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就会受到偏执心的困扰,哪怕术法再高明,心中却没有了念及众生的慈悲,反而背离了大道的基本意义。
须知道,慈悲不只是口头上的问候语,而是该在人生一世的修为中慢慢去历练,从而得到心『性』上的纯和。
不论是道还是术,都必须要求修持者去戾气、去欲求、去执着,从卑微的事情中参悟无上大道,由此才能体会到万物万法皆是自然的真理,从而避免以偏差心修行。
道门有言,欲求仙道,先修人道。
在道门的视角下,全仙道与全人道本来并不是相互冲突的概念。
太多道祖言“道法自然”,这一“自然”是可以置放于任何一种生存状态中解读的。
如天之风云不测,地之阴晴雨雪,草木之岁月枯荣,虫鸟之朝生暮死,这些都是属于不同物种独有的生存方式,是属于他们的“自然”。
回到人类本身的角度去看,人的生老病死、七情六欲都是基于**的存在而自然呈现出来的一种结果。
从生至死,这是基于生存而谈论的“自然”。但人类与天地间的其他物种不同,人是一种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彼此之间存在着必需的交流与协作关系。
上古先圣为后人制定了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等为人处世的法则,若人人都能够时刻警醒自己,通过各自的努力,使文明社会在这一套完整的法则中保持平衡运行,那么独属于人类的社会生存、生活之道才能够“长且久”,这是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自然”。
总论生存与生活两方面的自然,即是要遵守人之为人的社会准则和生存准则,才可构成社会大众丰富多彩的不同人生。而这样的人生,正是大道在人类社会中的显化。
既然生之为人,那么所修之道,便要先从人道做起。
不论是不是道人的身份,人们首先是一个人,一个需要去得到衣食温饱的自然生命体。
饿了吃、困了睡,这是人道中的自然,顺其自然便是顺乎大道。
道门中又有“借假修真”一说,意指虽然人们的**是短暂的“假”,但只有通过在“假”中所历经的种种无常,才能更加明白要修的恒常之“真”是什么。
因此,保养躯体的元和,是进一步去谈论仙道的前提;普惠众生的福祉,是提升修行境界的**门。
道门向来有重生、重现世的传统,若是一味只追求神灵仙人世界的逍遥无待,却把人间世置若罔闻,这便成了对空中楼阁的虚妄追求。
唯有从人道之中修行,才能找得到超越人道的途径。脱离了现世的筑基,最终又何以去证仙道呢?
在漫长的道门史上,诸位得道成仙的祖师,他们或以术法、以哲思、以功行、以教化等等方面成道,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这就是道们
历来所秉持的“济世利人”的主旨。
道门虽然以道名教,但其中心词仍落于“教”字上,强调的是善道之教化。
太上道祖五千文教化世人少私寡欲、祖天师立教感化一方百姓行善积德,凡是史上有所成的祖师,并非因他们个人的道法高深而被尊崇,而是因为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上升为仙的资本,心中念想的仍然是要度化凡尘。
随着世事变迁,祖师流传下来的术法显化可能有所更改,但这一慈悲心的含义却是亘古不变的。
任何一个修道人都应该学习吕祖的志向,即目世上红尘度不尽,又何必自求成仙以逍遥呢?
信仰道门教化,应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道门对人生、对世界的态度。
这一态度往往可以辐『射』到很多具体的修行层面上,如对诵经礼忏的虔心、对符咒法术的诚意、对养生功法的恒念、对宫观杂务的无虑上。种种人生最基本的要素皆是修行的基础,因为道本在于人间、本在于生活、本在于自己。
修真是从生活中的烦杂中体悟出万物之真,而不是抛却红尘不顾,却只乐得深山老林的无挂碍。独乐乐还是众乐乐?这样的命题在道门中本不会成立。
南华真人有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修行路上的自度与度人是合二为一的。任何形式的舍弃与偏执,都是对大道阴阳的误解。
道门虽然也有出家与入世之说,但不管以什么样的身份去传承祖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都是在实现道之于人生的度化。
学神灵仙人是修行的目标,但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以自身的道果去感化身边的一切,这便是做神灵仙人的第一步。
初入道门者,切不可在一开始的修行中就被“修仙之大欲”牵引而去。
修道原本是真真实实的生活,并非玄幻中的臆想情节。把自己的心放到现实中,借红尘之“假”修证大道之“真”,如此,才能为以后的修真路找到踏实明确的方向。
人做任何事都要关注自己的心,不要被事情本身控制了,忘记了心灵的状态:人是被妄心控制了,胡思『乱』想;还是始终安住,不生执着,不会慌『乱』,从容淡定?
