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国春秋 > 二十 再次启程:宋楚的礼待和曹郑的无礼

二十 再次启程:宋楚的礼待和曹郑的无礼(1 / 1)

第二十章再次启程——宋楚的礼待和曹郑的无礼

公子重耳打算在齐国当一辈子宅男,无论别人怎么劝说也不愿意走了,他的妻子齐姜无奈,只好去找狐偃商量,最后大家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这位重耳不是愿意过富足安逸的生活吗,于是大家便在酒席上把他灌醉了,然后众人七手八脚把这位喝得醉醺醺、睡得像死猪一样还打着鼾的公子强行抬上了马车,然后载着这位公子趁着夜色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齐国。过了很久重耳才酒醒,发现自己正躺在颠簸的马车上,他揉了揉眼睛,发现美丽的妻子怎么不见了,温暖的床榻怎么没有了,周围怎么又是狐偃这些人熟悉的面孔,他一下子明白怎么回事了,于是很生气地对狐偃说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想再过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于是操起戈来就要杀他的舅舅。舅犯吓得赶紧跳下车,两人一前一后就像孩子一样追逐。重耳一边拿着戈在后面追一边骂道:“你害我这样,如果我将来事业不成功,我就是吃了舅舅你的肉,恐怕也不能解恨啊!”舅犯一边跑还一边回头揶揄道:“如果您事业不成功,我还不知道要死在哪个荒郊野外呢,到时谁又能与豺狼争着吃我的肉呢?如果事业能成功的话,公子您不也就有了晋国那些最柔脆美味的食物了吗,到时您吃香的喝辣的,我狐偃的肉又腥又臭,您又怎么吃得下去呢?”公子又气又无奈,最后只好乖乖地回到车上,于是这位被齐姜称赞有“四方之志”的公子又重新启程了。根据《史记》的说法,公子重耳在齐国一共呆了五年才出走。至于那位齐姜,西汉的刘向称赞她品行高洁而不轻慢,能够教育君子向善,专门在《列女传》里为她列了一章,还用《诗经》里的句子赞美她“彼美孟姜,可与寤言”,意思是这个女子是可以与之交谈的。还对她称颂道:“齐姜公正,言行不怠,劝勉晋文,反国无疑,公子不听,姜与犯谋,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公子重耳来到了曹国,这个曹国的国君曹共公也与卫国国君一样,不以礼来接待他;这个曹共公好奇心比较强,他听说重耳的肋骨生得和别人不一样,是连成一片的(骈胁),于是准备见识一下这传说中的“骈胁”是什么样的。他把重耳安排在馆舍里,然后趁着他洗澡的时候,偷偷地躲在帘子外面观看(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关于男人偷看男人洗澡的最早记录了),至于他是不是只偷看重耳的肋骨就不清楚了。可能是曹共公在偷看的时候动静太大,结果被重耳发现了,他很气愤,恨不得拿把刀冲出去把外面那个“色狼”给剁了,但他不能发作,毕竟是在人家地盘上,搞不好自己会被杀了。于是重耳只能默默忍受,但这个耻辱他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总有一天他会让这个曹共公尝到偷看别人洗澡的后果的。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听说曹共公偷看重耳洗澡,于是对她丈夫说道:“我看这个公子重耳是个贤人,跟从他的人也都是些国相之才,他们辅佐公子一人,一定能取得晋国的。重耳一旦回到晋国而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就是首当其冲的了,您何不早一点向公子重耳表明自己的不同态度呢?”僖负羁说道:“子言甚善。”于是僖负羁便向公子重耳馈送了一盘食物,并且悄悄地在盘底放了一块玉璧。公子重耳接受了食物,他在盘底看到了那块玉璧,明白了僖负羁的心意,但还是把玉璧退回了。

僖负羁向他的国君曹共公进谏道:“君啊,晋公子现在经过这里,地位与君相当,难道不应该以礼来接待他吗?”曹共公无所谓地说道:“诸侯那些流亡在外的公子也太多了,有谁不经过这里呢?流亡的人都是些无礼的人,我怎么能对他们一一尽礼呢?”僖负羁摇摇头:“臣听说,爱护亲人,尊重贤人,这是政事的主干。礼待宾客,怜悯身处困境的人,这是礼仪的根本。用礼来治理国政,这是国家的常道。失去常道国家就无法建立,这是君您所知道的。国君没有私亲,而是以国为亲。我们的先君叔振,是文王之子,晋祖唐叔,是武王之子,文王、武王的功绩,在于封建了许许多多姬姓的诸侯国。所以文、武二王的后代,世代不废弃这种彼此相亲的关系;现在君您却抛弃了它,这是不爱自己的亲人啊。晋公子十七岁就流亡,他有三位卿相之才的人(谓狐偃、赵衰、贾佗三人)跟从他,可以称得上是贤人了,现在您却蔑视他,这是不尊重贤人啊。说起晋公子的流亡,不可不加以怜悯;将他比作宾客,不可不以礼相待。若抛弃了这二者,就是不礼宾、不怜穷了。守住上天所聚集的财富和民众,应当施行于符合道义的事;符合道义而不予施舍,那么聚敛的财众就一定会缺失了。玉帛和酒食,就像粪土一样,如果热爱粪土,以至于毁坏了三常(政之干,礼之宗,国之常),就会失去君位而丢失聚集起来的财富和民众,这样做是不难的,但恐怕不可以这样做吧?君您好好考虑一下吧!”曹共公笑道:“重耳只是个落魄的公子,就算我对他不礼,谅他也不敢怎样,你还是退下吧。”于是便不听从僖负羁的劝告。僖负羁只能退下,一边在心中暗暗叹道:“哎,总有一天,您恐怕会成为晋公子的俘虏的。”

