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宫廷密谋篡位顺帝诛杀群臣
在京城大都,元朝廷依然一片宁静,皇帝和大臣们虽然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全国各地的盗贼警报,对全国各地动荡不安的形势却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依然昏庸如故,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贪图享乐,纵欲无度,纵使天象示警,社会动荡,各种混乱景象纷至沓来,危机四伏,他也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予理睬。与皇宫里的那些如花似玉的宫女们寻欢作乐,荒淫无度。
朝廷里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左右丞相,不是对皇帝百般巴结,阿谀奉承,就是一班平庸无能之辈。因此元朝在他们的治理下显得一团糟糕,外患还没有平息,内乱又猛烈地发作起来,江山摇摇欲坠,弄得他们焦头烂额,疲于应对。
过去是哈麻担任丞相,他的弟弟雪雪,也被晋升为御史大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国家的朝政大权,全部落到了他们二人手里。哈麻是元朝末年的重要权臣,康里人。字士廉。他的母亲是元宁宗懿璘质班的乳母,因为这层关系他得以进入皇宫成为卫士。因为受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宠信,不断加官进爵,成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尚书。
至正初年,脱脱担任丞相,也先帖木耳是御史大夫,哈麻对他们百般投靠,依附他们。因脱脱与太平、别尔怯不花等人有隔阂,哈麻支持脱脱,脱脱得以恢复丞相职位,哈麻被拜为中书添设右丞。不久,哈麻又与脱脱不合,在暗地里引进西蕃僧人。以运气术向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献媚,求取皇帝的欢心,大肆修炼“演揲儿法”,就是“大喜乐”的意思。哈麻的妹婿秃鲁帖木耳也向皇帝引进修炼“演揲儿法”的秘法,于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更加荒淫无度,每天都要修炼“演揲儿法”。大量征集天下美女,召进皇宫供他们君臣淫乐,整个皇宫乌烟瘴气,丑恶不堪。1354年,即至正十四年,脱脱领兵镇压高邮张士诚,哈麻他以“劳师费财”的罪过弹劾他。脱脱也先帖木耳都朝廷被贬职而死。至正十五年,哈麻拜中书左丞相,其弟雪雪也拜御史大夫。就这样,他们兄弟俩人执掌了朝廷大权。
哈麻引进番僧承受着了重大的舆论压力,也倍感耻辱,也许是良心发现,想改弦更张,挽回败局。他告诉父亲图噜说,妹婿秃鲁帖木儿在皇帝引进皇帝荒淫无度,寻欢作乐。实在是十分可恨。现在我们兄弟都位居宰辅,理应弹奸劾佞小人。清除除内奸,朝廷树立起下面形象。况且现在的皇上整天都沉湎酒色,不能治理天下,皇子年长聪明,不如敦促皇帝内禅让位,也许可以易乱为治。扭转败局。图噜听了也不禁点头赞同,等到图噜的女儿回家探亲的时候,图噜就向她简略说出了哈麻言的意图,并嘱她回到皇宫后告诉她的皇帝丈夫,叫他悔过自新。发奋图强。
朝廷里的大臣秃鲁帖木儿获悉了这个信息,他在暗中想到,如果立皇子为皇帝,必然会招来杀身之祸,急忙到皇宫把情况报告了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听了,不禁大吃一惊,连忙询问其中的缘故,秃鲁帖木儿回答说:“哈麻认为陛下你已经年老,应即内禅让位了。”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疑惑不解地回答说:“朕头发未白,牙齿未落,怎么能是年老呢?必定是哈麻别有意图,卿必须为朕效劳,除去哈麻!”
