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国春秋 > 卌一 诸国之事:楚庄王初立和齐鲁恩怨

卌一 诸国之事:楚庄王初立和齐鲁恩怨(1 / 1)

第四十一章诸国之事——楚庄王初立和齐鲁恩怨晋灵公八年(公元前613年)是个多事之秋,除了成周、齐国发生动荡,楚国也经历了一场内乱。

在位十二年的楚穆王于前一年去世,他的儿子侣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春秋五霸”之一(英雄式国君,综合能力超强的一代君主,凭借个人能力跻身

“五霸”行列,创造有成语

“问鼎中原”)。这位后来叱咤风云的楚庄王这时候还只是个懵懂少年,申公子仪(斗克)担任太师,公子燮担任太傅,令尹子孔继续执掌国政。

楚庄王元年(前613年)的秋天,令尹子孔和太师潘崇准备率军袭击

“群舒”,于是让公子燮和子仪留守国都,辅弼庄王。一切安排妥当后,子孔便和潘崇率师讨伐

“群舒”里的舒蓼,但让他想不到的是,被他安排留守国都的二位贵族竟然是两头凶狠的

“狼”,他们趁着子孔和潘崇出征,竟然伺机作乱!这两人为什么要作乱呢?

这个斗克曾经被秦人俘虏并囚禁,后来秦国崤之战战败,为了联合楚国共同对付晋国,便放斗克回去求和。

斗克为楚秦和平立下了功劳却没有得到任何赏报,公子燮想要当令尹也当不上,这两人皆因不得志而心怀怨恨,于是趁着子孔和潘崇出征,便联手作乱,施加罪名给二位将帅并且瓜分了他们的财产,又加筑郢都的城墙以作固守之用,并且派人去刺杀子孔,但是刺杀没有成功。

令尹子孔大怒,回师郢都讨伐二贼,子仪、公子燮惊惧,于是在八月份,二位贵族挟持着年轻的楚庄王出逃,准备逃往商密。

途经庐地的时候,庐大夫庐戢黎及其助手叔麇设计诱杀了他们,然后把楚庄王护送回了郢都。

这次内乱之后,有人为了加害大夫析公臣,便向庄王诬告析公臣知道并参与了内乱,庄王不能正确审理(估计是害怕得罪权贵),于是析公臣便逃亡到了晋国,为晋国所用,在后来的晋楚绕角之战中为晋军献策而击败了楚军,算是一种报复。

这次子仪之乱可以看成是若敖氏家族内部斗氏和成氏的夺权之争,楚庄王作为国君在内乱中被叛臣所利用挟持,这使他对若敖氏家族的蛮横跋扈更感憎恶,但他这时候还只是个刚出道的

“小鲜肉”,面对盘根错节的若敖氏家族,面对这个老牌贵族的强势、咄咄逼人,只能选择蛰伏,但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双雄,楚庄王这个等待着展翅高飞的雄鹰,终有一天会与若敖氏家族这只威势逼人的猛虎爆发一场决定整个国家权力归宿的战争的!

前面说过那位

“为爱出奔”的孟穆伯,他在莒国跟随己氏生活了一段时间,生了两个儿子。

后来这位孟穆伯想家了,于是委托在鲁国的儿子孟文伯替他请求回国,鲁国执政东门襄仲害怕穆伯回来夺权,于是提出一个条件:你公孙敖要回来可以,但是以后不准上朝参与政事了!

穆伯思归心切,接受了襄仲提出的条件,于是回国后,便整天呆在家里,不再过问政事。

就这样在鲁国当了三年

“宅男”,孟穆伯终于忍受不住,又再次跑往莒国,这次把全部家当都搬过去住了。

不久,在鲁国的孟氏族长孟文伯病重,他认为儿子蔑还年幼,不堪大任,于是请求立他的弟弟、声己所生的难为家族继承人,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在文伯死后,他的弟弟难便被立为孟氏的新家主,这就是孟惠叔。

这时候在莒国的孟穆伯又想家了,他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古人讲究落叶归根,穆伯希望自己能死在家乡,于是让儿子惠叔在鲁国为大家送重礼,替他请求回国,这次又得到了鲁国的允许。

但孟穆伯最终还是没能回到家乡,因为他在回国的途中,于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的九月份,客死在了齐国。

穆伯去世后,孟家人请求把他的棺材运回国以卿礼下葬,但鲁国没有答应。

后来,齐国有人向孟氏出主意道:“鲁,是你们的亲人。把装饰好的棺木放置在堂阜(地名,位于齐、鲁边境上),鲁人必定会取去的。”古时贵族按等级不同,在其棺木与柩车上有不同装饰,这就是

“饰棺”,饰棺如果不停殡,就意味着无所归。孟家人听从了齐人的建议,于是把穆伯的饰棺放置在堂阜。

鲁国的卞邑与堂阜邻近,卞邑大夫便把情况报告给了上级。孟惠叔从父亲穆伯去世以来就一直请求将父亲的遗体归葬,到现在快一年了,事情仍然没有着落,他因为悲伤过度而容颜憔悴,他不忍心父亲的灵柩得不到停殡,坚决请求取回棺木,站立在朝堂上等待着命令。

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鲁国,于是归葬孟穆伯的请求便被同意了。文公十五年(公元前612年)的夏天,齐人送还穆伯的灵柩,鲁人取回并停殡在孟氏之寝。

