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案”是康熙初年一桩牵连甚广的文字狱。
起因是浙江乌程的庄廷鑨因病眼盲,想效仿历史上同为盲人的左丘明,著写一部史书。买了前明天启朝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加以编辑。
要命的是书中仍奉尊明朝年号,还提到了建州女真的事,直呼□□哈赤为”奴酋”、清兵为”建夷”。这就跟明明已经是新中国了,有人写书偏偏用民国xx年或者宣统xx年表示时间一样。
因此,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杭州将军松奎、浙江巡抚朱昌祚以下所有官员,革职查办。可见这事的严重性非同一般。
东厢房里,玄微捧着《明史辑略》,迟迟没撕碎投放到火盆里。
他对书一向珍重爱惜,无论如何都下不了这个手。
姜妍看着他纠结的小模样,劝道:“要不就不烧了吧,藏得严实一点就好了。”
自在荟芳园听了一耳朵话,她就百度过“明史案”,十分可惜《明史辑略》和其他反应明朝历史的书籍被毁禁一空,后人只能通过清朝修撰的《明史》来了解明朝。
清朝修《明史》用了近百年时间,修史的汉官杀了一批又一批,《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都要仔细审阅,有不合心意的地方都叫史官修改后才会最终定稿。
所以说《明史》的真实性是要打个问号的,只有多多保留民间的史料,才能让后人了解到历史的真相。
想到这儿姜妍忽然感觉到了沉沉的历史责任感,她就算做不到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好歹也可以多保留一点古代的书籍啊。
有清一朝篡改毁禁了无数的民间书籍,比如《天工开物》、《明实录》、《抚安东夷记》、《海防纂要》、《军器图说》等等。
而她只要在这些书被篡改毁禁之前,搜集这些书,并且藏起来,给后人考古发掘,就是历史的大功臣了,也不辜负她穿越者的身份。
玄微听了姜妍的话,扑灭了炭盆的火,说,“我们把书藏起来吧,就埋到地下好了。”
然而两人在蕉园转了一圈,都没确定好埋书的地方。
玄微犹豫道:“还是把书埋到外面吧,要是埋到蕉园,万一被人挖出来就说不清了。”
姜妍深觉有理,提议道:“这样吧,我带你去个地方,保证隐秘。”
这个地方就是上次她和铁蛋,把狂犬病发作的猫扔扎克里脸上的那处荒宅。
这处荒宅由于屋顶塌陷、墙壁倒塌、杂草丛生,连流浪乞丐都不往这来。
李保国在外面看着驴车,姜妍和玄微抬着小木箱和花锄进了荒宅,哼哧哼哧地在最角落的地方挖了一个深坑,把装着整套《明史辑略》的小木箱埋了进去,还用碎石瓦砾伪装了一下挖掘痕迹。
埋完书,姜妍忽然想到,只简单地用油纸包起来,一年不到这些书就得受潮发霉腐烂了吧。但看着玄微兴奋的神色,就没提这一茬。
“明史案”算是杭州城的年度大事件了。
行刑那天,清河坊大街上几乎每一个行人都在议论着各个版本的“明史案”,往弼教坊的刑场蜂拥而去,连过路的车马都难以通行了。
坐着驴车出行的姜妍和玄微只得停在了街边,等着人群过去。
姜妍嘟囔道:“砍头有什么好看的,一个个都有毛病。”
玄微赞同地点了下头:“若是恶匪落网待斩,百姓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也就罢了,无辜之人丧命,合该人人自危才是。”
时间接近午时三刻,街上的行人终于变少了,驴车也可以正常通行了,没一会儿就到了天工阁。
年度大事件实在太热了,连天工阁里的几个小孩也在说着“明史案”。
大毛:“听说弼教坊那边今天要杀七十多个人,好多人都去看了。”
四妮:“我还听说里面有好几个人是凌迟处死,要割上三千六百多刀呢。”
大妮:“割这么多刀还不得活生生疼死。”
二妮:“真想去看看凌迟是什么样的。”
铁蛋终结此话题:“槐树村圈地那会儿还没看够杀人!”
