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购买率未达50%的用户最新章节次日显示
谁没点儿秘密?
不愿意透露就算了。他这样专业看料的,不愁找不到好东家。
前面,周梓宁和阿甘妮已经停下了脚步,盯着四张大板瞧。对,只有四张,看纹路和板面,不仅是同类板材,还是同一个矿出的。
沈泽棠和杜笙走过去,就听到那老头喊价:“四张,不单卖,一共7万。”
阿甘妮嚷起来:“这么少的板材,四块只够做个背景的。还是在这乱七八糟的纹路,不是对纹的,你居然要卖10000/平米以上。”
那老头据理力争:“这可是顶级‘鱼肚白’,做背景,放市面上就是卖到2万/平米也是可以的。”
“对纹的当然可以卖出这价格。谁用不对纹的来做背景?”
杜笙对沈泽棠解释说:“高档石材,量少,价格高,一般用来做背景。稀有石材一般是不单卖的,如果一个矿同一位置开出的板一共有十三张,那么,买家必须买下全部,卖方才会出售。能买得起稀有石材的客户,要求一般也很高,大多要求对纹,损耗就极其大,有时拼出一副背景起码要损耗一半以上。所以,不对纹的板材,哪怕十分稀少高档,价格也会被压到很低。就如这四张顶级‘鱼肚白’,颜色纯正,板面清晰,但是由于是乱纹的,要是我,只会出7000~8000/平米的价格买下,但若是对纹的,我愿意出到2万6/平米的价格。”
这就好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好的料,居然乏人问津。
周梓宁打断了阿甘妮的话,最后以8500/平米的价格买下。
“带走吗?”那老头满面春光。
阿甘妮说:“你亏大了。”
周梓宁对那老头笑笑:“您按我说的切,切成600x600规格的。”然后,指导那老头用机器按她指引的切。她指导的方向不是一般常规的切法,而是从中间切,把这些料切得很碎,乍一眼看没有章法,渐渐的,不止阿甘妮目露疑惑,杜笙都渐渐睁大了眼睛。
沈泽棠是外行,看不出什么名堂。
杜笙已经惊叹起来:“奇迹啊,真是奇迹。”毫不掩饰的赞许,引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本的四张乱纹的大板,已经切成了无数小板,被她指引着重新组合拼接,居然拼出了山水画一样的图案。
远远望去,就如同一副完整的画卷。
天然的纹理行云流水,黑色和灰色的纹路如轻烟般缠绕在白色的板面上,极富层次感,美得让人屏住呼吸。这看料的水平,确实让人刮目相看,空间感极强,简直是变废为宝。
“小姑娘,我出20万,买下这些板材。”有人出价。
旁边马上有人拆台:“这可是完整的现象画卷,颜色、纹理,无一不是最契合的,难得一见。小师傅看料也是需要辛苦钱的,我出30万!”
“32万!”
“35万!”
……
周梓宁却通通婉拒了。她这趟来,不就是为了寻找好料吗?自家公司都没料,好不容易淘到,哪有便宜别人家的道理?
现在国内那些石材公司,大厂境遇还过得去,因为财力雄厚,往年多少有些储量,小厂翻遍全厂可能就两种石材,量还非常有限,得时不时上大板市场去淘一淘。僧多粥少,国内那些市场,现在还能剩下多少好料?而囤积荒料风险大,需要大量资金,一般只有大厂才有财力这么干。
回头的时候,阿甘妮和她互换了电话号码。天色已晚,沈泽棠让柯宇把车往市区开,他估摸着还有些事,可能过几日才会乘渡轮回返。
车没开出几米,天上又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模糊了冰冷的车窗,渐渐的,又变成漂泊大雨。车堵在了下坡的路上。
视野是模糊的,耳中能听见的只有嘈杂的雨滴声。周梓宁有些坐立难安。
“这本事是和谁学的?”
