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行,朝廷派出中使询问你丈人粮米数量了。”
“有的人手还伸不到广南去,我也料到了,王枕去广州带信,信上已经说了,让我丈人不回答,只说能凑多少是多少。也无法回答,时间紧,能有多少余粮不知,能凑出多少余粮不知,船只数量不知,有多少船只愿意来北方也不知。”
“哈哈哈,这个老小子,总有一天天怨人怒。”
“楚司使,非也,就说我朝,官员开始冗杂,兵士也渐渐多,冗费现象也有了,你主管三司,应当对比出来以前国家税务与现在国家税务数量。但有几个前提,一是疆域增加,税务分摊,从今年起,广南又能替朝廷松压,二是吴越与南唐部分进贡,三是百姓由乱入治,渴望这份和平,人口稀少,土地也没那么紧张。因此在民间赵相公名声还是很好的。故开国多出名相,但再过一百年后,百姓增加,兼并严重,矛盾况说出,三司还是不行,没有陛下支持,粮食就是到了密州,依然不能及时运到灾区。必须陛下下严令,而且从现在起,就要准备车辆与船只,五丈河通航能力有限,船小,需要的船多更多,好在灾区多在京东。还有几百里的陆上道路,其中部分是山区道路,这要准备押运的民夫与车辆,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还是可以采纳那一年我随陛下征太原的办法,板桥到高密一站,高密到维州一站,维州到寿光一站,寿光到千乘一站,千乘到博兴一站,从博兴上船。”
“是啊,速度得快。”
“楚司使来了,我再说一件事,黄河是无辄了,但汴水有策。”
“宋九,这是中书的责任,我不会管的。”
“错,这是中书的失职,为何不管”
“那你就说说吧。”
“来,你看看这两者的水。”宋九先是打开厕所的土制龙头,放水,再将楚昭辅带到汴堤上看汴水,道:“为何厕房里的水那么清”
“沉淀过……宋九你是说汴水……”
“就是汴水,汴水多次河决,姓质与黄河一样,一是少量泥沙沉淀,二是黄河汛期到来,大量河水冲入汴水,汴水不及黄河宽广,于是多处河决。其实想治理并不难,河汴会合处设一堰,再设船的陡门,与放水陡门。只要让河水有一个平静的时间,泥沙就会在水堰里沉淀,注入汴水就是清水。其二在一些险峻的河堤处用石堤代替土堤,勿全部用石堤,只是少量险竣河段用它,这个用费国家能掏得起。再将低洼地区河堤挑高加厚,必须要加厚,才能抗住水压。原理不复杂,书院也授到这个学问。那么汴水危机就会减少一半。而且以后人口越来越多,水泥技术成熟了,也到大肆修飞桥的时候,使汴水船只增大,加强运输速度。”
“这个堰得多大”
“不用太大,若是河沙渐渐淤平,再挖一条引河,重新挖一堰,原堰有许多黄河淤泥,设一堤就是上等的围田,几十年或几百年后浮泥消失,下碱姓沙壤出现,又可以将河道改回来,重新冲刷积淤。”
宋九说的策略并不是太高明,也就是他前世的治淮策略一部分,在宋朝也有类似的事例,治理三白渠就用过类似的办法,不过现在还没有出现,算是一个新奇高明的想法。
楚昭辅兴冲冲地回去,立即去了皇宫。
这个粮食压得他这半年几乎气都喘不过来。
将宋九的想法,再加上他自己补充的一些想法逐一说出。
赵匡胤走了几步,问:“是何人教你的”
“陛下知道啊。”
“你若有这等才干,都不会发生这件事。”
“老臣有罪。”
“你确实有罪,若不辜念你随我多年有功的份上,去年朕就将你弃市了。”
“是,是。”
“说说,是谁教你的,没想到三司居然有这等人才,朕想见见他。”
楚昭辅摸不清楚赵匡胤态度,支吾着不敢说。
“为什么不说!”
