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开朝议政……众臣建意勇王择大吉之日,操办一场着有声势的开朝典仪。
可勇王大摇其头说,过于隆重虚费甚多而且耗时太久,只要仪礼周全还是从简的好。
勇王不喜张扬自然是好事,众臣也就依从简置了。尽管如此,封疆开朝的气象还是甚为宏大的。
属臣们退去了帝朝服饰更换疆朝衣履,勇王也退去了金缕甲胄更换上封王袍服。
一派庄重威严之色,携群臣祭天祭祖之后方才来到大正殿中。当勇王坐到王椅上那一刻,各人心情都是为之一新。
群臣三唤千岁跪行朝堂大礼,勇王施以仁王之仪以节礼制,起身平手呼道
“平身”。群臣谢恩而起侍在两厢,这开朝典仪就算周全了。眼前这朝堂景象虽不比帝朝宏伟,却更显得庄正和顺。
属臣们面露喜色都抱着厚厚的折本,令人心中振奋。勇王负手道:本王受爵封疆数十载,今日方才执剑北返开朝封疆,心中着实感触良多。
本王曾多年争战驰骋,也曾主政帝朝中书,时至今日仍是难筹隆兴帝业之志,想来却是忏愧。
不过本王矢志不渝,尽管北疆仅为一域之地,也要以这萤火之热燃起那燎之火。
愿诸卿竭力襄助,以此为始,建那隆兴帝业之功!众臣心潮涌浮,再次跪身下拜。
呼道:殿下英武贤明,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哈哈哈,好~!勇王大笑言道:有你等筹国之士,本王便后顾之忧。
众卿平身!勇王含着笑意,待众人起身后又道:今日朝仪已毕,众卿即可松弛一些。
王城不比京师,君前奏对无需太过拘紧。诸卿多与本王共过生死,莫要生分了情义才好。
呵呵……。这……。众臣干笑看向吴拘,吴拘却是眼色一厉,群臣赶忙收了笑意。
吴拘这才出班奏道:殿下重德厚义实乃君上贤德!只是朝仪之矩乃是纲常典范,恪尽朝仪亦乃礼治根本。
切不可因情义乱之!况且君臣无礼何谈情义,又如何德化生民之言行。
此节甚如殿下军中铁律,乃治世之纲,不可轻之。嗯——!勇王点头沉吟片刻,言道:吴卿所言甚是!
既然开朝治政,这朝堂之仪确是为礼治典范。看来倒是本王所请有些不合时宜啦~!
既然如此也就罢了,不过下了朝堂诸卿再不可生分。免得本王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啦~!
勇王情义拳拳,众臣自也心暧意浓。同声道:臣等尊旨!好啦~!勇王挥手罢道:本王匆匆返疆只在各城稍作停留,见到你们手中的折本,心中却是宽慰。
革新弊政之事,你等是如何筹谋的呢?殿下`!博贺出班奏道:黑岩城乃王架返疆的第一站,那就从末将开始吧。
勇王笑道:好~,准奏!博贺展开折本,奏道:殿下回疆志在复兴帝业,因此一要治政,二要伐燕,聚其力方有所作为。
末将与属城各司详慎斟酌,结论是唯有全面革除弊政,方可见复兴之象。
好啊~!勇王喜道:你倒说说,如何全面革除弊政。是!博贺禀道:臣所提请新政六则,一者便是吏政之清。
文以才学取仕、武以功绩封赏,这些均无无不妥。唯度其德甚难矣!因此,臣以为不论才学大小、功绩如何,都要考察德行,方可授实任用或是升迁。
这便是
“保举连责之制”!凡大德有伤者,只筹其劳、其功,以爵禄尔。私德有伤者,需保举者纠监而授。
小节不拘者,需保举者训导而授。以至,可避私授权柄之祸,可安仕子之心,可德化民心善恶之业。
嗯——!勇王点了点头,问道:此政可有弊处?有!博贺坦言道:此政有大弊两处,不过尚有周全之法。
一者易生结党之嫌,因此度量连带之罚不易过重,非生大过之失不可罢官贬黜,非大政之过不可入罪。
再者,监察御使可行记录功过,监察上官避嫌之责。如此即可周全法度,清明吏政。
二者……,二者嘛~!由殿下执掌朝纲,却是料也无妨。呵~!勇王笑道:保举制其根在于本王,若是本王昏庸岂不满朝腐臣污吏啦~!