秃鲁帖木儿答应了皇帝的请求,连忙而出皇宫,立即去授意御史大夫搠思监,教他弹劾奏哈麻。搠思监自然乐于听从,立即动手,在第二天就跑进皇宫内廷,痛陈哈麻兄弟有罪恶。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这时却出尔反尔,偏偏说哈麻兄弟跟随朕很久的时间,且与朕的弟弟元宁宗懿璘质班是同乳母的兄弟,应该延缓惩罚,命令哈麻率领出征,以将功折罪,报效朝廷。让搠思监没有想到的是只隔了一个晚上,皇帝突然变卦,翻脸不认人。搠思监默念道:“这遭可坏了!大事不好!”他急忙飞快退出皇宫,立即投奔右丞相的府第,商议应对策略。
当时的右丞相是定住,看见神色仓皇的样子,连忙问他出了什么大事?搠思监眉头紧锁,焦急地地回答说:“皇上想除去哈麻,密令秃鲁帖木儿向我授意,教我上书劾奏哈麻。我想着上书不便,不如直接进入内廷向皇帝当面陈诉哈麻的罪恶,谁知皇上偏偏谕令延缓惩罚,如果被哈麻知道了,岂不要产生嫌疑,对我进行报复,在暗中图谋陷害我?我的性命,恐怕要被葬送了!”
定住听了,不以为然,笑了笑,对他说:“你这是弄错了皇帝的意图,你没有写出奏章,皇帝没有文字依据,如何能够立即处理?”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意图,未必就是那样。搠思监问道:“那么应该怎么办?”定住对他说:“你不要害怕,有我在此,保你无事!”搠思监还要细问,定住凑在他身边,对他机密地说了几句话,搠思监立即转忧为喜,道谢而去。接着定住与平章政事桑哥失里,联名会奏,在检举哈麻兄弟的种种不法行为。果然是奏牍晚上交进皇宫,皇帝的诏令第二天就下了,将哈麻兄弟削职,哈麻被充军发配到惠州,雪雪充军发配到肇州。两人被押出都城,在路途中哈麻和雪雪都惹怒了监押官,他们都被活活打死。朝廷里得知消息,也若无其事,不加追究,不了了之。想来也许是丞相臣授意,下令让监押官寻找借口,杀人灭口。也可能是为脱脱泄愤。
皇帝和大臣密谋策划,除去了哈麻和雪雪,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立即拜搠思监为左丞相,不久定住也被免去官职,搠思监调任右丞相,左丞相的职务。仍起复原来的丞相太平王,让他继任。搠思监上任后在宫廷内取媚奇皇后,在外对皇子阿谀奉承,只有太平王公正无私,秉公执法,不肯阿附上司。因此遭到搠思监的嫉恨。
当时的皇子爱猷识理达腊已在青宫,正式当上了皇太子,顺理成章地成为兵皇位继承人,因为看见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昏庸无能,执迷不悟,心里极为忧虑,他过去听说哈麻提出过倡议,让皇帝内禅让位,心中很是赞成。等到哈麻被无故贬死后,内禅让位的议论就被迫停止。他不禁转喜为悲,秘密地生母奇皇后商议,再提起皇帝内禅让位的事宜。
奇皇后担心太平王不允许这种行动,乃派遣宦官朴不花,先行透露他们的谕意,命令他勉强依从,太平王却坚决不答应。他们又召太平王进入皇宫,向他赏赐美酒。再次提起以前的事。可是太平王像过去一样,依然固执己见,虽经奇皇后对他百般劝说,太平王还是胸有成竹,只是模棱两可地支吾了过去。奇皇后后母子,因此与他产生了嫌隙。左丞相成遵。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王提拔录用的人,皇太子命令监察御史买住等人,诬陷弱劾他接受赃物,违反了朝廷律法。将他捕捉后下狱,在监狱里将他活活打死。看见这种情形,太平王知道皇宫里危机四伏,不可久留,借口自己生病,请求辞去职务,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加封太保,下令让他在京城里养病,不再参与朝政,远离是非,明哲保身。
当时的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拥兵自重,违抗朝廷命令,率领大军进犯京城,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接到军报,立即命令少保鲁家,率领朝廷大军在半途中截击叛军,双方立即展开血战。势均力敌,不分胜负。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看到这种情形,报告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请求下令由太平王率军出城,督师作战,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准许了他的提议。
