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很明显,当时我们的德械师进攻能力要远远的弱于防守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整个淞沪战役的战略思想,从始到终都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失误就是围攻,这超出了部队的能力。而没有把围攻快速转变为反登陆,是我们的第二个失误。从这个失误开始,我们还将要自然而然的犯第三第四个失误,这些我们下面会逐步分析。
19日进攻一开始,87师师长王敬久就报告已经从杨树浦突入到了岳州路附近。受此鼓舞,张治中决心进行中央突破,准备一举向南突入到汇山码头。这样就能把敌人从北四川路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直到黄浦江边汇山码头这个一字长蛇阵拦腰切开,然后再东西卷击。
为此目标,张治中决定新到的36师主要突击汇山码头,并把已经开来的援兵98师也搭上去,配合36师和87师的进攻。
20日拂晓,我军已突入汇山码头,残敌逃往黄浦江上的军舰。但我们的部队在汇山码头根本站不住,敌人的舰炮如同暴风雨一样,转眼间就把我们占领码头的攻击部队打残了。要不是杨才声严令撤退,只能是全军覆没。
实际上这还是杨才声开战以来第一次动用手中的权力,当然张治中也没有反对杨才声的决定。因为现在明摆着,攻上去也守不住,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要攻。
20日晚上,在委座催促下,张治中亲到江湾前线督战,整个98师也全部押上去。最后只能说有所进展,但也没有达成占领杨树浦据点的目标。
21日可以说是敌人援兵到达之前最后的猛攻,除了87师占领两个小据点之外,其他进攻均未奏效。最可惜的是36师在两个战车连的配合下,又攻占了汇山码头。但在敌人舰炮打击下,两连战车全部被毁,阵地最终还是丢掉了。
第二次进攻汇山码头,张治中跟杨才声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诡异的是,部队长张治中坚持要再攻,中央来的督战官杨才声坚持不让。整个司令部的参谋都懵了,这是怎么了,整个世界要倒转了吗?
当然第九集团军的司令官是张治中而不是杨才声,所以最后部队还是攻上去了,而且也占领了。但也跟杨才声说的一样,这种进攻毫无意义,最后还是丢了,连同二十多辆战车损失得非常可惜。
现在杨才声终于明白什么是嫡系的意思。张治中不见得不明白不应该这样打,但委座的命令他一定会坚决执行。
这个时候冯老总已经到了司令部。但说实话杨才声很为冯老总感到难过,因为从张治中开始,所有的部队没有人把冯老总当回事,他在这里实在是尴尬得很。
杨才声也明白,委座任命冯老总跟阎锡山指挥两个很重要的战区,这实际上是向大家表明现在是全国和解、举国一致抗日的意思。可是谁也不明白委座的苦心,冯老总坐在这里就好像菩萨一样,没人请示、没人汇报,都把他当空气一样漠视。
冯玉祥其实对杨才声离开他并没有多生气,毕竟是他自己亲自送杨才声离开国民军的,只不过杨才声拒绝了离开共产党、单独辅助他的提议。就连他自己一手培养的多年老部下宋哲元、韩复榘都纷纷叛他而去,对杨才声冯玉祥真的没有什么恨意。但不管怎么说,两人见面多少一点尴尬是有的。不过在司令部这里,两个人都是外人,所以就自然而然的整天都呆在一起。
冯玉祥这个人,当了一辈子兵。他现在最发愁的,就是无兵可带、无仗可打。他的西北军,中原大战失败以后就剩下了29军。但29军经过少帅一整编,后来又有了察省和平津做根据地,宋哲元他们已经不愿意重回冯老总麾下了。山东的韩复榘也好、石友三也好,更是早已同冯老总翻脸了。
说句实话,就好比现在贪腐成风的社会,突然来了一个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领导,谁会欢迎?更何况这个老领导还动不动就是罚跪、动不动就是军棍,哪怕你的地位再高,在他眼里你还是小兵、还是新兵,谁能接受?
