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国春秋 > 廿一 和乐优雅:宴会之上翁婿间的诗经对唱

廿一 和乐优雅:宴会之上翁婿间的诗经对唱(1 / 1)

第二十一章和乐优雅——宴会之上翁婿间的诗经对唱

且说当初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时候,大夫辛有到了伊川这个地方,看见一个披散着头发在野外祭祀的人,披发而祭,让他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戎地,于是感叹道:“不到一百年,这里将变成戎人居住的地方了!它的礼仪已经先消失了。”果然,在晋惠公十三年的秋天,秦、晋两国将陆浑之戎迁到了伊川,这块原本属周室控制的地方,便被戎人占据了,周王室这个衰落的“天下共主”本来控制的范围就不多,现在便又可怜地缩水了,还让戎人威胁到了腹地。且说晋太子圉在秦国当人质,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现在他听说父亲病重,而晋侯在国内还有好几个儿子,于是对他的妻子怀嬴说道:“我的母家在梁国,而梁国已经被秦国灭亡了(晋惠公十年,秦灭梁),我在国外被秦国轻视,在国内又没有援助。君父假若一病不起,我害怕那些大夫们会轻视我,而改立别的公子。”于是准备逃回晋国,他对妻子问道:“您愿意跟我一起回去吗?”怀嬴说道:“您是晋国的太子,却屈居在秦国,您想要回去,不也是很应该吗?寡君让婢子侍候您,为您捧着手巾梳子,这是为了使您安心。如果我跟从您回去,就是舍弃了君命了。我不敢跟从您回去,但也不敢泄露这件事的。”于是太子圉就独自逃回了晋国。太子圉从惠公八年来到秦国,到惠公十三年逃回去,一共经历了六年(古人算年数把头一年也算上),这正应验了当初献公嫁伯姬的时候,史苏的预言了。

且说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那个王子带,因为叛乱逃奔到了齐国,在齐国一呆便呆了十年。这时候周大夫富辰对周襄王建议道:“王啊,请把大叔(叔带)召回来吧。《诗》上说:‘和他近邻相处好,姻亲才能甚和乐。(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我们兄弟都不融洽,哪里又能埋怨诸侯的不和睦呢?”周襄王经历了这么多年,气也消了,他听到富辰这么说,很高兴,于是便把王子带从齐国召回了京师,没想到这却为王子带后来的再次叛乱埋下了伏笔。

且说公子重耳在楚国,秦穆公因为太子圉擅自逃回晋国,大怒,便派人来楚国召请重耳,想帮他回国夺位。楚成王对重耳说道:“楚国僻远,要经过几个国家才能到达晋国。秦国则和晋国接壤,而且秦君是个贤人,您就努力地去吧!”于是楚成王便用厚礼欢送重耳去秦国。重耳来到了秦国,秦穆公很喜欢重耳,把五个宗族女子嫁给了他,其中包括太子圉的妻子怀嬴。公子重耳让怀嬴捧着倒水的匜给他浇水洗手(沃盥),根据当时的婚礼,正妻入室,陪嫁小妾(媵御)要捧着匜,让新人行沃盥之礼。公子洗完手后,也不擦干,直接很不礼貌地挥手把水甩干,水珠都洒到了怀嬴的身上。这位极有个性的怀嬴很生气地说道:“秦、晋两国是同等的国家,你为什么如此轻视我?”重耳很害怕,于是脱去上服(降服),将自己囚禁起来,以听候处理。秦穆公会见公子重耳,很委婉地对他说道:“寡人嫁给您的女子中,她(怀嬴)是最有才能的。以前子圉辱居于此(当人质)的时候,她是作为嫔嫱的,我现在想让她与您成婚,但害怕她会遭受到不好的名声,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不妥的了。我不敢将她以正式的婚配之礼嫁给您,而是以陪嫁的身份送到您身边,这是因为我喜欢她的缘故。公子这次降服受辱,是寡人的罪过。您要怎么做,完全听凭您的意见。”

公子重耳想拒绝,他的谋士胥臣(后来封在臼邑,担任司空,也称臼季、司空季子)谏道:“同姓为兄弟,黄帝的儿子有二十五人,其中同姓的只有二人而已,只有青阳与夷鼓都为己姓。青阳是方雷氏的外甥,夷鼓是彤鱼氏的外甥。同父所生而异姓的,四个母亲所生的儿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的儿子,一共别为二十五宗,其中得姓的有十四人,一共十二个姓,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其中只有青阳和苍林氏的德行配得上黄帝,所以都为姬姓。德行相同竟是这样难啊。昔者少典娶有蟜氏,生下黄帝、炎帝;黄帝在姬水长大,炎帝在姜水长大。长大后德行不同,所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二帝动用军队互相攻伐,这是因为德行不同的缘故。姓不同则德行不同,德行不同则类别不同。类别不同即便关系亲近(意思是不同姓但有亲戚关系,比如重耳和怀嬴),男女可以互相婚配,为的是繁衍后代。姓相同则德行相同,德行相同则心相同,心相同则志向相同(‘同志’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志向相同即便关系疏远(同姓但无亲戚关系),男女也不可以婚配,这是害怕亵渎了恭敬之情。亵渎就会产生怨恨,怨恨就会产生灾祸,灾祸产生就会消灭同姓。所以娶妻要避开同姓,这是害怕祸乱灾难。所以德行不同可以合姓而婚,德行相同可以合义而亲。义可以产生利,利可以增进同姓的利益。姓和利互相连续,相成而不离散,这样才能保持稳固,守住土地和房屋。现在您和子圉,就像道路上的陌生人一样,迎娶他所抛弃的人,以成就返国的大事,不也是可以吗?”重耳不敢专断,于是又请教他的舅舅子犯。