呵呵~!博贺干笑道:确实是这个意思,因此末将才说
“殿下执朝料也无妨嘛~!”不可!勇王肃颜道:制政严谨必需由本王依始,否则上行下效还不如不改。
这样,在德行考评上本王自限三次独断之权,余者尽要安制办理。继续说吧!
殿下英明!博贺续道:二者兵制。殿下已然开朝,帝朝兵制就显得颇有冗杂。
末将提请,军政分治之策。郡守治政将军掌兵,只需留下数千护城、巡城军士,由兵备道府兼任协领统辖即可。
余下囤军尽数归建王旗之下,原属总兵可任王军总领。如此一来,不论整军备战还是协同争伐,都将步调一致,甚安开疆之策。
三者工建。提请撤编工建营,改建商工统办衙署。四者农征商赋。提请撤销农、猎税赋,以官价采购约粮、猎收。
大商者,税入售卖不入商户。散商者,税入采买亦不入户。五者礼政。
开官馆以资寒学者,类百科以支兴研者。六者监司。提请由君上主理,拔离庭处之外,以便直言谏弊。
很好!勇王转向道:众卿可有不同见解,尽可道来。众臣相顾耳语频频点头,看来对这六则新政很是满意,一时间无人出班陈奏。
而林海郡守朱松此时却是一脸不快,抱着厚厚的折本出班奏道:殿下!
博贺太过奸滑,将臣之策抢先道个尽然。着实可恶!不过臣筹谋改制已有十载,细微处博贺必然难比臣之周全。
这是六政细则,还请殿下御览。勇王示意,内监黄旺走下御阶呈回折本。
勇王翻看着连声称赞道:好好好~!朱卿未雨绸缪,果乃济世之臣,罢朝后本王必当详加检阅。
谢殿下赞誉!朱松脸色缓和下来,得意的撇了博贺一眼方才归班站好。
博贺微微一笑也未在意。勇王放下折本言道:既然诸卿对此并无异意,本王看来也甚为满意。
待庭议时议定章程,即可颁诏执行。本王现在想知道,照此施政,三年后你等可能筹措多少军力?
博贺刚被骂作奸狡,便不再抢着陈奏。可等了片刻却是无人出班,这才晃了晃头出班奏道:黑岩可再筹二十万军役,扩充两番军备物资,支持三十万精锐五年用度。
另备真元炮三十门,灵元驽车三百架。听闻博贺所报,其余八大郡守心中砰然,不由得暗骂博贺不是东西。
你就不能匀些出来,也免得我等在殿下面前太过不堪。不错~!勇王含笑正待夸奖几句,却被吴拘适时打断。
奏道:黑岩城占据地势之优,却是财源滚滚之地,有此政绩分属应当。
殿下还是再听听其他郡城如何吧~!看到其余郡守脸色变色,勇王便明白了吴拘的心意。
于是点头道:好~,就请各大郡守依次报来吧!回禀殿下!按照博贺将军的章程,九元城可供给精锐十五万,另备真元炮十门,灵元驽车百架。
……。铁环城可供精锐九万,另备军甲三十万套。……。天阁城可供精锐八万,另备各类丹药一万斛。
……。云宵城可供精锐五万,另备云宵勇士三百名。……。林海城可供精锐七万,另备营帐车架十万。
……。天兽城可供精锐六万,另备翼兽一万,军马四十万匹。……。安庆城可供精锐七万。
……。霸王城可供精锐三万。吴卿~!勇王转头问道:小燕国兵力、战力如何?