姜妍很欣赏铁蛋的道德情操,特地嘱咐他别再忙着店里的木工活了,专心跟着辽东大汉习武吧。
然而铁蛋是个很有原则的男子,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而且不干活哪里好意思领工资呢。
姜妍给这些孩子们的工钱可不低,每人每月一两银子,超过杭州平均工资一大截。
视察完天工阁,姜妍也没了逛街的心情,直接打道回府了。
连续几天,姜妍的心情都不怎么明媚。
虽然在弼教坊处死的那些人和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她就是心情不好。
活在清朝,太压抑了。
心情不好,胃口就不好,平时能吃两碗饭的姜妍这顿只吃了小半碗饭。
玄微见姜妍只吃了小半碗饭,歉疚道:“是不是没有辣椒吃不下饭啊,你若实在想吃,就让张婶做几个辣菜吧。”
虽然姜妍并不是因为没辣椒才没胃口的,但玄微既然这么说了,她当然要就坡下驴了,麻利地让小丫鬟到厨房要了酸菜鱼。
顾玉蕊几乎每天都吃酸菜鱼,所以厨房有现成的材料和半成品,很快就能做好。
果然一刻钟不到,小丫鬟就拎着食盒回来了。
大汤碗里,浓香的酸菜鱼上方,漂浮着一层红艳艳的辣椒。
姜妍吃了几片鱼和酸菜,立刻胃口大开,干掉了一碗米饭。
玄微眼巴巴地盯着酸菜鱼,一边干嚼米粒一边吞口水。
姜妍看不得他那可怜模样,夹了一片雪白的鱼肉放在他碗里,“你少吃一点,吃完再喝碗雪梨,肯定不会上火。”
玄微抬头:“真的吗?”
姜妍:“比真金还真。”
事实证明,姜妍的保证一文钱都不值,第二天早上,玄微的嘴角成功地起了一个小疮。
玄微再次强调:我没骗你,辣椒真的有毒。
姜妍也只得苦逼地保证:以后不吃辣椒了。
没有辣椒的日子真是平淡如水,闲得蛋疼的姜妍惊喜地发现,她放在杂物间的橘子皮长绿毛啦。
于是姜妍拉着玄微做青霉菌培养基和提纯的设施,准备研制出青霉素这一跨时代的万能救命药。
古人的死亡率实在太高了,受个小伤就可能发炎染上破伤风,连感冒都可能发展成肺炎最后变成肺痨。
所以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十分有必要时时刻刻备着一批青霉素。
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浪费了许多材料,失败了一批又一批,金秋十月的时候,姜妍终于提炼出了一批合格的青霉素。
至于品质如何,由于没做人体实验,还不得而知。
而这时候,“明史案”的热度已经在杭州城消退,取而代之的年度大事件,一是台湾的郑成功不幸病逝,二是逃往缅甸的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手。
闽浙交界的大山深处,一个中年男子与一老汉相对而坐,中间是一副棋局。
中年男子是前明太子朱慈烺,而老汉是前明北镇抚司的指挥使陆奉天。
陆奉天:“如今郑成功病逝,桂王又被那奸贼吴山桂所杀,民间反清力量无所依从,若是太子殿下再不亮明身份,怕是那建虏就要坐稳天下了。”
朱慈烺自嘲道:“先生当太子这块招牌值几个钱,除了先生,谁人会抛家舍业追随于我。”
陆奉天:“太子切不可妄自菲薄,别的地方不说,就是这江南一地的士绅,惦念大明者比比皆是。”
朱慈烺冷笑了一声,“刀子割到自己头上才知道疼,晚了。父皇说的不错,文臣个个可杀。”
陆奉天:“但这确是起兵的好时机,再过十年八载,微臣怕是都进了棺材,再也追随不了太子殿下了。”
朱慈烺:“先生身体康健,切莫再说这丧气话,域儿还需您的护持。起兵一事,也不必再提。时机到了,先生不提,孤也会起兵的。”
陆奉天:“殿下……”
朱慈烺伸出手掌,止道:“先生积蓄点力量不容易,不能折在没把握的事情上。”
一局棋终了,朱慈烺忽然道:“我想去杭州看看域儿,再不去,他便要和王真人云游他处了。”
陆奉天:“不若想办法让陶先生带小殿下来这闽地。”
朱慈烺:“不妥,还是我去见他吧,悄悄地瞧上几眼便可。”
陆奉天担忧道:“殿下没有剃发易服,这样下山太危险了。”
朱慈烺:“我且扮上游方道士,再弄一个假的度牒,不会有大问题。”
陆奉天还是劝道:“殿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朱慈烺:“我意已决,再者,我也不可能在这山里藏一辈子。”
陆奉天:“臣必全力保殿下安全。”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