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走的前两年,两边通过几次信。
奶奶硬是想办法筹到了粮票、布票的,一个人坐着火车去看过小姑子一次。姑娘身子倒是爽朗了,可姑娘已经不亲她了,回来也不跟着跑了,只远远地望着她。
她心里又是高兴,又是难过。什么办法?自己造的孽自己受。
又过了几年,写了几封信,没有回音。只是辗转得到一句话:云儿很好,不希望这边常去。再后来,就“各在天一涯,会面安可知?”
云儿已经改名了,好在她没忘本,将她的本名用括号写在后面。母亲拿了信激动了半天,也不敢拆。只是叮嘱小妹马上去喊爷爷、奶奶过来。爷爷在人家做工,一听,撂了工具往回跑;奶奶就在叔叔家,放下家什立马赶了过来。
可是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就吩咐母亲赶紧拆了念给他们听。小妹看母亲手抖抖的,就急急抢了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他们听。
奶奶听了,时而高兴,时而叹气;爷爷一直默不作声;母亲听了,不时拍拍胸脯。
小妹念完了,爷爷站了起来,冲着奶奶大喊:“老太婆,死老太婆,我活到现在没有白活,云儿要回来了,回来看我们了。”
奶奶已经说不出话,捂着脸,本来还只是呜呜地哽咽,这回越哭声越大,简直就是要嚎啕大哭了。爷爷又骂道:“你嚎什么嚎,你闺女要回来,你还不赶紧将家里收拾收拾,洗洗弄弄去。”
母亲早就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一边在那儿转悠,一边念叨着:“阿弥佗佛!阿弥佗佛!。”忽然又好像想起一件事,紧到奶奶跟前,对她道:“娘,你给云儿留的布面呢,赶紧找出来,我替她挑两条最好的,洗了缝被子。”奶奶这才立了起来,打紧找去了。
小姑子在信里写得很简短,但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她那边的妈妈将她带回去之后,确实添衣供食,还供她读书。虽然后来她那妈妈自己也生了娃娃,却也没薄了她。前年的时候,他们替她说了一门亲,将她风风光光地嫁了。去年她有了自己的娃娃,早就想回来看看,可就是脱不开身。今年她实在憋不住了,她要回来过年。
大梅和小妹早就听母亲说过有这么一个姑姑,大梅倒是见过面,可那时她还没什么记忆,连影子也摸不着,小妹更别提了。她们两个都特别兴奋,一个劲地问:“姑姑什么时候到?姑姑什么时候到?”
时间就是这样变幻无常,胜过最棒的魔术师!当你痛苦的时候,总觉得日子好像停住了,不肯往前走,让你受够度日如年的苦。
可当你摸到幸福的时候,它竟然也变得那样难熬。这一家子每天都要将墙上的日历摸上好几遍,其实谁也不知道具体哪一天是归日,但大家总觉得是日历跑得慢了。
大家都按捺着性子等着、熬着。日子终于转到了腊月廿四,按当地的风俗,也就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那天,天气很冷,呵气成冰。爷爷坐在竹编的圈椅里面,奶奶在灶房间打扫。大家谁也不说话,心里却都酝酿着同样的心事。
供奉灶王爷的小豆饭刚刚出了锅,那牵肠挂肚的声音就一声接着一声地响了起来:“爹爹……爹爹……”又夹杂着乡亲们的声音:“云儿她娘,云儿她爹”
几道声音同时往家里赶了过来。大梅的姑姑在村人的簇拥下亦步亦趋地走了过来.爷爷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步子却好像迈不开似的;奶奶将手中的饭碗随手一搁,差点没摔在灶王爷面前。
两个人一前一后挤到大门口。只见穿着素色花袄、裹着围巾的大姑娘一下子从众人当中跌撞了过来,头也不抬就扑着跪在二老面前。
女大十八变。爷爷奶奶和他们的宝贝闺女痛哭了一番,然后才互相在对方身上寻找旧时的模样。只是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地改变了一切。但是奶奶还是想起了姑姑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姑姑依然记得爷爷满脸的鬓角。
姑姑已经不会讲家乡话了,但却能听懂。而她那带着异乡口音的普通话,老人家虽然不能全听明白,却能领会。大家热闹了一番,乡亲们也散去了。大梅的母亲才想起来,姑娘是一个人回来的,没带娃娃。于是,又仔仔细细地问了起来。
姑姑没刚才那么激动了,讲话有了头脑。她本来是要带娃娃一起来的,可平时地里的活太忙了,她男人一个人忙不过来。虽然他有几个姐妹会来帮忙,可他们家的田土太多,平时离不了她。
只好等到年底稍微空闲一点,才抽的开身。偏偏这寒冬腊月的,结实的冷,怕小孩子受不住。她就一人回来了。反正等大一点,他们一家都要来的。说完又将一张照片从包裹里取了出来,给大家看。果然,小家伙胖乎乎的,偏着个脑袋,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对着人笑呢。
姑姑又提到她找家的情形。其实她一大早就到县城了,可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凭着小时候的记忆根本就找不回家。还好碰巧问到了同村的乡亲,不然,她肯定摸不到。于是,大家又感慨了一番。
奶奶招呼大家吃饭,姑姑这才平静下来,她注意到了大梅,她的大侄女个子倒是高高的,只是太清瘦了。她离开家的时候还抱在手里呢。
母亲对她说起了缘由,姑姑听了直摇头,替她大侄女难过。可突然间,她好像想起了什么,她对母亲说道:“大嫂!我的婆婆,她们家世代为医,祖上有一个秘方,不知治愈了多少人。如今这方就到了我婆婆那里。她这人真是没话说的,最听不得人家吃苦受难,只要我跟她一提,她是一定要出面的。大梅的情况和他们有点相似,等我回去问个明白,早些将大梅接了去。”
母亲听她这么一说,心里面亮了一下,可她吃够了秘方的苦,也没往细里想,只是不愿冷了她的好意,就由她说去。
姑姑在家的日子,小妹可乐坏了。姑姑家里带来的不说,还每天给她们零用钱,天天早上去到集市,豆浆、豆脑随便喝,包子、油条随便吃,不到一周,她将所有的早点吃了个遍,就连大梅也抖着胆多少尝了尝。
姑姑来了,父亲也高兴了,日子好像过得飞快。她们真希望姑姑就此住下。有了口福,少了打骂。
虽然全家人竭力挽留,姑姑过完年没多久还是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