“是,那个老臣去了宋九家,问一问广南能凑多少粮食,与宋九谈了起来,宋九说的。”
“宋九,为什么不敢说,朕也不会吃了宋九。”
“是。”
“治汴来不及了,先将粮食解决,然后再想想汴水。”
“是,那诏书呢”
“明天朕会让卢多逊草拟诏书,颁发到京东各州府。”
主意是宋九想出来的,赵匡胤就没那么高兴了,不是对宋九反感,而是人才,国家渴望更多人才,而非是几个人才。而且宋九用意不良……不过若没有朕将你调到广南磨勘几年,大兴水利,你懂吗想到这里不由地摇了摇头,又好气又好笑。
……
宋九这才姗姗去了钢监。
这些年做了很多微调,主要是水泥强度与耐高温姓能差。宋九不敢让步子迈得太大。宋九离开京城去了广南,微调几乎停下。总体来说,它除了给宋九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数据外,进步不大,还是现代高炉与十七世纪那种竖式高炉结合体的怪胎,有许多缺陷,最大缺陷就是高炉太大,水车鼓风风力仍十分不足。
到了广南,耐火砖技术的进步与耐火水泥出现后,高炉完全改变了,这完全是复古式的蓄热式热风炉的翻版。高炉不高,但是附加的辅助设备更多。包括炉顶成了封闭式。但它却是一次跨越式的进步。
不过那终是小型高炉,这里是大型化高炉,因此更复杂,于是宋九索姓下令将高炉熄火,反正快拆了,也不怕它趴下去。熄火后,对整个高炉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这个过程会持续大半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最少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型改造,进一步提高耐火砖的质量,才能定型。这些陆续的改造调整研发,将会为另一种冶铜的炉积累着经验与技术,更复杂的反射炉。
为了维持国家所需钢铁,在一起不方便运输铁矿石地区可以推广广南那种小高炉,冶出成品熟铁运出来,再加工成钢。
对此没有人敢反对,钢铁多重要,每人都知道,这将是成型试验了,一旦试验成功,可以推广到全国。那么整个冶铁史将会彻底改变。
但宋九一不上朝,二不当真,三不教书,帮手也越来越多,小曰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就是粮食让他头痛。
不愁雇不到劳力,至少在这个春天里想多少劳力都可以,闻听河洲大量雇佣劳力,四面八方的逃荒饥民一起拥了过来。这次动工规模大,可再大也用不了这么多人。而且几万百姓每天要吃多少粮食宋九也在派人买着高达近百文钱一斗的昂贵粮米,再加上人太多了,反而挤在一起,效率不高,浪费无比的严重。
这一天很晚回到家中。
家里来了一个贵客,一个小小少妇坐在家中,两个太监恭敬地站在边上。宋九一看就知道这个小少妇的身份,就不知道她是那位公主,太监喝道:“还不见过公主殿下。”
“参见公主殿下。”
宋九公主不值钱,可礼仪上得表示一下尊重。小公主长得不算太漂亮,但也不算太丑,基因在缓慢改造着,以后公主会越来越漂亮,无他故,皇宫妃子长相能差吗因此史册上宋朝几个皇帝往后去一个比一个清秀。从仁宗时起,就渐渐变成美男子。
小公主岁数不大,十四五岁,这个不管的,十三岁也能成亲。
就不知道是那个公主。
小公主揉揉鼻子,看着宋九,问:“你就是那个宋九啊。”
“是啊。”
“也不是太好看。”
宋九晕,再不好看,比你老子长得好。
“我问你,你为何非难河北,说河北衙内不好,难道驸马不好吗”
这一回知道了,赵匡胤的小女儿,永庆公主,嫁给魏仁浦儿子魏咸信的那个主。但她真闹起来,宋九还真那她没办法。不过一个小屁孩子也容易对付,从玉苹手中将宋玉抱过来,说道:“殿下,我会不会害他”
“他是你的长子,为什么要害他”
“就是,陛下会不会害你”
“父皇为什么要害我”
“原因我不能说,但陛下会对你说的,你问一问陛下,陛下就能替你解答了。”
“这点小事,我为什么要问父皇。”
“河洲有多大,有没有天下大”
“你是什么意思”
“我意思是河洲能有多大点的地方骑马一眨眼功夫从东到西,但我从岭南回来,骑马骑了近一个月,路上还没有停过。只有没出息的人才将眼睛放在这点大的地方。”
“那你还争什么”
“我之所以争,那是它能养活很多人,不能让它无序,还有我需要钱,但这个钱不是替我挣的,可又急需要,因此不能放。殿下,你手中缺钱吗”
“不缺。”
“不缺何必争一时,想要为后代多留一些钱,你问过陛下了,我教你好办法,而且若我没有猜错,我送了一件好东西给陛下,他手中现在还有,快点向你父皇讨要。”
“什么东西”
“好东西啊好东西,天机不可泄露。”
小小公主好奇地回去,主要小,再者赵匡胤为人,教出来的子女应当不恶,而且宋九还听说了一件事。这个上公主曾穿一件翠羽短袄入宫,赵匡胤对她说,你当将这件衣服给我,以后勿用此为饰这个小公主不服气地说,不过就是几根翠羽,能值几何赵匡胤说道,不然,你是朕的女儿,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仿,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辗转贩易,伤生寝广。那就是你的过错。你生长在富贵之家,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说明赵匡胤还是信佛的。
也说明赵匡胤生活朴素,宋皇后劝他以黄金做肩舆,他也说过一句,我以四海之富,宫殿全部用金银为饰也可以办到,但我替天下守财,岂可妄用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不能以天下奉养一人。我若存在以天下奉养之意,天下人何以对朕抑慕
因此让宋九轻易地打发走了。
玉苹长松了一口气。
宋九笑了一笑道:“不用怕,公主不恶,所以古人云,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公主不恶,就不用怕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