个什么罪,什么事得讲证据,就算能证明本将军和白莲教有来往,也不至于诛连九族,念在本将军也是有功于朝庭,最多流放蛮荒,尔等随后表明效忠皇上,我想皇上也不会把本将军的属下随便处置,尔等不用操心。如果自已公然造反,就真的必死无疑了。
说着话,步青云也带人冲了进去,看到李将军及一众家臣便说道:“这样很好,都在。”随即拿出圣旨宣读了一遍,大意就是李将军深受皇恩,不思图报,勾结邪魔,图谋不轨,忌贤妒能,枉杀忠良之类的话。
李将军能听明白一些,有些却听不明白,心里有点糊涂,想要分瓣点什么。不容他分说,步青手一挥手,全副武装的禁卫军就把众人五花大绑了起来,其余家丁族人均被要求呆在府里,不许外出,听候发落。李将军知此时说什么也没用,只能从长计议,但不在作声,反而略显得有点傲然,大将军的神气架子还是要的,输人不能办了气势。步青云也是神气十足,洋洋得意,在他眼里,或许还真没把李将军放在眼里,所以也不理会他,指挥禁卫将一众主要人物抻往天牢。
一行大队人马行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好不威风,有人认出了步青云,步青云更是志得意满,想来不久自已将名扬天下了。百姓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是大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天下皆知,一时人云亦云,说什么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