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国春秋 > 三十 伐郑分田:烛武、叔詹和重馆人的故事

三十 伐郑分田:烛武、叔詹和重馆人的故事(1 / 1)

第三十章伐郑分田——烛武、叔詹和重馆人的故事

文公七年的九月初十甲午日,晋文公联合他的岳父秦穆公率兵包围了郑国的都城,晋侯指责郑伯当年在他流亡的时候对他无礼,并且“贰于楚”,就是亲近楚国,对晋国怀有贰心,因此要出兵教训他这个小弟。晋军驻扎在郑国的函陵,秦军则驻扎在郑国的汜水南面。郑都被晋秦二国的大军包围,形势岌岌可危,郑国大夫佚之狐向国君郑文公建议道:“君啊,国家危殆了!当下之计,唯有派烛之武去见秦君,他这个人善于辞令,必定能劝退敌军的。”郑文公听完点点头,反正现在国家危急,且不管烛之武这个人才能如何,反正是大臣推荐的,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请烛之武去履行使命,但是烛之武拒绝了,这位年纪老迈的大夫有点酸溜溜地说道:“臣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已经老了,更没有能力做什么了。”郑文公听完有点惭愧,于是请求道:“我没有能及早任用您,到现在危急关头才来求助您,这是寡人的过错。但是郑国灭亡,对您也没有好处啊!”烛之武见国君言辞恳切,只好同意了。于是在夜里,这位智勇双全的烛之武让人用绳子将他从城墙上吊下去,然后只身一人跑到秦营去见秦穆公,对这位国君说道:“秦晋二国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君您有好处,那就斗胆以此来劳烦您的手下人。可是越过别的国家而以远方的土地作为边邑,您也知道这是很难的,哪能因灭亡郑国而使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实力增强,就意味着您的实力减弱,如果留下郑国作为通往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东道主’一词出处),使者往来的时候,可以为其供应缺乏的物资,这样对您也没有什么坏处啊。”烛之武见秦伯若有所思,于是继续说道:“况且君您曾经给过晋君(晋惠公)恩惠,而晋君也答应给您焦、瑕二地作为回报,可是他早上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来防御您了,这您也是知道的(又在提晋惠公的旧事,可见这家伙伤秦伯也够深的)。晋国难道有感到满足的时候吗?等到它将郑国作为东边的边界,肯定又要往西边开拓疆界了;如果不损害秦国,他又从哪里取得土地呢?损害了秦国却使晋国得利,这恐怕不是您愿意看到的吧?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烛之武的游说很有意思,他的目的是要保住郑国,但是话语中却处处为秦国着想,并处处晓以利害,既照顾了秦伯的面子,也让他认识到郑国和秦国的唇亡齿寒的关系,从而使他为了保住自身而主动放弃进攻郑国,这种巧妙的说辞是很值得后人借鉴的。

我们的老朋友秦穆公听完烛之武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与郑人订立盟约,并让杞子、逢孙和杨孙三位秦国大夫留下来帮助郑国戍守,然后自己率领着军队,和晋国招呼也不打一声就回国了。晋国人听闻秦国私自与郑国结盟并撤退,都很气愤,狐偃更是向文公请求追击背盟的秦军,但是文公摇摇头说道:“不行啊!如果没有秦伯这个人的出力帮助,我是不会有今天这个地位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帮助却反过来伤害他,这是不仁;失去了所结交的盟友,这是不智;用矛盾冲突来代替团结一致,这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也撤围返国了;晋文公的隐忍和顾全大局,使得秦晋关系得以继续维持,但也说明了当时所谓的同盟有多么脆弱,连秦国这种有姻亲关系的盟友尚且不可靠,更何况其他的呢。这便是“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

《国语》里记载了另一则郑国贤臣的故事,晋文公以郑伯曾经无礼于晋而率兵攻打郑国,摧毁了城上的女墙,郑伯见形势岌岌可危,于是便派人带着名贵的宝物来请求与晋国讲和,但是晋侯拒绝了,忿忿地说道:“把詹交出来,我就撤军回国!”大家还记得吗,当年文公流亡途经郑国的时候,郑伯对他无礼,当时郑伯的弟弟叔詹曾劝他礼待公子,但是郑伯不听,于是叔詹又劝他杀了公子以绝后患——晋文公只记住了人家后半截的坏,却没有记住人家前半截的好。叔詹听说文公要他的人,于是便向国君请求前往,但是郑文公知道弟弟去了一定难逃一死,便不允许他去。忠诚的叔詹坚决请求道:“如果用我一个臣子的命可以赦免百姓而安定社稷,君又对我有什么可爱惜的呢?”郑文公为叔詹的忠心所感动,于是无奈地答应了,把弟弟交给了晋人。晋侯见他的“仇人”叔詹终于被送上门来,于是下令将他烹了(烹刑,古代一种残酷的刑罚,将人放在大鼎里面活活煮死)。叔詹见自己要死了,一点也不慌张,而是非常从容地对晋侯说道:“君啊,臣希望把心中的话说完了再死,这原本就是我的心愿。”晋文公有点好奇,于是说道:“你有什么话就说吧。”叔詹不紧不慢地说道:“上天对郑国降下了祸患,使得郑国犯下了和曹伯偷看肋骨一样的罪行,这是抛弃了礼仪,违背了宗亲关系。臣曾劝郑君说:‘不可。晋公子为人贤明,他的左右都是当卿的人才,如果他回国复位,在诸侯中得成大志,那么郑国必然遭遇祸患而无法赦免了。’现在祸患已经来临了!我当初尊崇您的贤明,预先觉察到祸患而加以遏制,这是明智;现在则要牺牲自身而救赎国家,这是忠诚!”这位君子说罢便慷慨赴刑,他两手扶着鼎耳而大声呼喊道:“从今以后,秉持着明智和忠诚而事奉国君的人,下场都将和詹一样了!”晋文公听完大受感动,于是下令赦免了这位忠勇有节的君子,并且送给他丰厚的礼物而释放他回国了。叔詹因为这件事而大受郑人尊崇,被郑伯任命为将军。

