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周恩莱带着杨星辰晋见了江结時。江结時一看到杨星辰,脸色就变了,腰也开始疼起来了。
杨星辰绝对佩服周副主席,他明知道江结時为什么会色变,但他就像从来没有听说过杨星辰踹了老江一脚那样,脸上没有任何波动,一丝声色都没有动。
杨星辰就不行了,看到江结時他的表情别提有多精彩了。既有对当时错失杀江机会的懊悔,又有对老江报复自己的恨意。周恩莱当时心中就叹了一口气,真是一个孩子,什么事都写在脸上。
其实杨星辰并不明白,老江对他,不完全是恨意,还有某种欣赏。跟茅则冬欣赏徐世友一样,老江也比较喜欢没有太多头脑的部下。一个过多心计与城府的下属,肯定是大多数领袖人物不喜欢的。
老江一直没有想到怎么样报复杨星辰的办法。毕竟对于一国领袖来说,不可能像小流氓一样对这种事情看不开。但何应亲一个献策,老江马上就觉得计是好计。既能让杨星辰在共产党内过不安生,也有可能最终收获一个脑子简单的武将。老江何乐而不为?
老江一看到杨星辰,很自然就会想起那一脚,但同时也会想起杨星辰的手下留情。毕竟杨星辰曾经有机会杀他而没有动手,老江当然不会想到杨星辰当时可没怀好意。
中央决定由杨星辰担任周恩莱的谈判助手的时候,周恩莱是反对的。他倒不是对杨星辰本人有什么看法,而是担心江结時看到杨星辰之后不可避免的会有反感,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但是茅则冬和张文天都觉得这是一招妙棋,周恩莱压根就没有同感。唤起谈判对手心中的愤怒,从而使他方寸大乱,那也得看是对谁。像江结時这样的政治老手,怎么会被自己的愤怒所驱使?
江结時一上来就准备了一个文本,首先要求共产党自己先发一个宣言。这个宣言必须保证,在国民大会召开之前共产党停止一切对外活动。
所谓的国民大会,就是两党以前商定的在国共合作之后召集全国各方共同商量国是的大会。所谓的停止一切活动,无非是指共产党的革命宣传、发动群众等等这些工作一概停止。
如果共产党发表这个宣言,国民党就马上发表红军改编为三个师的番号。但朱茅必须离开部队出来做事,总的指挥机关则绝对不能设立。
所谓“出来做事”,无非就是在国民政府中挂一个闲置。不光是朱茅,这一次江结時要求全国各个边区的领导,统统出来做事。这个意思就是共产党各个根据地的领袖,统统离开。
除了这两大意见之外,江结時这次提出了一个“紧密合作”的办法。什么样的紧密合作呢?就是共产党不是跟国民党合作,而是跟江结時本人合作。
这个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方案甚至还有具体办法,就是两党各出一批人成立一个新的组织。这个组织就叫“国民革命同盟会”,由江结時担任主席而且有最后决定权。
这个组织以后可以跟第三国际(也就是共产国际)发生关系,在这方面取代共产党。
江结時提出的这个方案周恩莱表示难以接受。首先就是这个统一的指挥机关,江结時上次已经明确同意设立,结果这次又一下子推翻了。而且要朱茅等人统统离开根据地,这一点共产党殊难接受。
双方争论了半天,老江做了一个让步,就是只能成立一个总的政训机关,但不能成立总的指挥机关。可以说,双方有点不欢而散。
当天,周恩莱又去找宋子问,表示委座提出的方案较之前次又有所反复,我们概难接受。
宋子问说恩莱呀,委座托我给你转达几句话。你们不要一下子要求太大,你们要慢慢建立威信。这样党内反对的同志也能慢慢相信你们,哪有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的?
