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剑本来没有太大的关系,是我的经历让它们走在了一起,这涉及我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今天谈及这件事情,非做无病呻吟,乃与内家剑意相关也!
大约在中学毕业的年代,有一次偶感风寒,这次风寒不是伤风感冒,而是肩膀处受了阴风,年少必然轻狂,对长辈“避风如避箭”的话语充耳不闻,我记得是肩膀的肩胛骨附近,那时候尚在单衣的季节,我竟然在肩膀处裹了一床棉被,还是疼痛的很厉害。
父亲找了一个认识的老中医,开了几副自制的膏药,两三天的时间药到病除,“排除毒素一身轻松!”不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位老中医擅长针灸,对经络和脉理有很深的把握,一来二去混的熟识了,有了很多医生朋友,在这些朋友身上我得益匪浅。
其实武学与医道在很久之前就走到了一起,那个武术的大门派手里没有几张药方呢?现代人对中医和西医的认识有一定的误区,不生病不到医院去,其实治病只是医生的基本功能之一,我个人以为,“预防疾病”才是最重要的手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身体小小的不适不去医治,也许就会酿成大病,防患于未然其实才是医生最重要的职能,查出了癌症后期,医生又能怎么样呢?
中医的基础是经络和穴位,我们国家出土的文物就有“穴道铜人”,这是中医学的“奠基”,其实内家形意也是在经络和穴道的基础上的,没有这些理论的依托,根本谈不到什么内气运行等等。
那时候我对老中医的针灸技术非常着迷,还自己弄了些针,一边玩一边扎着玩,从老中医的口中,我了解到“针灸”这个词其实含义还是比较广的,“针”是“针”“灸”是“灸”,这是两码事,在中医高手眼里,针灸的疗效是非常好的,首先这个针非常的细,扎针灸的感觉比西医的打针要轻的多,有的西医的药水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打针之后屁股疼好几天的都有,但是针灸的针密密麻麻的扎在身上,等“行针”完毕拔下来,你绝对不会疼好几天的,从我眼光看来,这里边就有道理可讲。
我们身上手上扎个刺会疼的要命,但是针灸扎在身上却不会有这个感觉,针灸的针有一尺左右的,看着非常的可怕,但是一针下去却可以治病,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好的针灸大夫,都有一定的腕力,在入针的一刹那,手腕一“沉”这个针的力量就透过了病人的肌肤,当年我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由此我想到了形意剑法,想到了古代冷兵器战场的惨烈搏杀。
兵器入肉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在古战场上,冷兵器搏杀会不会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呢?在我印象中,士兵和将领是有盔甲的,我记得在八十年代到山海关旅游的时候,我还看到了一件号称“刀枪不入”的铠甲,是金属丝制作的,那么我们手中的剑能够轻易的破开敌人的铠甲吗?
兵法之道的首要是“知兵”,这个“知兵”说起来简单,但是剖析起来就复杂了,最起码你要知道兵的体力和饭量吧,一天吃多少东西,步兵拿着兵器能奔袭多少公里,总要心中有数吧!然后呢,你还要知道兵器的性能和搭配,比如弓箭兵,你要知道这个兵种手中弓箭的射程,骑兵呢,你除了考虑“人吃”还要考虑“马喂”,战马没有吃的怎么打仗呢?
作为一个武者,你怎么能不知道自己手中兵器的性能呢?如果我们连这个也不知道,我们就没法打仗,别说你当不了一个好的将军,我们连一个好的士兵都做不了。有一次父亲和这位老大夫在一起吃饭,谈着谈着就谈到了武术,我思索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赶紧接着这个机会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
其实答案很简单,古代的士兵虽然有铠甲,但是刀剑还是能够发挥杀伤力的,以为古代的刀剑与今天在公园练的刀剑有很大的差别,父亲用29军的大刀举例说了一下,首先29军的大刀应该是不到4斤重,我们除去士兵天天磨刀的损耗,3斤半还是有的,而且29军的大刀是双手使用的,刀背厚刀刃薄的结构,是非常有杀伤力的。
鼓捣的刀剑比我们今天看到的武术表演的刀剑要陈实的多,现代人的刀越练越薄,枪越练越细,武术已经开始向表演方面跨进了一大步,其实已经渐渐地失去了战场上兵器原有的式样和内里的味道!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父亲接着说道,但是古代冷兵器的战场确实要受天气的影响,比如弓箭手在风雪之夜,可能就很难将弓拉满,那样在战场上,弓箭手的射程就会缩短。同样的道理,屠夫杀猪最有感觉,冬天杀猪和夏天是不一样的,因为刀子冷血热,杀猪刀入肉的感觉定会不同!静爱书
那怎么办呢?
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下文,当时我隐隐约约觉得,这里边会涉及练剑的大问题,涉及练剑的力道还有当时确实说不清楚还有什么,但是父亲和老中医的对话确实激起了我对这件事的兴趣。
气自丹田生
全力注掌心
掌心力从足心应
沾按凸用小天星
这几句拳诀你还记得吗?
我当然记得,这个口诀出自《七拳十四打》,我家的拳诀与别人的略有不同而已,父亲说战场的兵刃在运用中最大的秘诀就是“沾按凸”,在这个拳诀中,这三个字是形容掌力的,其实用到兵刃上也是一样,形意是拳与兵刃同的,兵刃最大的诀窍就是“沾实发力”,这是老前辈实战经验的总结。
这时候我和父亲的对话引起了老中医的兴趣,他详细的问了沾按凸三个字的写法和简单的意义,听完了以后老中医笑了,他对我说,你发现没有,我给病人扎针灸的时候,就是这么用力的。
这句话要在古代绝对价值500两黄金!
我说的一点也不夸张,我日思夜想的就是这个剑劲,先别说在战场上怎么用,你先得练的有,才能谈到用吧,扎针灸的一“扎”和我运剑的一“刺”,这里边大有……
那时候我觉得在饭桌上,我的神情是有变化的,我想当时在座的两位长辈应该可以看出来,说说实话那顿饭没有吃好,我当时被父亲和那位老中医的语言所震撼,满脑子都是“剑”了。
我阐述这一段小小的经历,不是让诸君来学习,只要我们的脑子里想着它,在生活中我们不定碰到什么机会,突然触类旁通,解决了我们打拳练剑中的大问题,也许这个问题你一个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在生活中突然碰到的一件小事,却能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国术中我一直信奉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针灸与剑本来没有关系,是我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情,说白了是国术将它们联系到了一起,扎针与刺剑是有关联的,最起码在我看来,它们是有关联的,那时候脑中闪出了这一丝灵光,我知道“有点门了”,虽然我当时还不能把它们融会贯通起来,但是最起码我找到了这条上山的路,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个“突破口”对我是大有帮助的。
我想这个小小的故事对诸君也会有帮助,细心的观察生活,观察天地万物,也许我们就能从其中的某一个细节中得到感悟,这种感悟对我们打拳练剑有莫大的好处,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多少年也不会忘记的,这是自己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