小燕国辖城四十八郡,总兵力超过六百万。主帅赕(dan)余明哲,还算有些谋略。
呵~!勇王面现不屑之色,言道:复姓赕余,看来是和阳国罪奴之后,难怪被下放到小燕。
以我九十万精锐王军对阵六百万小燕军,虽可筹谋怕也难以周全吧。吴拘对此谋划多年,此时回禀倒是无需思量。
奏道:小燕军役虽众,却并非同心同德。燕境原本就是东华疆域,其属民也尽为我东华子孙,因此国内叛乱频发。
只需殿下一道诏令,燕境内就会群雄并举,呼应我王军之势。勇王闻言心中安稳不少。
正自思衬之时,却见吴拘突然身体战栗,于是赶忙罢朝。言道:吴卿身体有恙,暂退行台中书之职,由大学士高杰代掌职署。
本王暂且罢朝,未时你等入正阳殿共商革政之事。退朝——!勇王挥袖而去,黄旺一声唱喝,众臣高呼
“恭送殿下”,勇王匆匆下朝而去。回到正阳殿中,勇王立即将吴拘唤来。
问道:魔蚀之力发作了?吴拘森然一笑,道:殿下放心,臣尚可压制,今日事了即可转修魔功了。
勇王劝其即刻回府,可吴拘执意不肯。勇王无奈,只得将他留在身边亲自看顾。
命人搬来躺椅,吴拘坐盘其上兀自闭上眼睛。勇王见其安定下来,这才翻开折本一一浏览起来。
看了两个多时辰,勇王才对北疆有了详实的了解。北疆地处极寒,所牧生民不过一亿。
按照兵役比例上限千中取五算来,募兵之数应在五十万左右。如今要募集九十万王军,再加上护城军、巡城军等,已经超出限额一倍有余。
若是强行征募,于政而言却是大为不利。而且此地谋生不易,产出更是稀少。
除黑岩城外,越是深入极北税负越是难以征集。勇王曾有令谕,北疆不可苛征掳民,因此财政上甚为拮据。
王城虽为中枢之要,却仍需其余郡城时时接济方可正常运转。小燕辖城四十八郡,极玄古道外有八郡如北疆这般,可余下四十郡均在天门山外的和暧之地。
御民虽非甚广,却也有七八亿之众。在小燕皇室横征暴敛之下,总兵力超过六百余万。
若无这王城之坚,这北疆怕是早被小燕吐入腹中了。勇王数十年着心争伐,此时方知疏忽了北疆的治理。
局面安定如此,吴拘等人着实功不可没。如今看来,滞水而渔犹如饮鸩止渴,唯有推行新政才能破开局面。
勇王思谋正甚,就听黄旺在耳边轻言禀道:殿下~!众位大人已经候在殿外,是否此时招见。
勇王看了吴拘一眼,轻声吩咐道:让他们去庭议房等候,本王随后就到。
黄旺应命而去。勇王轻手轻脚的换下朝服,又看了看吴拘便匆匆赶去。
来到庭议房,众臣又要大礼参拜。勇王摆手道:繁文缛节难免误时误事,日常庭议致公之时无需拘理。
吩咐众人依次坐下,勇王将批复过的折本尽数下发。让他们先行讨论,而后共议章程。
众臣初时还有些拘谨,见勇王叫过博贺等人轻言讨论,他们也就放得开了。
庭议房嗡嗡作响,直到亥时方才停歇下来。高杰奏报道:殿下~!我等已经商讨出了草案,还请殿下斧正。
这么快,你等果然都是能臣啊~!勇王含笑道:就请高卿为本王简述一二吧。
殿下过将了!高杰虽显疲惫却是兴颜不减,奏道:臣等共议以为,三年之期说长不长,说短也并非甚短。
改新内政与整改军制却可分而治之、筹之。据统计,北疆现下可集结精锐五十万众,改行军制后可分于两地囤兵驻扎。
将驻守王城精锐增至二十五万。此举可震慑小燕,以壮殿下返疆之声势,令其不敢妄动。
另一部精锐安置在林海城囤兵操演。此地多有平缓开阔之地,便于操演大型军阵。
而且林海森森连绵不绝,就算藏下百万雄师也不易察觉。至于王军军制草拟如下:统制将官一人,授以紫绶将军印信总揽军权。
统领将官两人,授以銮绦将军印信辅之。总领副将六人,授以将令各带一镇精锐。
参领参将十八人,授以将令各带一部精锐。其余管领、协领、佐领、标领,由上官因需简拔报备,兵部下文任命。
军体为三进制,由主官与两辅官三分而掌。殿下自掌紫绶将军印信,可任命两位统领将官分别主持疆防与囤练。
两者亦可轮训、换防、休整,择其优者选入中军直属,由殿下亲掌一镇或三镇精锐。
如此甚好!勇王对此大点其头,言道:驰骋疆场乃本王夙愿,还真怕你等不让本王掌兵呢。
呵呵,吴拘此时笑着走了进来。言道:如今北疆军力尚弱,确需殿下主掌方可提振威势。
他日殿下承袭大势之主,再要临敌可就是动摇军心了。吴拘神色平缓很多,勇王这心中稍安。
讶然道:那本王可要珍惜一些,日后恐怕就连临敌的机会都没有啦~!
