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星辰说很简单,我没办法收容俘虏。
李远强说老杨我理解你,但别人不见得就理解。你要知道杀俘在咱们这儿可是个大污点。现在你有那些金银给你遮着,可是时间长了人家就会只记得你杀俘,不记得你给咱们党弄来了足够半年的军费。
杨星辰说老李你说得对,可我当时也没办法管这么多。
李远强说老杨我知道你不是个残忍的人,有时候你的心特别软。我今天想说你以后做事情,不能光想着事情本身,你得多少想一想你自己。不能光想着是非,还得多少想一想得失。你别嫌我啰嗦,共产党是不像国民党那么庸俗。但共产党也不是飘在天上的,也是要食人间烟火的。
杨星辰点点头,只有老战友才会说这些话。其实杨星辰也明白,李远强这些话恰恰说明,自己就是不成熟。咳,慢慢来吧!
聂容真很快就领着军团主力到了三原,红军在这里设立了总司令部,鹏老总等人也到了。林标本来当了红军大学(也就是抗大)校长,现在战争一步步临近,不可能让这个名将闲着,又回到领导岗位上来了。
杨星辰的位子怎么安置,本来聂政委有所考虑,但林军团长一到,马上就推翻了。林标是怎么看陈子月怎么不顺眼,怎么看杨星辰怎么喜欢。
“老聂你怎么安排的?这个陈子月不是个政工干部吗,他有什么资历能当营长?我看李远强当营长都比他强!”
“老林你别这样,大家已经很多人有意见了,说咱们整编的时候偏向一军团。这个陈子月原来是红25军的一名师政委,整编的时候我考虑到他对部队非常陌生,李远强可以帮他做很多工作,我对李远强也比较放心,就让李远强当了教导员,让他当了营长。现在你想把陈子月怎么办?你把他拿下了就等于说我们一军团对人家红25军的干部看不上,这不是扩大矛盾吗?”
“看不上就是看不上!什么25军是长征战绩第一名!我看纯粹是有些人别有用心吹出来的!他们长征走了多远我们走了多远?他们打的是谁我们打的是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我们一军团实实在在打出来的!他们打个兵无战心的杨虎成,还把军长都牺牲掉了,就这还有脸说自己是长征第一功!”
聂容真恨不能捂住林标的嘴巴,我的林爷呀,你能不能小点声!“你这样说不对,连茅主席都说,徐海冬是为革命立了大功的,你莫不是连主席的结论也要否定?”
“茅主席为什么这样说?还不是徐海冬给的那六千个大洋!那要这么论,咱们杨星辰一下子交了600根大黄鱼、还有10万块大洋,那是为革命立了什么功劳?什么偏向一军团?你就是胆子太小、偏向得还远远不够!”
林标少见的发了性子,转来转去的大骂:“我就是看陈子月不顺眼!这个什么25军出来的干部,统统都是极左!要不然刚到陕北,就把刘志丹他们抓起来了?要不是我们来了,中央逼着他们放入,说不定最后会杀多少人呢!”
发泄完了,林标不容聂容真反驳的说:“你不同意拿下陈子月我就不拿下。但杨星辰、包括李远强,你现在这样安排根本就不对。这两个人搭档我才最放心!把那个什么二团的,团长、政委都送到抗大学习去,让杨星辰和李远强去二团。”
聂容真:“二团的团长、政委都是刚任命不到两个月,原来都不是咱们一军团的,你这样搞别人怎么能服气?”
林标:“我的政委啊!我们现在是要准备打仗!不是搞合家欢,只要皆大欢喜就行了。能打仗的就上,不能打仗的就下,这没有什么条件可以讲的。只要我是军团长,谁都别想在我这里混饭吃!”
聂容真叹了口气,对于林标的独断专行,他是早就习惯了,反正一贯如此。也就聂容真还能忍受,好几届政委根本和林标尿不到一个壶里。
在二团检查了一圈,杨星辰和李远强很不满意。这个团三分之一的兵没有枪,全团连机枪都没有几挺,这打个屁仗!
李远强:“老杨,怎么办?你说你急着把那些金条大洋都交了,你倒是立功了,可眼下这么个烂摊子咋办?”
杨星辰:“妈的我能早知道吗?这整编都好几个月了,这什么团长政委是吃屎的吗?整天就忙着政治学习,学习他马勒戈壁!”