如果是后者,就叫虚静。做什么事,都要养成从容、按部就班、不急于求成的习惯。日久天长,浮躁的心就会沉淀下来,人的生命也就变了。
当人明白虚静的心态时,人的身上就会出现一种不一样的磁场、生物场。
人处在什么心态时,他的能量级是多少,会发出什么样的光,这是有道理的。它是一种生命象征,证明人的生命发生了客观的变化。
所以,人们要学会不去计较,学会绝思绝虑,不要想太多,事情来了就应对它,做完之后,不管怎么样都不去牵挂。
这样,人就会慢慢变得专一,做什么都很专一,人的执着就会越来越少。
当人没有任何执着时,人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时,人的真心就会跟天地灵气合二为一,人就能采到天地之灵气,会觉得非常轻松,这就是打坐让人身心舒畅的原因。
一个人就算非常疲惫,一旦进入无我的虚静状态,并且安住上若干息之后,他的所有细胞就会充满活力,这就是入定。
这说明宇宙中可能有着某种能量,当人的生命频率接近它、甚至跟它达成一致时,它就会成为人的生命能量。
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有道理!
人自己经常会有这种体验。哪怕很累很累,只要眼睛一闭,心放空,在虚静中待上一刻,人的生命就会重新充满能量。
过去的很多道人也有这种体验,他们可能结不了丹,可能修不成阳神,但他们都有过这种体验,都曾经有过跟大自然合二为一、身心皆忘的瞬间。
有些人不贪恋红尘中的娱乐,醉心于修道,就是因为这种状态太美妙了,比红尘中的任何享受都更加美妙。
所以,人如果觉得累了,不妨给自己的心放放假,把所有事情都忘了,在一种没有执着的状态中静坐一下,两刻钟,半时辰也行,不要求什么结果和觉受。
人也不要因为听说了这种体验,就有意的去寻找这种体验。如果人有造作心的话,是进不去的。
哪怕在做事的时候,人也要训练自己,让自己进入虚静的状态,不执着过程,也不执着结果,一边专注地做,一边观察万物的变化。
永远不要被纷繁的现象和变化卷进去,永远不要『迷』失,永远不要渴望什么不变,也不要害怕什么会变,因为人渴望也好,害怕也好,该变的时候,它都一定会变。
人执着不了,不如让自己安住在虚静之中,享受生命最美好的礼物。
像太上老君一样,将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永远不被搅进去,永远这么淡淡地活着。
心静下来,淡淡地活着,人的气就会调和,就会清净,这时,人就会出现“道貌”。
现在,人们一说“道貌岸然”,就是在讽刺别人,但是在过去,道貌是一个很好的词,就像静思万物,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一样。
所谓的道貌,是人修到一定程度了,身上已经没有红尘的浊气,有一种超凡之气,很多修道老人身上都有道貌。
只要专心地修道,人身上就会出现一种清灵之气、清净之气。
当人进入虚静状态时,就能把大自然的能量摄入身体。这就是所谓的采天地精华、吸日月灵气。
这不用专门去学,人只要进入无执、无我、安静、专注的状态,自然就能做到。
人可以在生活中试一试,找到感觉时,就尽量把它变成生活的常态。
比如睡觉之前,人可以把自己观空,在一种没有杂念的虚静状态中入睡。
做事的时候,人同样可以入空,在虚静中生起观照,在这种无执的境界中做事。
如果能进入这种状态,进入这种境界,人就实现了“归根”,人的气和精都能归根。
有些人甚至能把气收入中脉,道门是将气收入任督二脉。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摄心,不要让心气散在外面,消耗得太多,否则人会非常累。
当人慢慢的实践,成为习惯之后,就会经常得到大自然的滋养,人的精神气儿就会变得很足,就会出现神光、灵光,精神的“神”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人打不打坐都可以,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虚静的心态,当人没有杂念,没有执着,向往一种美好的正能量时,本身就是在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