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逆流 > 第一卷 涨潮 第24章 邓州团练使

第一卷 涨潮 第24章 邓州团练使(1 / 1)

张寻控制了向城县,第一件事就是让史谦以县丞身份张榜安民。说明向城已复归朝廷,与黄巢贼军划清界限。说明进城的军队是新任邓州团练副使张寻麾下的乡兵,是正儿八经的官兵,让百姓不要惊慌,商贾正常营业。投敌的前县令姚启之已被正法,为了证明,姚启之的人头也被悬挂在了城门外。

由于事情发生在一夜之间,百姓的生活基本未受影响。街头巷尾只是把这件事当作新闻议论。前县令也死了,百姓说话也就没了顾忌,事后痛骂姚启之不忠不义,背弃大唐的大有人在。有些事后诸葛亮还纷纷说,自己早就说大唐气数未尽……

接下来,张寻就要正式与唐廷接触。他与代理县令史谦分别写了两份折子,一份送往南阳,递与邓州地界目前最高的军事长官,大唐枢密使杨复光。另一份送与襄州,报送邓州的上级辖区长官,大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这份本应送与邓州刺史赵戎,但赵戎已于一个月前被朱温活捉了。所以只能越过州一级,送往山南东道。

奏报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报功,详述二人通力合作,收复向城县,诛杀了降贼的前县令姚启之。二是互为对方请功。张寻请上峰准许县丞史谦升任向城县令。史谦则是请上官封裴家寨民团头领张寻为邓州团练副使。史谦的奏折中说:“寻麾下骁勇千人,皆忠勇义士,朝廷若能善加任用,实为朝廷之幸,邓州之幸……”

反正不管朝廷批不批准,张寻和史谦就按照各自自封的官衔开始行使职权。向城县民政税收这一块,就全权交给史谦负责了。其实朝廷没理由不答应。毕竟这向城县你朝廷无力收复,是我张寻和史谦自己出力,没费唐廷一点粮饷收复的。别说一个小小的向城县,如果张寻有能力打下一两个州,直接请封节度使,朝廷也有可能准奏。晚唐时候,特别是黄巢攻陷长安,唐僖宗避蜀之后,唐廷已经基本上丧失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事任免权。地方权力的更迭,完全是凭实力说话。

姚启之死后,姚世虎也就无法再用了,张寻也就彻底收起了劝降的心思,直接将人绑了送往南阳,作为献俘,由杨都监发落。很大可能,姚世虎的脑袋是要搬家了。

张寻决定放弃裴家寨。将自己的老巢搬到向城。裴家寨毕竟地方狭小,没有发展空间,也没有留兵把守的价值。张寻让李暮和韩三跟寨中流民说好,愿意来向城的,张寻负责给分配田地、农具,并安排住处。不愿意来的,就任其居住在裴家新寨。最终有两百余口随着李暮的玄武都迁来向城。这些人多数都是来自菊潭县的流民。当初菊潭城破时逃亡裴家寨,如今又跟着张寻迁来向城。

对于上次战斗中俘获的三百余个向城乡兵,即姚世虎的部下,张寻不想留着这些人,他特意叮嘱老汉韩三,以自愿为原则,给这些降兵每人发放1两银子作为盘缠,将其遣散。其中若有愿意留下继续当兵的,由老汉韩三亲自把关,挨个“面试”,尽量挑选有家室在向城县,品性老实厚道的人。最终有一百余人被韩三留下。

让张寻意外的是,随李暮一起来的,竟然还有十几个女子,为首一个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便宜表妹,裴七娘。原来这些女子都是赵东阳在乱石沟救下的,据裴七娘说,能找到亲人、有地方投奔的女子都已经离开了,剩下这些都是家里人死绝,无处可去的,呆在裴家寨又无人帮扶,还经常被人说闲话。裴七娘见她们可怜,就将这些女子聚拢在一起,由她领着做些女红之类的活计。如今李暮奉命搬迁,裴七娘就把这些女子带来向城了。

如何安置这些女子,张寻有些头疼。又不能随便安排人家给嫁了,留在军中更不象话。见张寻犯难,裴七娘有些生气,说:“这么大个县衙,还没有我们几个姐妹的住处吗?”

现在张寻就住在县衙,就是前县令姚启之住过的屋子。张寻也不忌讳,只是将姚启之惨死的东厢房改成了储物间。张寻支支吾吾说:“就我一个人住,家里没有女眷,恐不太方便。”

裴七娘此时手中拎着一个包袱,她听张寻说不方便,小姐脾气就上来了,顿时将包袱往张寻身上一丢,说:“管不了就不要救!没能耐乱逞什么英雄!”裴大小姐朝众女子一招手:“姐妹们!进县衙!”说着径直闯进了县衙,直接住到了最里面的一进宅院。

张寻拾起包袱,耷拉着脑袋跟在后面,也进了县衙。旁边的贺齐捂嘴偷笑。张寻怒斥:“笑什么笑!还不去帮七娘搬东西!”

裴七娘和十几个女子将整个最里面一进的房间占满了,反把张寻撵到了二进。毕竟一院子的女人,张寻不方便再住。

这时赵东阳和李暮一起来找张寻议事,赵东阳走习惯了,还要往里面进,刚打开三进的角门,忽听院子里一片女子嬉笑打闹的声音。赵东阳看看李暮,二人相视一笑,赵东阳说:“有句成语怎么说来着?金屋藏娇啊?”