重耳向舅犯问道:“您觉得怎么样呢?”狐偃说道:“将要夺取他的国家,娶他的妻子又有什么呢,只管听从秦国的吩咐吧。”重耳又问赵衰:“您觉得如何呢?”子余说道:“礼书上说:‘将要向别人请求,必须先接受别人的请求。想要别人爱自己,必须先爱别人。想要别人听从自己,必须先听从别人。对别人没有恩德,却想有求于人,这是罪过。’现在您要跟秦国联姻以服从他们,接受他们的好意以示爱他们,听从他们以使他们对您施恩德。尚且害怕不能这样,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于是重耳听从了众人的意见,以正式婚礼迎娶怀嬴,向秦国纳聘礼,并且举行亲迎仪式。

有一天,秦穆公要设宴款待他的女婿重耳,重耳让舅舅子犯随从,当时的贵族在宴会、交际上要讲究各种繁文缛节,彰显优雅风度,往往还要赋诗吟颂,这个舅犯出谋划策在行,但是对这些礼节的东西不是很懂,怕会辱没了君命,于是推辞道:“我不如衰那样有文辞,请公子您还是让衰随从吧。”于是重耳便让赵衰随同前往。秦穆公用款待国君的礼节来招待重耳,赵衰做宾相,完全按照宾礼进行。宴会结束后,秦穆公对他的大夫们说道:“举行礼仪而不善始善终,是耻辱;内在的思想和外貌不相称,是耻辱;外表华丽而内里空虚,是耻辱;不衡量自己的能力而滥施恩德,是耻辱;施德于人而不能助人成功,是耻辱。这些羞耻之门不关闭,是不足以立国的;不这样,对外用兵就会一无所成。你们这些大夫可要谨慎了!”

于是在第二天举行的宴会上,双方以一种非常美妙优雅的诗经吟唱的方式进行交流,这也是《国语》里关于重耳在秦国期间的记载中最为有趣的一幕。在宴会上,秦穆公用雅言赋起了《小雅》里的《采菽》篇,根据周礼,这是天子赐诸侯命服时所用的音乐,命服就是诸侯受天子赐命所穿的礼服。随着雅乐的响起,秦穆公缓缓地唱起诗篇,当他唱道:“君子来朝,何赐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君子啊您来朝见我,我将以什么来赐予您呢?即便没有东西可以送给您,姑且送您辂车和驷马吧。)”赵衰按照礼节让重耳下堂拜谢(降拜),秦穆公也下堂辞谢回礼。子余说道:“君以天子接待诸侯的礼遇来招待重耳,重耳怎么敢有苟安的想法呢,岂敢不下堂拜谢呢?”于是拜谢完毕后又登堂,子余让重耳赋《小雅》里的《黍苗》篇,随着音乐响起,公子也缓缓唱起诗篇,里面有两句是:“芃芃黍苖,阴雨膏之。(茂盛生长的黍苗啊,是好雨对它及时的滋养。)”子余说道:“重耳仰望君您啊,就像黍苗盼望着阴雨。如果承蒙君您的庇护滋润,使他能成长为嘉谷,奉献给宗庙,这是仰赖君您的力量啊。君若能发扬光大先君的荣耀,向东渡过黄河,整顿军队以复兴周室,这是重耳的愿望啊。重耳若能获得君所成的恩德而得以回国祭祀宗庙,使得他能够主导晋民、成就封国,难道还能不惟命是从吗?君若放心大胆地任用重耳,那天下的诸侯,还有谁敢不战战兢兢地听从您的命令呢?”秦穆公赞叹道:“这位公子将会获得这些,哪里只是寡人的功劳呢?”于是秦穆公这位重耳的姐夫兼岳父又赋起了《鸠飞》,这是《小雅?小宛》里的首章,他随着节拍缓缓地唱道:“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小小的斑鸠啊叫不停,它高高地飞上了天。我的心忧伤啊,想起了往昔的那个人。一直到天亮我都未能入眠,因为我的心中想着两个人。)”唱到这里穆公流泪了,他怀念他的亡妻、重耳的姐姐穆姬,也心怀眼前的公子重耳,帮助这位舅子回国,也是昔日他妻子的夙愿啊。于是,重耳也随着音乐赋起了《小雅》里的《沔水》,当他唱道:“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满满的河水流啊流,百川汇聚归入海。)”这是在表明他回国后一定会朝事秦国的心志。秦穆公很高兴,随之又赋起了《小雅》里的《六月》,里面第一章唱道:“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周王命令我出征,为了匡卫王的国。)”,第二章又唱道:“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周王命令我出征,为了辅佐我天子。)”,第三章又唱道:“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恭敬对待打仗事,为了安定王的国。)”赵衰在一旁高声喊道:“重耳拜谢恩赐!”于是让重耳下堂拜谢,秦伯也依礼下堂辞谢。子余说道:“君您把辅佐天子、匡卫王国的使命交托给了重耳,重耳怎么敢有怠惰之心,怎么敢不遵从有德者的命令呢?”秦伯很赞赏赵衰这个人的礼节和辞令,宴会在一片其乐融融、优美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着,翁婿二人一唱一和,互相钦佩赞赏、其乐泄泄。于是秦伯和晋公子两人便通过这种优美典雅的赋诗吟唱的方式达成了政治上的交易。

最新小说: 三国美色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霓裳铁衣 公主万福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我的女友是诡异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催昭嫁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