且说郑文公有个儿子叫兰,关于他的出生有一个浪漫的故事——当初,郑文公的贱妾燕姞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使(上天的使者)送给自己一支兰花,说道:“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我要把兰作为你的儿子,因为兰的香气在全国排第一(‘兰有国香’),佩戴着它,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样爱你。”说完天使就消失了。不久,郑伯来见燕姞,送给了她一支兰花并且和她上床。燕姞对郑伯说道:“君啊,妾不才,侥幸怀上了孩子,如果别人不信,敢请把兰花作为信物好吗?(‘征兰’)”郑文公说道:“好的。”于是十个月后燕姞果然生下了一个儿子,郑文公便为他取名“兰”,这便是“燕姞梦兰”的典故,也叫“燕梦征兰”,后人也用“征兰”来形容人有贵子。

后来郑文公驱逐群公子,这位公子兰逃亡到晋国,并且跟随着晋侯的这次伐郑行动,但他请求不参与对自己国家的包围,晋侯同意了,让他在晋国东部边境待命。郑国大夫石甲父(也叫石癸)与众人商议道:“我听说姬姓和姞姓婚配,其子孙一定会繁盛。姞,是吉人的意思,后稷的元妃就姓姞。现在公子兰这个人,就是姞姓的外甥,上天也许要使他光大,必定会当上国君,他的后代必定繁盛。我们先接纳他回国,这样就可以得到极度的宠幸。”于是便与孔将鉏、侯宣多一起将公子兰迎接回国,在郑国的祖庙大宫里盟誓然后将他立为太子,并以此与晋国讲和。这位公子兰就是后来的郑穆公,他因兰花而生,也因兰花而死,根据《左传?宣公三年》的记载,郑穆公病了,感叹地说道:“兰花死了,我大概也要死了吧?我是因着它而出生的啊!”于是割掉了兰花,然后就死去了。这位郑穆公梦兰而生、刈兰而卒的传奇故事,为春秋时代的历史添上了几分浪漫而又伤感的色彩。

这年冬天,周襄王派周公阅前往鲁国聘问,而鲁僖公则依礼派弟弟东门襄仲前往成周报聘,又顺路去聘问晋国,这是自春秋以来鲁国第一次聘问晋国,所以叫“初聘”。且说晋文公诛无礼而伐曹,削其地以分赐诸侯,鲁僖公派臧文仲前往请田,途中住宿在鲁国的重邑这个地方的馆舍。馆舍的看守人见臧文仲一点也不紧张,于是告诫道:“晋国刚刚称霸而想安定诸侯,所以削减有罪之国的土地以分赐诸侯。诸侯没有不盼望分到土地而想要亲近晋国的,他们都将因此而争先恐后;晋国就算不以诸侯原本的等级次序来分地,也一定会亲近先到达的人,吾子(对对方的尊称)不可以不速速起行啊。鲁国等级尊贵而又抢先到达,这样诸侯还有谁敢企望与鲁国相比呢?如果您还稍稍歇息,恐怕到时会来不及了。”臧文仲觉得馆人说的有道理,机会稍纵即逝,时间不会等人,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抓紧前往。晋文公八年、鲁僖公三十一年的春天,臧文仲代表鲁国接受晋国分给的曹田,所获得的土地果然在诸侯中最多,从洮水以南,往东直到济水,这一片区域都是鲁国分到的曹国土地,也叫“济西之田”。臧文仲得地而返,向鲁僖公复命,同时为那位重馆人请功说:“君啊,我们分得的土地那么多,是因为重馆人的功劳。臣听说:‘一个人的善德彰明昭著,即使身份低贱也应予以奖赏;一个人的恶行出现征兆,就算身份高贵也要给予惩罚。(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衅,虽贵罚也。)’现在馆人凭着一番话就帮助我们开辟了疆界,他的功劳再显著不过了,请君您奖赏他吧。”僖公为鲁国有这么贤明的臣子和出色的仆隶感到高兴,于是把馆人从仆隶的行列中提拔出来,赐给他爵位,列为大夫。鲁国既已分得曹国的土地,便派东门襄仲前往晋国,拜谢取得的曹田。

最新小说: 霓裳铁衣 三国美色 我的女友是诡异 公主万福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催昭嫁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