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国春秋 > 卅一 君臣之间:晋文公和他的臣子们的故事

卅一 君臣之间:晋文公和他的臣子们的故事(1 / 1)

第三十一章君臣之间——晋文公和他的臣子们的故事

且说晋文公手下有一位大夫,名郑,是一位贤能之士。有一次晋国遭遇饥荒,文公向这位郑请教道:“子啊,请问用什么来救济饥荒呢?”郑略加思索,拱手答道:“要用信。”文公很好奇,于是问道:“要怎么个用到信法?”郑说道:“在君心上要讲信,尊卑名分上要讲信,政令上要讲信,民事上也要讲信。”文公问道:“那按这样做了又会怎么样呢?”郑回答道:“在君心上讲信,则美好的和丑恶的不相混淆;在尊卑名分上讲信,则上下级之间不互相侵犯;在政令上讲信,则不会误时废功;在民事上讲信,则民众从业就各得其所。这样一来,民众就会了解君心,即使贫困了也不害怕,富裕的拿出储积的财物用来赈济,如同往自己家里送一样,这样还有什么匮乏的呢?”晋文公很赞赏郑的一番言论,于是将箕地封予他作为采邑,郑便以箕为氏,称为箕郑,也叫箕郑父。再来说一下贤臣赵衰,他曾经拒绝了文公任命他为卿而谦让给了别人,后来上军将狐毛去世,文公又想让他当卿,但是赵衰拒绝了,这位礼让的谦谦君子说道:“城濮之役,先且居(先轸之子)辅佐治军干得很好,有军功的应该得到奖赏,以正道奉事国君的应该得到奖赏,能完成自己职责的应该得到奖赏。先且居理应得到这三种奖赏,不能不加以重用。而能与臣相比的,还有箕郑、胥婴、先都这三位大夫呢。”文公于是听从了赵衰的话,把先轸之子先且居任命为上军将。晋文公很赞赏赵衰的品行,感慨地说道:“赵衰多次谦让,他所让的,都是些社稷的得力捍卫者;废除了谦让,就是废除了德行啊!”

晋文公决定重用这些国家的贤臣,于是在文公八年的秋天,他在清原这个地方检阅军队,即“清原之蒐”,以抵御狄人为名,在原中、上、下三军之外,又建立新上、新下二军,合称“五军”,任命赵衰为新上军将,箕郑为新上军佐,胥婴为新下军将,先都为新下军佐。于是晋国的“三军六卿”便变为“五军十卿”。不久,上军佐狐偃去世,上军将先且居请求文公任命一位副将,文公说道:“赵衰多次谦让而不失礼义。让,就是推举贤才;义,就是推广德行。德行得到了推广而贤才到来,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请让赵衰辅佐您吧!”于是文公把赵衰由新上军将提升为上军佐,辅佐先且居。

且说下军佐胥臣,他因封邑在臼,担任司空,也叫臼季、司空季子,这位被赵衰誉为“多闻”的贤臣,有一次与晋文公讨论读书的问题,原来文公向他学习读书,学了三天,觉得要按书上说的做有点难,于是抱怨道:“书上所说的我连一点也做不到,但了解的东西倒是一大堆。”胥臣听完笑笑道:“虽然这样,但是多了解些东西,以等待有才能的人来实行,岂不比不学习好吗?”文公听完点点头。又有一次,晋文公与胥臣讨论教育的问题,原来文公想让大夫阳处父担任儿子欢的老师,怕有不妥,于是向胥臣请教:“我要让阳处父做欢的老师而教导他,请问能教育好吗?”胥臣听完说道:“这主要取决于欢本身。”然后列举了一些残疾人的例子来做类比(这种举例方式挺奇怪的,不过却通俗易懂),说道:“脊椎强直的人(蘧蒢)不能让他俯身,驼背的人不能让他仰视,矮小人种(僬侥)不能让他举重物,个子矮的人不能让他攀高,瞎子不能让他看东西,哑巴不能让他说话,聋子不能让他听声音,愚昧无知的人不能让他出主意。”胥臣列举完了例子,接着说道:“本质好而又有贤良的人教导,就可以期待他有所成就;如果本质邪恶,教育根本无法进入他的内心,还如何使他为善呢?臣听说,从前太任怀有文王的时候身体没有变化,有一次在厕所小便的时候就生下了文王,没有任何痛苦。文王不让母亲增添忧虑,无需教导他的保傅多操心思,未让师长感到烦扰,事奉父王不让他生气,对弟弟虢仲和虢叔很友爱,对两个儿子管叔和蔡叔很慈惠,为自己的妻子太姒(周武王的母亲)做出榜样,与同宗的兄弟也很亲近。《诗》上说:‘为己妻子做表率,进而及于诸兄弟,以此治理家与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样就能任用四方的贤良来辅佐自己。等到文王即位,有事便咨询八位虞官,有问题便与虢仲、虢叔商量,听取闳夭和南宫适的意见,又诹访蔡公、原公、辛甲和尹佚四位太史,再加上有周公、召公、毕公和荣公的辅佐,从而使百神安宁、万民安乐。所以《诗》上说:‘孝敬宗庙里的先公,神灵就无所哀痛。(惠于宗公,神罔时恫。)’像这样,那么文王的才德就不单单是教诲的力量了。”