重耳在曹国呆的这段时间过的很不爽,恐怕只有僖负羁一人对他好,对此他也铭记于心,不久他便离开曹国,继续踏上征程了。公子重耳来到了宋国,这是帝辛(纣王)的庶兄微子启所封的国度,殷商的后裔,子姓,现任国君是宋襄公,春秋时期最具君子风度(先秦时代的“骑士精神”)的国君,被司马迁认为是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他刚刚在泓水战败,正在养伤,他坚持着君子“不能攻击还未列好阵势的敌人,不能伤害已经受过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不靠险要的关隘取胜”的古训,以至被不理解春秋时期作战礼则的后人当成是迂腐。重耳在宋国,与宋国大司马公孙固相处得很好。这个公孙固是宋庄公的孙子,名固,所以称公孙固。他对国君宋襄公建议道:“君啊,晋公子流亡在外十几年,已经由孩子长大成人了,他好行善事而不感到厌倦,像对待父亲一样事奉狐偃,像对待老师一样事奉赵衰,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贾佗。狐偃是晋公子的舅舅,为人仁慈而又富于谋略;赵衰是为晋公子的先君献公驾驭战车的赵夙的弟弟,为人富于文韬而又忠贞;贾佗是晋国公族,为人博闻多识而又恭敬。这三位贤者,是晋公子的左膀右臂。公子平时对他们谦下恭敬,每逢有事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从小到大始终如此、不稍倦怠,这可以说是有礼了吧。从小种下礼的种子,将来必定能够收获回报。《商颂》上说:‘商汤急于尊贤下士,明哲圣德天天上升。(汤降不迟,圣敬日跻)’降,就是有礼的表现了。希望君您好好考虑一下。”这位翩翩有礼的宋襄公听完点点头:“子说的对,我一定好好礼待这位公子。”于是便对重耳礼遇有加,赠给了他八十匹马。

重耳在宋国呆了一阵时间,公孙固对他们建议道:“宋国是小国,新近又陷于困境(指兵败君伤),不足以帮助您们回国,还是改投大国吧。”于是公子重耳便拜别了宋国君臣,一行人又重新启程了。他们来到了郑国,郑国国君郑文公不以礼来相待。这时候郑文公的弟弟、郑国大夫叔詹看到他的国君也学卫侯、曹伯无礼,于是便向国君进谏道:“君啊,臣听说:亲近上天,遵循先君的教训,礼遇兄弟,资助穷困,这是上天所保佑的。现在晋公子有三种福庇,这是上天要引导他了。同姓不能通婚,因为害怕子孙不会昌盛,狐氏一族出自唐叔,狐姬,是伯行(狐突字)的女儿,她生下了重耳。重耳长大后才能出众,虽然逃难离国,但举动得体,长期处于穷困而没有什么毛病,这是他的第一项福庇。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唯独重耳还活着,虽然遭到陷害而流亡在外,但晋国国内却一直不安定,这是公子的第二项福庇。晋侯每天都承受民众的怨恨,国内国外都抛弃他;而重耳每天都成就着德行,有狐偃、赵衰等人为他出谋划策,这是重耳的第三项福庇。《周颂》上说:‘上天生成了高高的岐山,大王(古公亶父)将它大大地扩展。(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就是扩大的意思;扩大上天所生成的,这可以说是亲近上天了。晋、郑是兄弟之国,我先君武公和晋文侯曾同心协力,匡卫周室,辅佐平王,平王慰劳而感激他们,赐给他们盟信,说道:‘世世代代互相扶持。’如果说亲近上天,则获得三种福庇的人,可以说是扩大了上天所成了;如果说遵循先君的教训,则文侯的功劳,武公的业绩,可以称得上是前训了;如果说礼遇兄弟,则晋、郑两国的同姓之亲,再加上平王的遗命,可以称得上是兄弟了;如果说资助穷困,则晋公子从小到大流亡在外,乘车周历于各诸侯国,这可以称得上是穷困了。抛弃这四种美德,会招致上天的祸患,这样做恐怕不行吧?请君您好好地考虑一下吧。”见郑文公没有听从,于是这个叔詹心一横,又谏道:“如果君您不能礼待他,那么就请杀了他。俗话说:‘黍稷无法生长,就不能开花。黍不能长成黍,就不能茂盛。稷不能长成稷,就不能繁育。种什么得什么,这是没有疑问的,唯有立德才是它的根基。’”意思是要郑伯斩草除根,不要让重耳成气候,但是郑文公还是没有听从。叔詹见郑伯不肯听从他的劝告,既不礼待重耳,也不杀他,只好退下,一边暗暗地叹道:“国君不听从我的劝告,将来一定会招致祸患的。”