周恩莱带着杨星辰泱泱的下了庐山,回到陕北之后把情况一汇报,没想到中央的反应完全超出周杨二人的预期。
不管是张文天还是茅则冬,都对江结時提议的这个什么“国民革命同盟会”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茅则冬,他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就失败在我们没有好好改造国民党。现在既然江结時欢迎我们去改造,那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一个好办法。
中央不但热烈的讨论了这个新办法,而且向共产国际打了正式报告。并且,部队也开始进行改编工作。
但对于部队的指挥权,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是不能退让的底线。
到了6月下旬,江结時来电称,如果共产党不让步,不但谈判破裂,从7月份起国府不再发放粮饷了。
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央决定退让。总指挥部可以用政训处来代替,实在不行朱茅也可以出去做事。
在这样的局势下,杨星辰跟着周恩莱又上了庐山。
这一行是从西安直接飞到上海的,一出机场,就听到报童大喊“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赶紧买了报纸来看,直接就是通栏大标题“卢沟桥事变”。
说实在的,不管是周恩莱还是杨星辰,都没有想到这就是八年抗战的开始。这几年,日军在中国,不知道挑衅了多少次。每一次都有人说,抗战就要开始了,但每一次都以中国的妥协退让而结束。
为什么会有西安事变?张雪良和杨虎成的意思就是,我们不能再这样妥协下去了,我们要反抗。
为什么茅则冬在36年(那时候西安事变尚未发生)会见斯诺的时候说,共产党的主张就是马上抗战?意思也是我们不能再退让下去了。
抗日战争确实是从1937年7月7日开始的,但这是指全面抗战的开始,不是抗战的开始。
抗战早就开始了,只不过不是全国范围的,或者像茅则冬对斯诺说的,是“决定性的”。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就出现了抗战,只不过是局部的,非决定性的。我们前面就说过,光大规模的战役,31、32、33三年就发生了三次。
所以中日两国一直对抗战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叫抗日战争,日本叫中国事变。事变是什么意思?在日语中,事变不是战争,而是局部冲突。
所以中日两国互相都没有宣战。日本没有对华宣战,是因为日本的定义是冲突、不是战争。
中国为什么也没有对日宣战呢?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也把事件定义为事变,也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江结時没种、不敢宣战,而是因为我们前面说的武器问题。
所有重武器中国都不能自产,所以中国绝对不敢胡乱宣战。因为当时的西方国家有一个惯例,或者说有一项法律,就是不给交战国出售武器。别说武器了,就是有可能制造武器的原料,或者可以用于战争的物资,比如石油,都不能卖。
现在有人想给汪精未翻案,说汪精未政府向英美宣战,是想拖英美下水来打日本,从而为中国报仇。因为中国自己没有能力打败日本。
这种话根本不顾事实,而且在逻辑上也是不通的。日本虽然一直跟中国在打,但它一直把中日战争定义为事变而不是战争,所以它就一直没有对华宣战。
但日本打美国可是先宣战的。之所以美国说日本这个卑鄙的流氓国家不宣而战,是因为日本对美国的宣战书太长了,日本大使馆翻译宣战书费的时间太长。所以当日本飞机的第一颗炸弹在珍珠港爆炸的时候,日本大使馆还没有来得及把宣战书送到美国国务卿的手中。
既然日本已经向美国宣战了,还有什么必要需要你汪精未来拖日本人下水?这些人很明显是骗那些对历史和外交不那么熟悉的读者,他们说汪精未一宣战就逼得跟汪精未政府结盟的日本不得不跟着宣战。只能说这些惦记着为汉奸翻案的所谓学者,连起码的良知都不顾了。
所以说日本人一直不承认日本是被中国打败的,因为两国之间连战争都不是,不过就是一点冲突,何谈打败打胜?
那么我要说,中国的抗日战争,完完全全是由于日本的侵略和欺负让我们忍无可忍,最后不得不奋起反抗的结果。当我们小反抗的时候,日本人叫事变、我们叫抗战;当我们大反抗的时候,日本人还叫事变、但我们叫抗日战争。
不管是小反抗还是大反抗,自始至终都是日本的侵略引起的。没有这些侵略,软弱(也可以说是善良)的中国人怎么会敢打大日本皇军呢?
其实日本人的说法很简单,中国自始至终就不应该反抗。如果中国老老实实的把自己当弱者,恭恭敬敬的把中国的资源双手捧给日本,敞开中国的市场让日本企业卖东西,双方自然不会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