太平王知道皇子心里另有打算,想除掉他,立即奉命出城,与敌军作战。可凑巧的是阳翟王被打败,他的部将脱驩捆绑着阳翟王,向朝廷献俘,太平王没有接受,下令把阳翟王活着献给皇帝,让接受朝廷惩处,正法伏诛,因此太平王很庆幸,得以平安无事。不久后太平王向皇帝上表,请求解职回家,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命他为太傅,赏赐他数顷良田,让他回家好好安享晚年,太平王拜谢而归,平安地回到了家里,远离了朝廷。
不久后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想让伯撤里担任丞相,伯撤里听说后,当面回答皇帝说:“微臣已经年老,不足以担任宰相的重任,皇上如果必须让微担任丞相一职,我就非得与太平同事不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立即地回答他说:“太平王刚刚离去,想来还没有回到原籍,卿可为我传达密旨,命令停留下来,接受朝廷的任命。”伯撤里连声说遵旨照办。
伯撤里退朝以后,立即行动,派遣使都截住太平王,太平王自然在路途中停止了下来。不料御史大夫普化,竟上书弹劾太平王,说他在在途中观望事态,违抗违抗朝廷命令,图谋不轨。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接到弹劾报告,昏头昏脑,好像忘记了以前的承诺,竟然下诏削去了太平王的官职。搠思监又接受了奇后的密敕,再次诬告太平王的罪状,下令让太平王安置在土蕃。太平王被发配后,行至东胜州时,又遇到朝廷里的密使到来,逼近他就地自裁,太平从容赋诗,服药而死,年纪六十三岁。太平王之死,他的悲惨结局,与脱脱完全一样。
太平之子也先忽都,曾经担任宣政院使,搠思监在表面上劝慰他,在暗地里阴谋加害他,因此制造了一场天大的冤狱,闯出了漫天的大祸,朝野震惊,把许多大臣一古脑儿送入阴曹地府,连有元朝百年的社稷,也完全葬送。真是惊天动地,朝野震惊。
原来在奇后的身边,有位一宦官,与奇后幼时在同村长大,奇后得宠后,被召进皇宫当上了宦官,大受奇后的喜爱和信任,他们相处得如漆投胶,难舍难分。这位宦官叫作何名,就是上文所说的朴不花。朴不花手眼通天,在皇宫内伺候奇后,在外勾结权相,气焰嚣张,炙手可热,宣政院使脱欢,与前面说到的脱驩异,他却曲意趋附,百般巴结讨好,感同百般逢迎,与他们沆瀣一气,作恶多端,成为危害国家的心腹大患。监察御史傅公让等人,联名弹劾,被奇后母子得知后,搁起了他们的奏折,置之不理,反而把傅公让等人一律降职,这就惹恼朝廷里的所有监察官吏,他们提出请求,尽行辞职,如同全员同盟罢工。
治书侍御史陈祖仁上书太子,直言劝告,太子虽是心里很不高兴,奈何已经酿成大祸,不得不据实向皇帝奏报。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这时才得知消息,下令二人暂行辞退。祖仁依然不依不饶,据理力争,竭力反对,要求一定要将二人解除职务,驱逐出朝廷,同台御史李国凤,提出二人应该受到惩处,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不断地接到他们的奏报,心里很不耐烦,怒斥他们聒噪,对他们很不耐烦,竟想将陈、李二人加罪,予以惩处。御史大夫老的沙,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母舅,竭力劝告说台官忠谏,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不应惩处他们,皇帝只得下令将他们二人降职了事。
只有奇后母子,怀恨不已,竟然捏造事实,诬告老的沙。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不忍对老的沙加以斥责,封他为雍王,下令让归国休养,也称得上是对他的母舅手下留情,没有过重的惩处他。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任命朴不花为集贤大学士。老的沙只得愤愤西去,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素来与老的沙相友善,且与中书右丞也先不花有嫌隙,于是也跟随老的沙西赴大同,离开了朝廷。
宫廷密谋篡位顺帝诛杀群臣,果然引发了元朝更大的变故,酿成更大的动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