周梓宁怔了一下,才发现他是在和自己说话。她迟疑着回头去看他,却见他右手支着额头,靠在玻璃窗边,似乎是累了,半阖着眼眸。
他似乎只是不经意随口一问,语气也懒洋洋的。
有那么几分调侃,凭生几分暧昧。
明知他戏弄自己,一颗心还是不受控地狂跳。周梓宁暗骂自己没出息,让自己的声音听上去极力冷淡:“段梵教我的。”
沈泽棠睁开了眼睛。
车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过了会儿,汽车驰动,仿佛重新拥有了活力,周梓宁也找到了自己的声音:“我家里人都不喜欢我做这行,觉得一个女孩子,不适合。但是,我喜欢。”
她喜欢就可以了。
说着车就到了。沈泽棠接了门童撑过来的伞,绕到另一边,伸手恭请她下车。周梓宁说“不敢当”,径直跨了下来。
到了外面才意外地发现,这去的不是酒店。横亘在面前是是处私人行馆,金碧辉煌的泰国式建筑,位于海滨,花园一眼望不到边。有黑衣的保镖站门口迎人,沈泽棠走上前,自然地搂住了她的腰:“是个老朋友,一早就约好了,顺道就来见个面。”
周梓宁微微一僵,他这位“老朋友”就过来和他握手问好了。
说的是汉语。
她抬头一看,从人群里过来的也是个非常英俊的男人,西装笔挺,风度翩翩,看着不是一般人。
进门的时候,沈泽棠她耳边说:“是华驻特区的外交部大使沈培陵,沈阳人,当初成立申康立有限公司时,是他联络缅泰挝、一手促成合作的,这是他的一个私人别馆。”
她在京城也听说过沈阳的沈家,说得上名号的,除了沈秋一家,还有沈阳的一个外交世家。这些大多是从沈秋那儿听来的,不过和他们周家没有什么来往,所以知之不祥。
沈培陵给他们准备了晚宴接风,席间大多是和沈泽棠说话。
周梓宁插不上话,只好闷头吃着东西。
“你尝尝这个。”身旁的年轻女人给她夹了一块刺身,笑容亲切。
周梓宁说了声“谢谢”,回头打量。二十七八岁的女人,正是风华正茂,身材纤细,但凹凸有致,穿着一袭宝蓝色鸡心领海棠花刺绣旗袍,言笑晏晏,气质高雅。
女人叫江婉眉,听她自己介绍,出身于苏州一个书香世家,后来上了京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高翻室,因为表现出众擢升为沈培陵外使的随行翻译。
江婉眉声音细软,说起话来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柔媚:“以前见沈先生,从来没见他带过女伴。”
她笑容里那种心照不宣的味道让周梓宁不大舒服。但她到底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女生了,不动声色,低头抿一口椰汁:“我是荒料师傅,帮他来看板的。”
江婉眉露出几分诧异的眼神,打量了她一番:“看不出。周小姐看着像个画家、音乐家,没有想到是个技术员,我打小就特别佩服你们这些技术层面的先进人士。”
周梓宁说:“不敢当,只是略懂皮毛。”
“学工程很辛苦吧?”
“还好。”
“您是京城人士?”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怪不得,这说话的调调,特别正。你们看我们南方人,是不是说话都有口音?说实在话,有时候我们听你们北方人说话,也觉得地方味浓。”
“有时候,习惯的就是最好的,不喜欢的,谁看谁顺眼了?”
江婉眉眼底的笑意加深,殷勤地给她倒了一杯清酒:“试试这个。”
“对不起,我不能喝酒。”她要去端那杯玉米汁,江婉眉却将之推到了一边,转而传给她那杯清酒,“这可不是一般的清酒,日本以前特供皇室的,不烈,放心,不会醉的。”
周梓宁很为难,碍于情面还是端起来抿了一小口。
她知道自己酒量很差,所以说什么也不再喝了。面子给到了,也就不算失礼了。
可是,她还是高估了自己的酒量。刚喝完还没什么事,走出会客厅时,脚步都是虚的,眼前的地面好像高了起来。下台阶时,她一个趔趄就往前面栽去。
后面有双手捞了她一把,就这么揽住了她的腰。
周梓宁借力软到他怀里,昏昏沉沉的,眼睛睁不开了。
沈泽棠扶起她,直接打横抱起来。人轻,抱在手里一点儿不用使力,他低头看了她一眼,这姑娘已经睡过去了,灯影里脸颊晕红。
这是真醉了。
有的人喝酒如饮水,千杯不倒,有的人啊,别说一杯了,两口都挨不过去。老德行!得咧,还以为这些年她酒量见长了?
“沈先生,客房在那边。”江婉眉用帕子压唇,轻嗽着提醒了一句。
待人走了,她才对沈培陵说:“他真是沈家的,是那个海军的沈家?”
沈培陵看到她眼底的震惊,笑得有些意味深长:“就是他。五年前,因为那件事儿,在北京待不下去了,和家里也闹翻了,一个人到外面闯荡。这才短短几年,年轻人,不容易。”
“说得您好像年纪很大了似的?”而立而过、年逾不惑,也是一个男人最成熟最有魅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