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么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全息之幻想 > 第四百五十三章 袁氏覆灭,卧龙出山

第四百五十三章 袁氏覆灭,卧龙出山(1 / 1)

公元205年,夏。

将袁谭这的首席谋士弄到手后,邵晓瑜并没有半分消停。

或者应该说,来自各地的明枪暗箭,让她就算也想消停也没办法。

明枪,指的是坐拥司州、近日来多番想要北伐的曹军。

两年前,在益州军协助下顺利重新夺回长安的曹操,此时可是磨刀霍霍向袁谭。

在他想来,自己的心腹大患袁绍逝去后,北方的只剩下几个没什么能耐的小崽子而已,而且他的情报还显示,他们袁氏兄弟彼此之间有些龃龉不是铁板一片。

不趁着袁绍势力四分五裂之际进攻,更待何时?

至于暗箭,说的则是想重新统合自家老爸的地盘,对于他治下的青州多番出手的袁尚。

继承袁绍位置的袁尚在进行调查后,已经了解到自己这位置来的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再加上,此刻河南一脉的名士集团,又通通倒向了袁谭那边……

对于要兵有兵、要人才有人才的袁谭,袁尚会担忧的想除之而后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总之,有了他们的参与后,邵晓瑜在袁氏的这段时间,日子过得不可谓不精采。

不过,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危机就是转机。

随着一件件看起来特难解决的麻烦事,一个接着一个在邵晓瑜手中化于无形,她在袁谭部将中的地位也渐渐地水涨船高了起来。

当然,对于她这个空降兵可以平步青云这事,河南士人集团非常看不顺眼。

他们放弃了袁尚那条轻松的路,跑来投奔袁谭不就为了个从龙之功吗?这个赵尹是哪蹦出来的坑货?

甚至,辛毗还多次向袁谭进谗言,想要让自家主公的目光重新放回他们这些老臣身上。

若是邵晓瑜一直默默无为,或许他这一计还有可能成功,但邵晓瑜可不是个平庸的人……

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一次又一次的妙计连番出现下,辛毗到了后来也乖乖闭嘴,不再多言。

没办法,若是双方差距并不算太远,那他们或许还可以想办法急起直追,可那两年不到就已经写下赫赫战功的成绩单摆在那,他他要是再多嘴,不就是自找麻烦嘛!

反正,至少这人不爱追名逐利、不爱权势,而且有个智者帮助,袁谭的势力也比较稳当……

至少,大树底下好乘凉不是?

没法顺利扳倒邵晓瑜的辛毗,这时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总之,有了大笔钱财、上等装备作为敲门砖在前,大量功绩在后的邵晓瑜,在袁谭这混得可说是好到不能再好。

好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恐怕就连她现在说投降曹操会对未来比较有利,袁谭也会开始考虑这事的可能性。

嗯?说这事做啥?

说这事,就是因为袁谭即将有大动作了。

在邵晓瑜的建议下,袁谭在发兵西进之前,先是用许多糖衣炮弹轰炸了自家的二弟、袁熙。

──先安内后壤外,为了避免他们攻伐袁尚之际袁熙会趁机捣乱,袁谭给了许多幽州极缺的衣物、粮草,以换取对方的作壁上观。

想当然啦,对于这种好事,袁熙又怎会拒绝?

反正无论自家两个哥哥怎么争,幽州这个弹丸之地,他两都不会感兴趣;既然如此,只要他们能阻截曹操北上,那冀州之主是谁于他又有什么差别?

劝服袁熙一事完成之后,袁谭接下来要干的事,自然就是准备往邺城发兵,把袁尚从那个位置上拉下来了。

……

“赵军师,此次你不随军?”

“恩,给我留五万兵马,我守黎阳。”

“你是说?”

一开始,对于邵晓瑜不愿意一同前往攻打邺城一事,袁谭其实是颇有微词的。

他可不会蠢到真的以为,这两年下来他们战无不胜,会是自己的功劳……

这一次西进,他们可是奔着打下袁尚去的,若是军师不在、他心里发慌啊!