众人哄笑道:那是自然,帝业大兴怎能还让殿下临敌呢~!…………好啦~!
众人玩笑片刻,疲乏之态缓解不少。勇王这才打断道:内政方面你等议得如何?
高杰禀道:臣等共议以为,殿下批示的内政六则皆是大有可为,由其德化生民方面效益应是最大的。
从古至今,皇权者授民以愚而统御之策,却是大谬已。民不智,智者欺之。
智者为何?商宦之人也。为富不仁者之不仁之行,为政不廉者之为所欲为,皆因民智不举也。
智民而明,既可约束商德、政风,又可拱御王道正统。切乃仁德之本,圣御之柄也!
善!勇王评道:此政也甚得孤意!智其民,开其力,廉吏治,固国本。
德其民,归其心,行王道,持权柄。善亦!殿下圣明!君臣心意相合,众臣不禁同声呼喝。
勇王按下声浪,言道:你等均为国之肱骨,余下五则也不必再禀。此时便可拟定章程,本王当即诏准。
众臣心血大盛分工协同,刷刷点点的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将新政章程拟定完毕。
勇王看过大为满意,当即刷下诏令颁发下去。勇王见众臣疲惫得很,本想就此散去。
就见朱松再次奏请道:微臣听说,殿下回返途中察办了一个酷吏,叫周大同。
殿下可否将此人调任林海,任他为囤练监军可好?这……!勇王闻此不禁皱眉沉吟,犹疑道:此人过于狠辣,怕是不妥吧!
殿下!吴拘插言道:此人虽为酷吏却极尽王事,委以监军之职必当竖起军中铁律。
此职不涉民政,令其司职却是恰如其分。臣以为,委其总监军之职为更佳。
额……。勇王沉吟应道:此人大德有瑕却非失德,司理此职确可强化军力。
不过你等保举此人可要看好些,否则连带之过仍是要被问责的。吴拘、朱松躬身应道:臣尊旨!
必当严加管束。庭议持续到了深夜,一应政务总算理出了头绪。任命博贺为前军统领镇守王城,朱松为后军统领专司囤练。
周大桐升任总监军,在林海城职守。总领、参领的人选也都一一敲定,名单转于兵部任命。
又将安定候张腾、骁骑候陆子明、定远候赫林森,任命为囤练参军,参谋演阵之法。
内政上,免税惠民,改税利商。精减编制,清明吏政。取明德教化之意,开设明德堂。
文武两科分别授以,明德圣言、诗辞礼乐、兵书战策、吏制律典、商学理思,以及武、工、艺、农、猎等等。
凡入堂思学者仅需遵其典制,衣食住所均有供给。才能优学者亦有专款拔付,以兹奖励。
按举仕之规、入营之律、从商之法各谋道途。众臣早已疲累不堪,可心情仍就亢奋不已,勇王为筹其劳摆下宫宴,又与众人同乐一回。
这些臣属,不是出身勇王帐下就是被罢黜至此。此时得筹安邦、定国之志愿,当真是胸意大开。
辅佐此等圣明君上,众臣岂不归心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