于是重耳离开郑国,一行人又来到了南方的楚国。楚国,其王族芈姓熊氏,这是一个巫风浓厚、民风浪漫的国家,根据楚人的说法,他们的祖先是颛顼高阳氏。根据传说,高阳氏有个后代叫陆终,他娶了鬼方氏之妹,叫做女嬇,这个女嬇怀孕了三年而不生,后来用刀剖开她的左胁,生下三个孩子,分别是昆吾、参胡和彭祖;又用刀剖开她的右胁,也生下三个孩子,分别是会人、曹姓和季连,这个最小的季连就是楚国的祖先。季连的后代叫鬻熊,鬻熊曾率族人事奉文王,鬻熊生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被周成王封为楚子,于是便建立了楚国,他和鲁公伯禽、卫康伯、晋侯燮、齐丁公共同事奉康王。楚国到楚子熊通的时候,因为被周王无视,这位熊通很生气地说道:“你们中原人不就是看不起我是个蛮夷吗?既然这样,那老子不和你们玩了!”于是便霸气地僭号称王,自己给自己加了王号,与周室分庭抗礼,从此楚国便不再承认周室赐给他的子爵封号了,这个熊通就是历史上的楚武王。楚武王和楚文王父子两代在南方大肆开疆拓土,大启群蛮,楚国开始强大起来。现任的国君楚成王,名恽,是楚武王的孙子、楚文王的儿子,他弑杀了他哥哥楚堵敖而践位为君。

楚成王以周室款待诸侯之礼款待重耳,在宴会上九次向他献酒(九献,这是上公之享礼),庭中陈列的礼物数以百计,重耳想要辞谢楚王的好意,舅犯说道:“这是天命,您还是接受吧。对一个流亡之人竟以国君之礼进献他,对一个地位不相称的人竟像对待国君那样陈设礼物,如果不是上天,又会是谁让楚君有这样的想法呢?”宴会之后,楚成王笑着问公子重耳:“您如果能够回到晋国,将会用什么来报答我呢?”公子再拜稽首说道:“美女、宝玉和丝帛,君您有的是。鸟羽、旄牛尾、象牙和犀皮革,都是您的土地上出产的。那些流传到晋国的(其波及晋国者,‘波及’一词出处),都是君您剩下来的,我又能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成王笑笑道:“即便如此,不谷(楚王谦称)还是愿意听听您有什么想法。”重耳拱手道:“要是托您的福,我能回到晋国,若有一天晋、楚两国治兵(古时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称为治兵,这里是婉言作战),在中原相会,我愿意后退三舍避让您(‘退避三舍’的出处,三舍为九十里)。如果这样还得不到您的宽大,那我唯有左手执着马鞭和弓,右边挂着弓囊箭袋,与君互相驰逐、较量一番了。”楚成王听完笑了笑,他就喜欢重耳这种说话不卑不亢的英雄。

这时候楚国的令尹成得臣不愿意了,他从重耳的话中听出了他的不一般。成得臣,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因担任楚国令尹(相当于后世的丞相),所以被称为令尹子玉。他是令尹子文的弟弟,令尹子文就是斗谷於菟,斗氏,名谷於菟,字子文;在古楚语中,乳称为谷,虎称为於菟,因他小时候被丢弃在云梦泽,被老虎哺育过而得名。斗氏和成氏出自若敖氏,若敖氏是楚王族的分支,以楚子熊仪的称号“若敖”为氏。令尹子玉向楚王进谏道:“请杀掉晋公子。如果不杀他,他一旦回到晋国,一定会对楚军造成忧惧。”成王说道:“不行。楚军会忧惧,那是我不修德行的缘故;我自己不修德行,杀了他又有什么用?若上天保佑楚国,谁又能对楚国造成忧惧呢?如果上天不保佑楚国,那么冀州之土(指晋国),难道就不会出现其他贤明的君主吗?而且晋公子为人通达而又富于文辞,虽处在穷困之中,说话也不逢迎谄谀,又有三位卿相之才侍奉他,这是上天保佑他啊。上天要让他兴起,又有谁能废绝他呢?”子玉又谏道:“既然这样,那么请把狐偃扣留起来。”楚成王摇摇头:“不行。《曹诗》上说:‘他那个人啊,不能长久地享受优待。(彼其之子,不遂其媾)’这是在指责一个人的过失。明知是过错还要去效仿,那就错得更甚了。效仿错的行为,这不符合于礼啊!”于是便没有听从子玉的建议。

最新小说: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霓裳铁衣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公主万福 我的女友是诡异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催昭嫁 三国美色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