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掌柜,姓刘名晓,字知学,今年四十岁,是医馆的老掌柜了。
年纪轻轻那会儿也学所有读书识字的少年一样出来赶考,结果人还没走到京城就听到晚他一天出门的同乡传来噩耗。一次泥石流淹没了大半个村,刘掌柜的家埋在了石流下面,家中老小十来口人,无一幸免。刘掌柜当时听完就昏死了过去,是刚好宿在同一客栈的莫问,也就是莫笑的父亲,把他救了过来。
救过来的刘知学心灰意冷,说什么也不愿意继续上京参加考试了,念着莫问的救命之恩,打算用余生为仆以报,于是从客栈一路跟着莫家夫妇到了这个边城,莫家夫妇见他执意相随,也就由得他了。因他读过书,识得字,一边帮着打理医馆一边还学习医术,虽然悟性不高,普通的三病两痛倒也难不倒他了,之前医馆病人多的时候还帮着看些普通病症。
而甘草,据甘草自己说是莫笑的母亲曾玉瑜在河边拣到的弃婴,拣到时才一个月大小,饿得哭都没力了,而除了一身的衣物,什么证明身份的物件都没有,也不知具体的出生年月,曾玉瑜就以拣到的那天为她的生辰,并取名甘草。
厨房的李妈妈,是从附近乡下来城里打工的,平时也是住在医馆里,只有比较隆重的节日才回乡下与子女团聚。
店里的另四个伙计,地龙,杜仲,牛角,桑枝,是莫家医馆收留的流民或者孤儿。都是没有了家的人,长年住在医馆,算是以馆为家了。
两刻钟的时间,莫笑通过刘掌柜这里对医馆和原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医馆刚开那几年,因为莫笑的父亲莫问医术高明,病人倒是络绎不绝,医馆的门槛都换了好几次。可是莫问去世,原主莫笑才五岁,那时的她虽然已经懂些医术,但谁会相信一个才五岁大的女娃会看病。所以,医馆主要是接方子抓药,偶尔医馆里来了一两个求医的,就由刘掌柜看诊,若是遇到疑难再悄悄问莫笑意见,而莫笑断得总是没错。
医馆经营平淡,但也算过得去。
到了十岁左右,莫笑就开始正式接诊了,刚开始还没什么人肯给她看,后来一两人因为顽疾四处求医无果,便大着胆子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思找了莫笑,结果自然是药到病除。
于是,莫笑的名声就大了,来莫家医馆求医的也越来越多,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医馆红火也让某些人打起了歪心眼。那之后,上门要保护费的,故意找碴的,简直快比上门的病人还要多了。
三阳县衙门的李衙役曾帮着医馆解了几次围,结果就被有心之人造谣说有什么私相授受。李衙役倒是个好人,不计较这些,但莫笑却怕误了人家的前途,找了个机会制造了些口角将人给气走了。
自此,医馆更是度日维艰,只要稍有些病人上门,便跟着有闹事的上门。
莫笑听完刘掌柜一番话,才知道这一个孤女在古代生活的确是不容易。只是,她可不是那种被人欺负上门还不还手之辈。
莫笑脸上露出一丝厉色,心里已经有了些主意。
刘掌柜却面露忧色。
“这次小姐救了狗娃,名声大噪,病人自然又会多了,但我怕那些人又会来闹了,这万一要是明天就来了,可怎么办是好呀。”
莫笑朝刘掌柜一笑,“刘叔别怕,这恶人欺良善,我们只要比他们还恶了,自然就没人敢欺负了。”
刘掌柜一愣,“难道小姐是要雇打手?医馆现在的确是有三十两了,我之前还打算拿来去进药材的,但是如果拿来雇打手的话……”
莫笑打了个手势打断了刘掌柜的话,“这三十两全拿去补齐药材,至于那些恶人嘛,不必请打手来治,咱们医馆里就大把治人的东西。”
刘掌柜疑惑,医馆的确有治人的,但那是治病,不是治人(治服人)。
莫笑朝着刘掌柜狡黠一笑,“人性本善,所以恶也是种病,既然有病就要治。呵呵,只要他们敢来,我保管让他们药到病除。”
她又转身走向书桌,拿起笔就在白纸上写下几个方子。
刘掌柜从远处瞄了一眼,全是些不成方剂的散药,而且有些还有毒性,小姐写他们来做什么?
“好了。”莫笑将纸拿了起来,“就麻烦刘叔今天下午就将这四种药粉做出来,分别用带塞的小瓷瓶装好,我自然有妙用。”
“小姐是拿来对付那些上门闹事的?”
“刘叔觉得怎么样?”
刘掌柜点了点头,若想以弱敌强,的确只能用这些手段,虽然看似不太正派,但他们上门无故生事又哪里是正派作法。
“好,就按小姐说的办,我一会儿就去做出来。这些药材平时用得不多,都有剩下,估计各种两瓶肯定没问题。”
两人正说着,甘草已经在门外了。
“小姐,可以用饭了。”
莫笑听到一个饭字,肚子更饿了,就朝刘掌柜摆了摆手,“那麻烦刘叔了,一会儿做好了就给我,有了这四瓶药粉,来几十号大汉也不用怕了。”
------题外话------
感觉莫笑要准备出手了,有木有期待呢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