晋文公听到这里,说道:“这样说来,教育就没有什么益处了吗?”胥臣摇摇头:“为什么要有文采呢?那是为了增益本质,使本质更加美好。所以人生下来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进入正道。”文公于是问道:“那么对之前所说的八种残疾人要怎么办呢?”胥臣回答道:“那要看看官吏之长如何因才而用了。驼背的人让他敲钟,脊椎强直的人让他戴上玉磬,矮子让他表演攀缘矛戟之柄的杂技,瞎子让他演奏音乐,聋子让他掌管烧火,愚昧无知的、哑巴的和矮小人种,官吏之长认为不能因才而用的,就将他们充实到荒瘠边远的地方。”胥臣最后总结道:“所谓教育,就是根据内在的性能、本质而加以因势利导,就像河川有它的源头,迎它到江河里然后让它汇成大流。”这就是胥臣关于教育的一番见解,他提出了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受教者本身的资质,施教者只是作为一种引导者的身份存在,若受教者本身资质良好,则加以因势利导就可以使之成材,就像河川的源头汇入大流一样自然,所以教育的本质在于根据受教者不同的资质特点而加以引导增益,这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很类似,但比孔子的理论要早了一百多年。

这位“多闻”的胥臣不单是个出色的教育家,而且还善于发现、推举贤才。大家还记得吗,当初文公回国即位的时候,惠公时期的旧臣郤芮曾联合吕甥想要谋弑他,结果事泄被杀,他的儿子郤缺因此被牵连,被剥夺了封邑而降为庶人,沦为在冀邑的野外种田的农夫。后来,胥臣有一次出使路过冀地,在冀的郊外住宿。他闲来无事出外散步,在田间漫步的时候,远远望见一位农夫正在田中锄草,他的妻子过来为他送饭,夫妻二人态度恭敬,彼此之间像对待宾客一样有礼(成语“相敬如宾”就是从这个典故来的),完全不像一般的粗野的农人。胥臣很好奇,于是上前询问,得知这个人原来就是郤芮的儿子郤缺。胥臣为郤缺夫妻间的相敬如宾所感动,认为这种隐没于田间仍待人如此谦恭有礼、保持着君子风度的贤士不应该被埋没,于是带着郤缺一起回去。在向国君汇报了完成使命的情况后,胥臣把郤缺推荐给了文公,说道:“臣得到了一位贤人,冒昧地向您报告。”文公得知是郤缺,他想到这个人是曾要谋害自己的罪臣郤芮的儿子,有点不高兴地说道:“你凭什么认为他是贤人呢?”胥臣回答道:“因为臣亲眼见到他和妻子二人在田间都不忘恭敬。恭敬,是德行的集中表现;能够恭敬的人,必定有德行,有德行就可以用来治理民众,请君任用他吧!臣听说,出门的时候态度恭敬好像会见宾客,承事的时候态度谨敬如同参加祭祀,这是仁爱的准则。”文公还是摇摇头:“可是他的父亲有罪,我还可以用他吗?”胥臣回答道:“作为国家的贤良之才,应该不计较他前辈的罪恶。舜因为鲧的罪行而诛杀了他,但在举拔贤才的时候却起用了鲧的儿子禹;管敬仲是齐桓公的仇敌,最终却被任命为相而辅佐桓公称霸。《康诰》上说:‘父亲不慈爱,儿子不孝敬,兄长不友爱,弟弟不恭敬,这是与别人无关的。(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诗》上说:‘采蔓菁啊采萝卜,不因根恶而舍弃。(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挑选好的地方就可以了。”晋文公听从了胥臣的建议,接见了郤缺,任命他为下军大夫。胥臣从郤缺与其妻子在田间相敬如宾的平凡细节中看出了这个人的不凡德行,确实是有慧眼识人之才;而他以舜殛鲧用禹、齐桓公任管仲为相的例子,力劝文公不计前嫌任用郤缺,不要因父恶而弃贤才,这说明他是一位思想开明的政治家,不因一人之恶而掩盖了别人的德,这样贤德之才才能各尽其用,不至于因“政治原因”而被埋没了,成为掩埋于沙堆里的金子,虽有璀璨光芒却无从发散,只能独自黯淡。

再来说一下晋国老臣郭偃,他不单是一个精通卜筮的卜官,对于为政之道也有独特的辩证看法。有一次晋文公与他聊天,向这位老臣慨叹道:“哎,一开始,我以为治理国家是容易的,现在才知道也很难啊。”郭偃的回答很简单也很深刻:“当您以为容易的时候,那么困难就要来了;当您以为困难的时候,那么容易就要来了。”意思就是,治理国家,当以为容易而轻忽的时候,就要遭遇到困难,而当遭遇困难而勤修的时候,态势就会逐渐有利而变得容易了。这种辩证的看法颇有点类似阴阳消长、否极泰来的思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深刻地体会到。

晋文公九年的春天,楚国派斗章来晋国聘问,请求讲和,晋国便派阳处父到楚国报聘,于是晋楚两国第一次实现和平交往,而霸主晋文公在与楚国讲和后,他的人生也即将走到尽头。纵观晋文公的一生,他早年遭遇变故,历尽艰辛、磨砺,最终结束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而回国执政;回国后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即位第二年帮助周襄王复位,平定了王子带之乱,第四年进行军事政治改革,建立“三军六卿”制度,任命一批将佐,准备开始与楚争雄。第五年侵曹伐卫,瓦解楚国联盟,而后于城濮之战击败楚国,取威定霸,在践土之盟上被周天子策命为“侯伯”,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位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而后又举行温之会、翟泉之盟,执卫侯、释曹伯、释卫侯、围郑国、分曹地,在诸侯国间行使霸权,第八年又扩“三军六卿”为“五军十卿”,增强了晋国的军事政治实力,任命了一批贤良之士为将佐。晋文公短短几年的统治时间,使得晋国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从此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与楚国的争霸成为之后晋国的主旋律,这两个国家成为春秋历史舞台上一南一北两大主角,谱写出了绚丽辉煌的篇章,让我们为晋文公的伟大事业而鼓掌吧。

最新小说: 霓裳铁衣 三国美色 我的女友是诡异 公主万福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催昭嫁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