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穿城而过,河两岸商家林立,人流拥挤,霎是热闹。
从吴宅回苏家的路上,必得过汴河,最便宜的自然是走承平桥。承平桥已有两百年历史,是大江定都汴京时修建的,宽约五丈,长约二十丈有余。
马车行到承平桥上,忽然停了下来。
韵姜是受过惊吓的人,忙慌地抱住苏桐。
苏桐拍拍她的手,莞尔笑道:“傻丫头,你听外头货卖还价之声不绝,想必不会有何危险之事,兴许是路被堵住了。”
呃……韵姜不由羞惭得满面通红,双手赶紧捂住脸。
信哥揭起帘子一角,乐呵呵道:“三娘,是赵小将军在外头,说是有要紧话与三娘说呢。”
赵小将军那是谁,是真正的大英雄,信哥自然不会对他有丝毫防备,相反眼里满是钦佩崇敬之色。
连韵姜都跟着带了笑。
苏桐却是面色一沉,没好气得说道:“我与他并无话说,而且这里人来人往的,不是说话的地方。”
话音刚落,车帘被拉高了些,出现在眼前的是赵恂好整以暇的笑脸:“三娘的意思是要寻个清净地方吗?那咱们去城外,那里人少……”
苏桐不知这人何故纠缠上了自己,十分不悦。
欲待直接回家不搭理他,又怕他跟去家中,叫父亲误会。只好一面起身准备下车,一面满脸的不乐意:“不必,你有什么事,咱们就在桥上快点说完吧。”
他们的马车停在桥上,难免堵住了路,后头早有人喊话过来。
赵恂手一伸,苏桐已被他拉下车,稳稳落在地上。他又回身吩咐信哥先驾车下桥,到下边找个人少的巷子等他们。
承平桥附近本是汴京最繁华的地方,人来车往皆是要从桥上过的。一时间,人群挨挨挤挤,推推囔囔,苏桐不惯这等场面,有些手足无措。
赵恂握住她玉腕,把她带到桥右侧边上。
苏桐欲要挣脱他的手,谁知他抓得甚紧,嘴角噙着笑:“人太多,被撞到了不是玩的,跟我走。”
“你找我究竟何事?你前儿去我家,不是为了致谢,分明是有别的事对吗?”苏桐挨着桥边走,另一边被他牢牢护住。
赵恂转头盯着她的眼睛,似要望到她的心里去,半晌不言语,只是叹息。
苏桐越发疑惑不解。
两人勉强下了桥,赵恂带她沿着小路往河边行去,河畔绿草如茵,杨柳依依,景色极美。晚霞或红或橘,如锦缎般横铺于天边,绚丽多姿。
河面上,或大或小的船只断断续续,不曾停歇。
苏桐只觉此情此景似曾相识,又偏偏一点都想不起来。她抬头看向赵恂,却见他正呆呆看着自己,眼里的是悲痛、难过、忧伤、无奈……她分不清辨不明。
刹那间,心里好似有什么东西化了,丝丝痛楚弥漫开来,淡淡的若有若无。
“你可曾记起我?”他的声音低低的,仿佛耳语,带着历经沧桑后沉淀下来的稳重。
苏桐猛然想起初次见面,他也曾问过类似的话。
他是什么意思?难道自己从前认识他……失忆后把他忘了?可那时自己尚年幼,即便记得又有什么用,左右不过是孩提时代的小事。
她缓缓摇头,耳畔的明珠熠熠生辉,灼痛他的眼。
赵恂很想用手轻轻描画她的眉,她的唇,她的双眼,她的下巴。可他不敢,苏桐那么烈性,定会怒而离开再不肯见他。
“战场上,刀剑无眼,受伤是家常便饭。每每想放弃之时,就记得你哭着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你全都不记得了吗?”
他的一字一句,重重敲打在她心上。
苏桐怔怔得,仔细揣摩这句话里的意思。
她为什么要哭着问他,他们真的认识吗?那是她几岁的时候……她不记得落水之前的事,醒来后也没怎么问过祖母……祖母没了,还有谁能给她答案?