“主公且看。”

邵晓瑜指着地面上那个简略的沙盘,把天下大势跟袁谭好好分析了一阵。

“尽管如今围绕司州的,除了我们之外,还有据西北凉州的韩遂、并州的陈峰、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以及扬州一块的孙权,可是对于司州有即刻威胁的,如今却只有我们而已。”

“在上次征西将军的受封后,韩遂已经明显无争霸天下之意;而陈峰、刘璋经上次长安一战,如今处于互相提防状态,不可能轻举妄动;荆州刘表虽手握重兵,可这些年来从不主动出击,可见他也只是个偏安一隅的枭雄;而孙权虽然兵力众多,可孙策死后,江东有些地方有些不稳,他的能力又与比其兄差了不只一截……从上述几点来看,曹操若是不将北方一统,他绝无可能放心南下。”

说到这,邵晓瑜顿了几顿,仔细观察了下袁谭面上的神情。

确定他能理解她的话之后,她才继续解释道:

“若顺利的话,此役过后邺城便会落入主公手中,届时河北一带将重归一统……这事,袁尚知道、袁熙知道,你知、我知,可曹孟德亦知!试问,若主公站在曹操之位,在这紧要关头会有何打算?”

“趁势北伐。”

“是极!”

说真的,若历史车轮滚到后面、对玩家局限性不如副本前中期那么高时,要邵晓瑜在三国中选一个人来辅佐成就大位,那她绝对会选择袁谭。

别误会,不是邵晓瑜看他帅、也不是看他有明主之姿,她看中的是袁谭的自知之明。

在三国这个朝代中,武力、统御、智慧、魅力比袁谭高的人,可以说是恒河沙数、不胜枚举,可要真像找出袁谭这样愿意‘听人言’的势力主,绝对没有几个。

当然,严格说起来,这种特性并不能算是袁谭这样是‘优柔寡断’的弱化版还比较准确。

然而,于邵晓瑜而言,这种有一定思考能力还愿意受她‘指导’的势力主,却是再适合她不过──拿不定主意是容易被小人拐偏没错,可是要是指导的拥有先见之明的谋士,这事反倒成了大好事,不是吗?

可惜,邵晓瑜并没有在最后争霸的,所以袁谭注定是个悲剧……

恩,这些后话暂且不提,现在先把话题拉回来。

“行吧,便依军师所言,黎阳还有劳军师了。”

“应该的。”

自家军师都把都话说开了,袁谭哪还会死脑筋?

打败袁尚、夺回大位是他所愿,可曹军趁机渡河、直取黎阳的可能,他也必须要防备。

而既然邵晓瑜都亲自请命要防守曹操了,那他哪还有什么不允的?

反正,以他们如今将士的实力、装备的精良程度来看,攻破邺城并不会是太难的事……

啊?袁谭军队的整体实力啥时如此进步的?

要回答这问题,就要把目光放到邵晓瑜身上。

这几年中,邵晓瑜在袁谭这,可不是只有忙着处理对外的事物而已。

对内,无论是粮食的安排、兵士的训练,乃至于阵行的布置、装备的维护,每一个细节她都是亲力亲为的安排。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袁谭后来之所以会落得那么惨的下场,除了跟袁尚、曹操的步步进逼有关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底下的军士,被士人集团那些尸位素餐、只顾着争权夺利的那些蠢货给搞坏了大半!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邵晓瑜对于军纪二字可是非常看重。

因此,如果说当初袁绍大军的兵力是只有60分的话,那此刻袁谭守下的兵,约莫是在80分左右的水平(恩,顺便说明下,皖城那头的守军跟大乔身边的卫士,水平约莫洛在在90分以上,毕竟有天之骄子的操练后,实力只会高不会低)。

在人数相当的情况下,即使面对的是据城而守的袁尚,袁谭的军队想要取胜而归也绝非难事──袁尚从自家老爹接过来的那些、将将及格的将士放到现在,究竟还有没有60分,可不好说啊!

总之,跟袁谭谈妥后,在此次行动内邵晓瑜负责的就是守卫黎阳。

……

邵晓瑜不知道,在她忙着应付曹操的时候,三顾茅庐的故事正在提早发生着……

尽管在现阶段,玩家对于历史车轮的伤害还是很有限度,可一些事情在玩家动作的影响下,终究还是开始偏离轨道了。

当然,这些情况并非是玩家直接影响,只是始智在计算过后,觉得优先作远比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意外’好,所以才提前触发的。

当然,袁谭之所以会点头那么快,也跟经过邵晓瑜加强训练过二年的将士不无关系。

既然以他们如今的军力攻伐邺城并不算难事,那与其让她跟着看戏,不如留她在黎阳做个保险。

──对于动向未明的曹操,袁谭此刻的内心深处仍旧是颇为畏惧。

嗯?这些年不是守得很好吗?他怕什么?