李远强:“别胡说!这政治学习还是有必要的。我看你还是再搞一票怎么样?”
杨星辰斜着眼瞅李远强:“再搞一票?你把老子当土匪了?”
李远强:“你狗日的比土匪厉害。”
杨星辰想了想:“现在是和张杨联合反江,这不好下手啊!”
李远强:“对张杨咱们自然不好下手,但不是有中央军吗?嘿嘿!”
杨星辰:“你狗日的比我狠!别看整天讲政治,这肚子里黑道道比我多多了。可怎么整?一坨在潼关那边,一坨在汉中那边,都离着好几百里地呢,咋弄?”
李远强:“那是你考虑的问题。我只管把握大方向,具体战术归你负责。”
杨星辰:“要说你们这些政委真他妈好干,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我们就得跑死!”
“要不咱俩换换,我正想体会一下这军事主官的滋味如何?”
“得了,饶了我吧!要我像你开会那样一套一套的,还是杀了我吧。我可干不了。”
开玩笑归开玩笑,杨星辰开始认真考虑怎么样干一票的问题。
首先当然是侦查。但两个地方不能都去,没有那个必要也没有那个能力。只能选一处,杨星辰选了汉中。
为什么呢?渭南别看近,交通也方便得多,但现在的情势早就不是交通方不方便的问题。因为张杨两军尤其是东北军,几个军都挤在渭南前线顶着中央军,到处都是部队和阵地,你怎么通过?
汉中就不一样了。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在哪里?并不是光四川省里的道是蜀道,实际上蜀道是指从陕西去四川的山道。山势险峻根本没有路,就在岩壁上凿洞打木桩,铺上木板的悬空桥梁,这叫栈道。栈是什么,栈就是桥。刘邦退到汉中烧的就是这个栈道,以示不跟霸王争天下。
杨星辰是这样考虑的:汉中山高林密,最适合躲人、藏东西。一时没法运回来也不要紧,完全可以埋起来等机会嘛。
大方向确定以后就开始在部队里面选人,这个杨星辰轻车熟路。他也没想到别看这个团的兵源来自四面八方,但经过长征的官兵居多数。就是陕北本地的,在山地打游击也不陌生。可以说军事素质并不差于四方面军,甚至思想觉悟要比四方面军好得多。
在部队里一呆杨星辰才体会到,四方面军的最大缺陷就是思想教育没跟上,部队一遇挫折就很容易泄气。想起那些还在戈壁滩上苦苦撑持的战友,杨星辰叹了口气。
杨星辰原来的山地队有两个人,一个是排长一个是班长,当然现在都是战士。他们是一路讨饭从河西走廊跑回来的,实际上这样回到陕北的西路军官兵有将近六千人,连总指挥徐想前也是这样回来的。这其实就说明,中央军的封锁也是有空隙的。部队,或者是杨星辰这样骑着马又带着女眷的,肯定过不去。但单个叫花子,中央军才懒得管呢。
从这两个人口中,知道别的部队共有原来山地队的官兵将近十来个人,杨星辰去求聂政委都给弄到他们团来了。这些人第一个任务就是充当训练骨干,没有这些人,杨星辰要想快速搞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来,门儿都没有。
杨星辰总共挑出来三十个人,再多就太容易暴露,另外确实身体条件也很难符合要求。战士们太饿了,耐力极差。现在杨星辰需要快速提高的,不是别的就是耐力。现在别说肉了连正经粮食都吃不饱,哪有耐力可言。
没有办法杨星辰只好回了一趟老家,不但把罗纯他们几个带出来了,还从家里弄了不少钱和粮食。这个好好说杨宋清指定不能给,只好把自己家里打了土豪。绑起杨宋清和老吴,把粮囤搜刮了一大半。在婆和妈的骂声中出了羊牧村,顺便把燕子也带出来了。
本来就想着九妹留在家中,毕竟肚子已经大了。九妹死活想跟着,杨星辰好说歹说才劝住。燕子本来已经不想回部队了,但她不敢跟杨星辰说自己不想革命了,要当少奶奶。她怕杨星辰一听,直接把她休了。
回到部队李远强大喜,有了这狗日的自己少费多少事!这段时间李远强也忙得脚不沾地,他倒不是忙着开会学习,李远强觉得原来的办法有点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