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名将云集(上)
新的一年开始之后,大朝会召开,本来还沉浸在过年热闹繁华景象中有些放松的众多臣子,很开就不得不沉浸在各种繁杂的事务当中。
尤其是中枢三省和充当王景随身侍从顾问的秘文监,都是忙的脚不沾地。
“庐江行省禀报,巢湖南侧突然出现了几股万人以上的贼匪,指挥使已经分遣三路卫所兵前去剿灭,这是按照流程送到兵部存验的文书……”
“徐州陈宫派使者前来,请求我朝援助,愿意给出大量妖兽血肉和各种资源!”
“海州港口的齐国商船遭遇海贼……”
从大夏王朝七大行省的各处府县递送上来的奏疏、情报,多如牛毛。
毕竟是将近七千万的军民,疆土和人口增长太快,以眼下中枢和地方的官吏,还不足以完全掌控地方。
每年都有不少举人秀才,被邀请加入官府直接授官。
但这些举人秀才也只是杯水车薪。
大夏王朝的统治触角号称要延伸到乡镇,但除了江北的淮北、江都两大行省完全做到之外,其他行省有不少地方,都是表面样子。
唯有大夏王朝一直强大下去,依靠时间慢慢的沉淀,
让那些不甘心的名门豪族无法反抗,让乡野的百姓军民慢慢习惯。
想要让皇权下乡,就需要大量的官吏来维持。这样的统治成本还有需要的官吏数量,是其他王朝的十倍。
当然,大夏王朝官吏一体,
若是把吏目也算上,和其他王朝的官吏数目,也没有十倍那么大的差距。
在本来就缺乏官吏的情况下,大夏王朝的疆土还在飞快的增加……这就造成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但是恩科不能经常开,不给那些读书人压力,选拔出来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弱。三年一次,偶尔破例,这才是正常的情况。
好在,大夏王朝行省级以上的官吏,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的名人,有名有姓,尤其是担任布政使的人,不少在历史上曾是某个朝代的宰相……
他们的精神力量十分的旺盛。在经过生命蜕变后,生命力和精力也大幅上升。
智慧和计算能力,随着精神力量的强大,越发的厉害。
这么强大的条件,让他们担任布政使或其他官的时候,很快就能适应过来,并且能依靠着强大的精力,把辖区的八成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
也就是说。
眼下大夏王朝的高效率发展,在官吏数量匮乏的情况下突飞猛进,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
当然,这些名臣愿意付出极大的精力来做事,也不是纯粹的为大夏做贡献,愿意舍己为人。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他们最快的修行之法,便是在官府效力,依靠王朝的力量来加速修行。
例如擅长法家之法的名臣,
他们若是在官府制定出某些律令,让这些律令影响到整个王朝的数千万军民。
他们就能受到恐怖无比的反馈,甚至能在极短的时间,将自己的潜力完全开发,成为天地间的一方强者。
儒家法家的修行道路,需要他们依靠官府不断的践行印证,印证的过程,便是修炼的过程。
江都,扬州!
此地的王气虽然不如金陵和中原、关中的几座城池,但王景来了之后,扬州成了大夏王朝的临时都城,在无比繁盛各色商旅百姓汇聚的情况下,似乎也孕育出了一些王气。
都说居其位养其气,地位的提升,能养育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这点放在城池上面,也有一些道理。
勤政殿的书房中。
王景放下了送到身边的奏疏,手中朱笔在上面勾勾画画,
能一路递送到自己面前的奏疏,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还有知府以上的官吏送上来的秘折和请安折。
不得不说,大清王朝的统治体系,几乎达到了王朝的巅峰,除了愚民之外,无论是摊丁入亩的赋税改变,还是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立,以及秘折体系。
都能让这个王朝以少临多,牢牢的驾驭四万万百姓。
尤其是秘折,府级的知府、推官,都可以给王景写折子,
无论写什么,王景都能在扬州不动的情况下,依靠秘折和军情司、中枢六部等各个方面,对各行省府县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片刻之后。
眼前的折子处理完毕,王景便随手把朱笔放在一边。
“秘折的作用,果然不错!就是请安折上面的废话太多!”
王景在批阅奏折的时候,莫名的想到了大青的雍正皇帝……想到了他在批阅奏疏上的一句名言!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书房寂静无声。
在王景批阅奏疏的时候,太监总管王安也不敢进来,而是束手站在书房门口,随时听候王景的差遣。
勤政殿除了正殿和王景的书房之外,还有两处偏殿,主要是秘文监在这里办公,三省官员在另一处大殿,六部官员在城内有专门的办事大堂。
王景把意念沉入世界表层虚空。
在世界枷锁破碎,元气层次达到地境之后,表层虚空就发生了不少变化,虚空深处的大星,早已没有帝王的存在。
只有少部分达到九阶极限的无上强者,还在汲取世界本源的力量。
“孙吴韩白、卫霍李岳……还有诸葛亮、张良、王阳明……”
“不知道这些存在,什么时候能降临!”
王景意念起伏,大夏王朝立足江淮,准备一统南方,而韩信、岳飞、王阳明这些最为顶尖的文臣名将,若是降临,很有可能将之收入囊中。
当然,他们也有可能看不上大夏王朝,不准备加入王朝,想要独自游历天下。
王景能做的,只有派遣人手在他们有可能降临的地方做准备,只要发现他们的行踪,便主动上门,诚意邀请。
神州世界,每个九阶强者都属于顶尖的资源,能影响到某处地方的势力平衡。
尤其是九阶天境之上,隐隐间要超出天境的无上强者,更是能凭着一己之力,大幅度的扭转局势,例如诸葛亮降临加入了大明,那么大夏王朝南下的时候,虽然能凭着强大的国力,以及高达两百万的战兵步步为营的推进。
但推进的过程,折损的兵马,消耗的国力,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大明一方,或许无法保住金陵,但且战且退,退到宣城站稳脚跟不成问题……
诸葛亮带兵,进攻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防守的时候能坚如磐石,并且在退兵的时候,还能且战且退,让大军不出乱子。
甚至一边退兵一边设伏……历史上的张郃便是追击过快,中箭身亡。
当然。
诸葛亮不可能投奔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