因穆伯有出奔之罪,他的葬礼便按照同样犯有罪行的父亲庆父的葬礼举行。

声己怨恨穆伯抛下她而去莒国寻新欢,不愿看他的棺材,只在帷堂里哭泣。

东门襄仲怨恨穆伯娶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妻子,也不想去哭丧,叔仲惠伯劝道:“治丧,是对待亲人的最后一件大事。就算不能有好的开始,有好的结局也是可以的呀。(丧,亲之终也。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史佚有过这样的话:‘兄弟之间各自尽力做到完美。’救济困乏、祝贺喜庆、吊唁灾祸、祭祀恭敬、丧事悲哀,感情就算不一样,也不要断绝了互相之间的爱,这是对待亲人的道义啊。您不要丧失道义,怨恨别人干什么呢?”襄仲听完大受感动,于是带着兄弟们前去哭丧。

后来,穆伯在莒国所生的两个儿子来到鲁国,这时候担任孟氏家主的是孟献子(即蔑),他很爱这两人,全国人民都知道。

但有人却乘机向孟献子进谗言道:“这两人准备杀死您!”孟献子把这话告诉了季文子。

那两人得知后,叹道:“夫子以爱我们而闻名,我们却以准备杀死他而闻名,这不是远离了礼吗?远离了礼还不如死呢!”后来两兄弟去抵御敌寇,一个在鲁国句鼆守卫城门,另一个在鲁国戾丘守卫城门,都战死了,以生命捍卫了春秋时代

“礼”的精神。再说回鲁女子叔姬的事,鲁国委托周卿士单伯向齐国求取子叔姬非但不得,反而激怒了齐国,致使单伯和子叔姬双双被执,于是鲁文公十五年即晋灵公九年的春天,季文子为了这事而前往晋国寻求帮助。

在霸主晋国的斡旋与施压下,这年六月,齐国终于答应了单伯要子叔姬回国的请求而赦免了他,让他到鲁国去传达命令。

且说去年晋国在新城召开的盟会,蔡人没有参加,于是晋国上军将郤缺率领着上下二军讨伐蔡国,对蔡人说道:“不要以为国君(晋灵公)年少,就可以随便懈怠,不来参加会盟!”言外之意就是,别忘了晋国还有个强悍的执政赵孟呢!

六月初八戊申日,晋军攻入蔡国国都,与蔡人订立了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左传》),迫使蔡国归附了晋国,然后就回去了。

那边厢,正当齐鲁关系似乎有所缓和的时候,这年秋天,齐国却突然出兵侵犯鲁国的西部边境,于是鲁卿季文子只能再次前往晋国,请求霸主主持公道。

十一月,晋灵公、宋昭公、卫成公、蔡庄侯、郑穆公、许昭公、曹文公在扈地举行会盟(鲁国因有齐难不能参加),重温新城之盟的友好,并且谋划讨伐反复无常的齐国。

结果齐人贿赂了晋灵公,而晋灵公这时候已经是个少年,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不愿再屈从于赵盾,于是在收受齐人的贿赂后,便不顾对盟国的大义,停止了对齐国的讨伐。

齐国因为放周卿士单伯去鲁国致命,答应归还子叔姬,于是在十二月,便派人送子叔姬回鲁国,但这只是出于尊重王命,并不代表齐鲁关系缓和了。

很快,齐懿公就出兵侵犯鲁国的西部边境,他认为齐国贿赂过晋侯,诸侯军队不会来对付他,于是肆无忌惮的齐军接着又攻打晋、鲁的另一个盟国曹国,攻入了曹都的外城,以惩罚曹国这年夏天去朝见鲁国的

“罪过”。季文子对齐国的行为感到愤慨,说道:“齐侯恐怕不能免于祸难吧!本身就无礼,反而讨伐有礼的人,还说:‘你为什么要实行礼?’礼用来顺应上天,这是天之道。本身就违反上天,反而以此来讨伐别人,这就难以免祸了!《诗》上说‘为什么不互相敬畏?因为不敬畏上天。(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君子不虐待幼小和卑贱,这是由于敬畏上天。在《周颂》里有:‘敬畏上天的威灵,因此才保有福禄。(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不敬畏上天,还如何能保住呢?因作乱而取得国家,应奉行礼义来守住君位,尚且害怕不能善终,而施行太多无礼的事,恐怕在位不会很久了!”面对齐国的肆虐,以晋为盟主的诸侯不管不顾,鲁国只得亲自与齐国讲和。

本来要与对方国君讲和必须君主亲自去才能表示诚意,但是鲁文公刚好生病了,于是在鲁文公十六年的周历正月,文公只能委托季文子前往与齐懿公讲和。

双方在阳谷会面,季文子请求与齐懿公盟誓,但齐懿公见对方只是个卿,不愿自降身份与之盟誓,说道:“请等贵君病好了再说吧!”但鲁文公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一直到五月,已经四次没有在每月初一

“视朔”了(古时天子于每年季冬颁布明年十二个月的朔日及政令于诸侯,称为

“告朔”,诸侯则于来年每月初一即朔日祭告于庙并听取政令,称为

“视朔”)。鲁文公怕拖太久会夜长梦多,只好让东门襄仲带着重礼贿赂齐侯。

在诱人的财礼面前,齐懿公终于把什么身份礼仪抛到九霄云外,爽快地答应了鲁国讲和的请求,在六月戊辰日,与鲁卿东门襄仲盟于郪丘,双方达成了和议。

最新小说: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霓裳铁衣 催昭嫁 三国美色 公主万福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我的女友是诡异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