袁谭这人没什么本事,可是有的就是自知之明。

在接连几场跟曹、袁尚的对局中,好几次他看起来都该追击、或者是撤退的时候,邵晓瑜都没有动,而后续对方伏兵撤退、或者是虚张声势被识破之际,她才给了新的指挥出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如果这几场让他自己亲身上场,早就把自家的兵马给败光了!

军队的硬实力够却没有足够聪明的头脑来指挥,那也不过是枉然。

因此,既然邵晓瑜提出了留在黎阳的请求,那就代表着曹操这次绝对会趁机北进。

以过去经验来看,若想要万无一失,最好就是顺着邵晓瑜的安排来干。

袁谭不清楚,但邵晓瑜可是已经从情报中得知,他们要西进的消息已经被曹营知晓了。

为了两兄弟联盟抗曹的情况太早发生,邵晓瑜决定留守黎阳,在离开前再好好赚上一笔。

河南袁谭,河北袁尚。

守在黎阳的袁谭,因着除了得应付南边的曹操大军外,还得小心别被自家两个好弟弟暗算。

这些日子以来,要不是有邵晓瑜这狗头军师拼命的在出谋划策,那袁谭恐怕会跟历史一样,在袁尚、曹操的两面夹击下,做出投靠曹操的决定。

当然,现在情况也没有好到哪去就是了。

邵晓瑜在黎阳的这两年,可不是出一张嘴而已。

虽然为了避免身分泄漏,她不能把训练皖城将士的方法拿出来,可是她可以调整操练时间表、以及增加将士们的‘战斗常识’啊!

陈寿所写的《三国志》里诸葛亮传也自然有了这么两句简单的十个字:先主遂谙亮,凡三往乃见。人都说《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伪。不过老罗将史书上的十个字硬是扩展到了6000多字。如此的文学高手,让人佩服不已。但虚幻仍然是虚幻。刘备寻访诸葛亮是在陈寿出生前20多年的事情了。陈寿又怎么能知道刘备就一定是三往乃见呢?

有人说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上面写了这么一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还有人说了,三国人鱼豢《魏略》一书中也说到刘诸相见,但不是三往乃见,而是诸葛亮主动去见刘备,文字较长,大概是这样说的:刘备屯兵于樊城。这时,曹操方统一黄河以北,诸葛亮预见到曹操就要攻击荆州。荆州刘表性情懦弱,不晓军事,难以抵抗。诸葛亮乃北行见刘备。备与亮初次相见,又以其年小,以诸生对待之。诸葛亮通过谈论对当时政局的对策,才逐步改变了刘备对他的冷淡态度。最后,才以上客礼之。

同时西晋司马彪《九州岛春秋》也作过相同的记载。和《魏略》差不多。

这样上面就有三份不同的史实数据,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几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第一篇《出师表》比较可靠,毕竟它是诸葛亮手写的第一笔材料,陈寿的《三国志》也是照它的模式写的。当然也有少数人认为,正因为它是当事人写的,所以不排除诸葛亮有这种企图:故意歪曲他和刘备初次相遇的真相,藉以抬高自己的地位,美化自己的形象,反正那时候当事人除了诸葛亮之外都死了,死无对证。不过从历史上来看,后者几乎是没有根据的,诸葛亮作为千古一相,思想还没有堕落到那一步。但是《魏略》所言也并非是民间偏听偏信的无知妄言,而且所说的也符合当时刘备和诸葛亮的日常性格和行为举止。到底怎么样的才是历史的真相呢?

最新小说: 法医灵异档案 疯狂武装采矿船 我:开局成为大秦仙庭之主 追妻36计 龙吟九霄 重生八零:致富虐渣奔小康 国民影后甜如蜜 都市狂飙 七十年代之现世安稳 神豪:加载愉悦系统享受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