赵恂明白苏桐一定会误会,误会他说得一切发生在她失忆之前,其实那些都是上辈子的事。
可他就是要她误会。
要让她觉得,自己是因为她才去不惜性命上阵杀敌的,要让她以为自己曾深深信任过他,以为他们的关系特别亲近。
他知道这样很卑鄙,可是没有办法,他们之间注定聚少离多。他不能像他们一样,时时能伴她左右,用时间来消磨她对他的爱,用温情来牢牢锁住她。
他甚至来不及让苏桐有机会了解他。
他若不用点手段,他们注定是不相干的人,就此错过。相较起来,反而是上一世他的机会更多些……
他唯一的方法是编造一个属于他们的过往,让她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记起他说过的话,记得有他这么个人,想起他的默默等待和守护。
他不信,她还能心安理得与旁人在一起。
好在苏桐自小生活在钱塘,苏父出仕后,只有她跟着祖母住在祖宅。苏家长房、三房另有宅邸,并不住一起。那时候的韵姜不过是个小丫头,非苏桐心腹,于她的事了解不多,陆媪更是她祖母的左膀右臂。
所以,眼下苏桐身边,无一人真正清楚她年少之事。
他们之间有那样一个完美的开头,她对他还能无动于衷吗?
苏桐确实心中混乱一片,一想,好像确实发生过赵恂所说的事,又一想,她的记忆里根本没有他的一点点影踪。
“你在秦州,我在钱塘,咱们如何认识?”迷乱中,她理出了她的第一个疑问。
“幼年时,家父曾把我送去起点书院进学。不过为了不引人注意,给我改了名儿。你那时常跟着去书院玩,没两次就认识了,总爱跟在后头唤我从安哥哥。”他的表情极其认真,口吻特别真挚。
苏桐还是有点怀疑:“秦州并非没有书院,再者,汴京书院众多,赵将军何必把你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读书,你那时才多大。”
赵恂早提前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赵家的子弟,注定一生都要在战场上度过……不从小锻炼、打磨,养成个纨绔子弟怎么办,不是把自己的性命轻易交出去吗?”
“那我们如何相识的?”他说得一切合情合理,苏桐几乎有点相信了。
“我除了要在书院读书,父亲私下还给我请了个骑射师傅。那次我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受了伤……你见我额头有伤,第二日居然带了药到书院赠我。”他的脸上带着追忆,笑容尤其温暖。
一切似乎合情合理。
按说,赵恂没有理由编个故事出来骗她,这于他又有什么好处呢。而且,他为国为民不惜性命……不该是那样的人。
苏桐心里已有几分倾向他了。
“你或许已忘了,那年冬天,特别的冷,连江南都有不少饿死冻死的人。北狄大举入侵,西戎大兵压境……我要回秦州去了。”赵恂不知不觉已握住苏桐双手,口里低低述道:“你曾许诺,待天下太平那日,就嫁我为妻。
结果,我在边疆,在战场上等来了你许嫁他人的消息……我心痛得几近崩溃,后来胸口中箭,昏迷了整整十数日。”他拉着苏桐的手,覆在自己胸口受伤的部位。
这句话,苏桐的确说过,但不同的是她趁他远在千里之外时一走了之。
她的心总是那么狠,对他尤其狠,她将她所有的心软都留给了那人,余下他们俩的只有狠心绝情。
怎么可能?
苏桐右手微颤,震惊不已,不过她很快冷静下来,抽回手问道:“我那时才多大,如何会说出那种话,你莫要诓我!”
她八岁那年秋天入京,第二年春就落水失忆了,他们即使相识,也是在她八岁之前。
才是个孩子而已,怎么可能对个少年说出要嫁他的话?想想,她都觉得那不像自己为人,除非她失忆前后性格变化巨大。
祖母有次与她闲聊时提过,她小时候不爱说话,比同龄孩子成熟许多……
“你不信我?”赵恂面上是痛苦万分的神色,整个人陷入在回忆里一般痴迷,“霍将军曾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愿效仿于他,是以你才……”
“……这个……是真的吗?”苏桐实在是对那时的自己不知说什么好了,几岁的年纪,居然随随便便就把自己许了出去。
赵恂郑重的点点头。
“那……童言童语,你千万不要当真。是我不好,不该胡言乱语的,你……你不要放在心上。”苏桐几乎要哭了,她当时都做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事。
霞光映照在她身上,给她覆上一层朦胧的光晕,美好得好似不在人间。
晚风吹拂她的碎发,她的一颦一笑,都在挑动他的心弦,两世为人,他仍是为她情难自禁。
“你让我不要当真?”他颇为激动的模样,“我怎么可能不当真……我以为只要我将西戎人全部消灭,就能娶到你。你知道嘛,每每夜深人静之时,想到遥远的江南有个人在等我,便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不怕死,我又怕死,怕我死了你会伤心欲绝,你会另嫁他人。
可是我没想到,你竟会彻底把我遗忘,会与他人一见钟情……你这样对我公平吗?当我得知你与他恩爱有加的时候,我恨不得杀了他。可我不敢啊,我怕让你心痛,怕你像小时候一样哭得不能自已……”
他的声音似绷紧的弦,每一字每一句皆带着深深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