杨才声虽然已经离冯而去,但他一直非常敬仰冯的为人。他觉得在民国这个官场腐败倾轧比晚清更为暮气深重的时代,冯老总简直就是一个圣徒,这样的人中国已经几乎没有了。他现在是走了背运,但中国最需要的恰恰是应该多一些像冯老总这样的人。
冯玉祥也不同意这样硬攻下去,说实话敌人现在有没有三千人还要打个问号,在这样的情况下付出惨重伤亡、而且麻烦的是还耽误了反登陆的准备,有什么好处?可是委座好像被打出了真火,全国范围现在到处都在调兵,哪怕远在广西、四川甚至云南的部队,现在四处的路上都是步行往上海赶路的士兵。
冯玉祥是练了一辈子兵的人,实在是看不惯委座的大手笔。上海这里到处一挖就出水,战壕里面人都泡在水里。冯玉祥就一个劲地念叨:什么好汉要是这样泡三天也完了,这还怎么打仗?
这几天打下来,部队的辛苦就不说了,连饭都吃不上。没办法,只要一飘炊烟,马上就是一通炮火覆盖。只好晚上做饭、晚上吃饭,白天大家都饿着。现在别说是小部队迂回、穿插了,哪怕就是一个人,只要敢在白天动一动,也会挨炮轰。杨才声要是这两天去87师,除了晚上行动就根本不可能了。
22日是敌人援兵大举登陆之前的最后一天,但全线进攻还不如21日,一点进展都没有。因为在日军增援的两个师团上陆之前,日军紧急从北方调来了好几千海军陆战队。可以说敌人掌握着海上运输的优势,这种战争是没办法打的。
日军的增援速度非常快,陆军的第一批增援部队第3和第11师团,18日已经从日本启程了。22日这批增援部队已经到达上海外海,23日拂晓开始在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这个地方是上海的北面。也就是说他们一扑过来,就是各个攻击部队的后背,等于被夹击之势已经形成。
这个时候没有及时布置反登陆的兵力这个恶果就显现出来了,在敌人两个师团登陆的地方守卫的部队只有一个连。杨才声真的不明白指挥部到底一天在考虑什么问题,上一次淞沪抗战我们就失败在敌人的登陆反包围上面。这几年军委会不但编制了大量的反登陆计划,而且组织过多次的反登陆演习,甚至对上海周围有可能登陆的地点我们都进行过比较仔细的勘察。可以说不论是思想还是实践我们都有充分的准备,但事到临头大家都在干什么?
敌人已经到了江岸、海岸边,我们的部队竟然还都在市里面进行围攻,整个上海外围竟然几乎是一片空白。冯玉祥在叹气,杨才声气得几乎把茶杯要摔了。这根本和部队的战斗力已经没有关系,哪怕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现在总结起来,淞沪战役第一个最大的失误就是地点选择不当,第二个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转入反登陆作战。说实话张治中有一定的责任,但最大的责任是最高统帅部,是委座。
可以说从23日起,中国军队就不得不全线反攻为守。这不是自主的战略调整,是不得不而为之,因为很显然已经没办法再攻了。如果说在此之前战略主动权还在我们手里,也就是说攻不攻、用多大的力量攻,还可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但从此日开始,日军已经夺回了战略主动权,从此开始淞沪战役就成了日军猛攻、我军死守的城市攻防战。
我在前面就说过任何部队最脆弱的时候,就是登陆的过程中。因为这个时候整个部队的大部分火力都没办法发挥,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但关键的关键是不要让他们上陆,也就是不要让他占领一个滩头阵地。当然这个时候还可以打,因为滩头阵地比较脆弱,只要不让他们源源不断把兵力和弹药送到这个滩头阵地,任何滩头阵地都没有持久支持的能力。
也就是说,第一就是设法不让他形成滩头阵地;一旦有了滩头阵地也不是绝对要紧,因为滩头阵地不是登陆场,只要没有兵力和弹药支援也可以扑灭。最最关键的就是扑灭这个滩头阵地,不能使他形成登陆场。
登陆场就是滩头阵地的扩大,最后开辟出后续部队源源上陆的通道。为什么说这是最关键的?就是登陆场一旦形成,这次登陆就基本成功了。在世界战争史上,很少有登陆场已经建立起来还被反击下去的。当然也不是没有,但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