李暮笑说:“不对,这是金屋藏娇娇娇娇娇娇娇啊!”

张寻听见二人说话,从二进正屋出来,说:“娇你个大头鬼啊!我在这呢。后院是七娘她们,还有你从乱石沟救出的那些女子。”

“我知道了。”赵东阳说。

“你怎么知道?”

“绣娘跟她们一起来的,她告诉我的。”

“哪个绣娘?”张寻一时没反应过来。

“曾绣娘啊,秀才曾慎远他妹妹。”赵东阳解释道。

“喔!!!!”张寻和李暮一齐做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

过了不几日,契必阿大也到了向城县,人已经晒成了一个黑炭头。近一个月时间,契必阿大一直在白河镇种田,最终开垦了一千六百多亩荒地。已无田可耕,可还是无法完成三千亩的诺言。还是肖虎给出了个主意,要契必阿大答应把白河镇秋收时的分账比例由一成提高到两成。这才算是变相兑现了契必阿大的承诺。

但是契必阿大言出必行的举动,竟然打动了白河镇的少年白有庆,白有庆知道契必阿大是一群乡兵的头领,于是带着七八个要好的伙伴,随契必阿大来到了向城,一心要投军。

契必阿大一见张寻,八尺高的汉子,竟然咧嘴哭上了:“呜呜呜……总都头,我,我无能啊!两场大战都让我错过了,一点忙也没有帮上,我甘愿受罚,甘愿做……甘愿做……辎重都!呜呜呜呜……”

张寻算听明白了,原来这汉子是不愿意当运粮官,才哭得如此撕心裂肺。他觉得好笑,但是强忍着,正色说:“阿大啊,别哭,你不无能。你做得是五个人当中最棒的!五个人里,你开垦的田地最多。五个镇子,你在白河镇的口碑最好,竟然还有镇民追随你来投军。这都是你的功劳啊!而且我让你们五个出去的本意,不就是尽量开垦土地,尽量争取民心吗?我正式宣布,你是这次耕田竞赛的冠军。你手下的人马,不会做什么辎重都,你们以后就是‘七杀都’!”

“七杀都?!总都头说的是真的吗?我以后还能上战场?哈哈哈!谢总都头!”

随着李暮、契必阿大的到来,张寻的五都人马齐聚向城。加上新收编的三百向城乡兵,韩三挑选的一百余降兵,张寻手里总共有战兵九百余人。另外还有肖虎带去帮契必阿大种田的一百丁壮。

张寻不想成建制的保留向城乡兵,于是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都对半拆分,形成八都,再把四百向城乡兵分成八份,归入以上八都。这样就得到了由五十老兵和五十新兵组成的八都人马。

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的都头不变,分别还是赵东阳、裴礼、黑齿暖男和李暮,再加上契必阿大的“七杀都”,这可以看作是“老五都”。裴仲,不出意外的被张寻提拔,成为了新的一都“破军都”的都头,该都的50个老兵,都是裴仲在白虎都时的部下。

另一个被提拔的人是马钊。这个大家也不意外,马钊在军中向以足智多谋著称,又在张寻面前敢于直言,被提拔也是顺理成章。他的这一都人马被称为“贪狼都”,老兵也是马钊当初在朱雀都时的班底。

让人意外的是,参军施惊墨也被张寻提拔成了都头。张寻把在向城县缴获的一百匹马全部配给了施惊墨这一都。但又不是建立骑兵,而是建立了一只独立的侦察兵部队。张寻将这一都命名为“踏白都”。踏白,是唐代对于侦察兵的称呼。

踏白都的任务,战时负责战场探查,平时也不休息,全部撒出去,作为张寻的耳目眼线,四处打探消息,将大量的消息汇总交给都头施惊墨,让这个“解谜狂人”尽情的去分析,去解谜。这一都的老兵是李暮手下队正佟二的一队人马。张寻跟施惊墨说好,先以这些人为基础,慢慢训练他们的侦查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适合做情报人员的就调入别的都,别的都发现适合搞情报工作的,施惊墨有权随时申请调用。

最后剩下一都人马,是张寻的护卫都。以青龙都队正鞠小乙的一队人为班底,总人数是120人,比其余各都多出20人。张寻提拔褚良做护卫都的都头。褚良也是近水楼台,从一个总都头身边的护卫,没多久就成为了统领百人的都头。鞠小乙也调入了张寻的护卫亲军,仍然当他的队正。另一个队正则是“中箭伙长”马有养。

最后,肖虎手下的那一百个丁壮,全部被编入行伍,成为真正的辎重都,肖虎也升任都头,掌管粮草运输,军营、工事营建等工作。

这样,张寻手下就有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七杀、破军、贪狼,总共七都战兵,外加一个踏白都,一个中军护卫都,一个辎重都,总共十都人马,总数超过了1000人。

张寻刚刚完成整编的工作,就收到了来自南阳的回复,大宦官杨复光不仅同意任命史谦为向城县令,还上奏朝廷请求任命张寻为昭武校尉,领邓州团练使。史谦本来为张寻请的是邓州团练副使,没想到杨复光竟然一下子给了一个正职。史谦闻讯来向张寻道贺,张寻却说:“这个消息,是福是祸,还不好说啊!”

最新小说: 独宠贵妃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 大唐:神级选择 怀了天下第一的崽 大宋小王爷 大秦:仙国帝君 亿万神豪:从无限返利开始 网游CF:我成了生化幽灵 梦幻西游:最强龙宫 锦衣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