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把秦墨叫来,除了商量玉米种植的事情,更多的是分享他的喜悦,由此也可以看到秦墨在他心中的地位。
在丽正殿里,秦墨和李二一家子烤了一晚上的玉米。
大唐这时候,没有暑假的说法,李泰这个小胖子还在中科院里读书。
这小胖子天生就是搞学问的料,几乎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中科院里数不清的图书让他乐不思蜀。
李二不止一次和秦墨抱怨,说中科院把李泰教成了书~呆子。
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醉心学问的人会争权夺利,李泰成为书呆子正是秦-墨所希望看到的。
这场雨下了三天。
期间停雨的时候,百姓已经在开始耕耘,为接下来的秋播做_准备。
玉米的种植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秦墨的领地之上,一部分是在李二的皇庄里。
八月十三。
再过两日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
这场雨让百姓们紧皱的眉头舒缓了,也有心情准备过节的事情了。
朝廷已经放假。
相对于过节,明显是耕田更加重要。
关中的田野里,无数的百姓在田头耕地。
而李二的皇庄里。
农户们也把地给耕好了,出于对玉米这个作物的重视,李二亲自主持了秋播的仪式。
长孙皇后因为坐月子,所以没有出来,否则按照以往的惯例,都是李二夫妇一起主持农耕的。
这次李二就只带着李承乾出来耕种,让他知道农事的重要性。
农耕社会,农事一向是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虽然外面是说士农工商,但是就连士这个阶层也必须得承认农事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李二穿了一身常服,打着赤脚,卷起裤管,手里拿着一个瓷盘。
瓷盘里放的是玉米种子。
李二有模有样的种着玉米,李承乾也是有样学样。
“农事是大唐的根本,不得不重视。”李二一边种着地,一边教育李承乾。
而秦墨也被叫了过来。
除他之外,老阴货,尉迟老傻,老秦,老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也被叫了过来,参加玉米的播种。
而魏征自那一日表态之后,李二大概觉得魏征还是有一点可爱的,不但赏了他一百斤玉米种子,就连今日这种场面都带他玩。
“玉米亩产十石,虽比不过土豆的五十石,但我听陛下说,明年的第二季播种就能够扩散到整个大唐,到时候百姓再无饥谨之虞,蓝田侯功在社稷。”魏征毫不掩饰对秦墨的欣赏。
土豆的产量虽高,但是一亩地的土豆产量只够播种二十亩,扩散起来,速度自然不如玉米。
番薯的扩张速度也是不如玉米,而且也不太适合作为主粮来食用。
现在魏征和戴胄已经成为了大唐最激进的对外扩张的支持者。
一个掌握着钱袋子,一个掌握朝廷的御史。
两人俨然李二的狗腿子一般,让李二觉得这日子太舒心了。
这是皇帝和太子作秀的场合,秦墨等人自然是只能在一旁看着,如果能够顺便赞美李二几句,那就是最合格的臣子了。
李二自然不可能把这三万亩地都种上。
所以只是调选了几垅玉米地来种,剩下其的土地还是由农户来种。
李二的主持显示的是一种态度,表示朝廷对农事的重视。
虽然是作秀,但李二却也是种得很高兴,因为他知道,种下的是希望。
《贞观民报》御用文人,已经在开始写通讯文章,到时候是会在报纸上发表的,目的自然是宣传朝廷对农事的重视。
种完几垅的玉米地,就算完事了。
同时种植的还有土豆,但是它们的地位却是没有玉米这么重要。
“明年这个时候,玉米将扩散到全部的大唐领土了。”李二拍拍手上的泥土,眼里带着期待。
种完玉米,李二并没有回宫,而是在飞骑的护卫下,开始在长安城外的田野里巡视起来,查看秋播的情况。
求鲜花····
中秋节固然重要,但是秋播显然要更加的重要,刚下了雨,百姓们皆是要趁着地里湿润把种子播下去。
百姓们在田里干活,孩子们则是在田头玩耍,不时有欢声笑语传出。
地里干活的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他们种下去不仅是粮食,还是来年的希望。
“只要再下几场雨,庄稼就能够大获丰收。”
李二瞧着辛勤劳作的百姓,很高兴。
秦墨道,“大唐的百姓如此辛劳,却连果腹的粮食都没有,朝廷上谁人还敢说大唐地大物博?”
这个民族的百姓如此的勤劳,就该占有最富庶的土地。
魏征等人闻言皆是沉默。
这个说辞,李二早已从秦墨这里听说过。
“朕的百姓应该有天底下最肥沃的土地。”李二发出了他的战争宣言。
“陛下所言甚是。”
本来以为大唐是地大物博的,结果发现随便拎一块他们眼里的不毛之地都可以吊打大唐,这简直是赤果果的打脸,完全不能忍。
那怎么办?
抢过来。
到了黄昏,李二才不舍的回皇宫。
秦墨在回府的路上,对老秦道,“府上的玉米也要赶紧种起来。”
老秦道,“已经命家里的农户种植了。”
百姓们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而玉米也是秦墨种下的希望种子。
李二等人对扩张还是持有十分激进的态度的。
当初秦墨没有马上把土豆玉米番薯种子拿出来,就是担心李二有了这些高产的粮食会停止对外的脚步,所以心存顾忌。
现在却发现李二等人完全没有停止对外扩张的意思,秦墨很不解,于是把这个问题告诉老秦,“这是为何?”
老秦道,“饿怕了,大唐不会嫌弃自家的粮食多。”
饿怕了!
真是超级简单的理由。
土豆玉米是高产,但是谁会嫌弃粮食多呢?。笔趣库.
大唐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