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么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逍遥小老板 > 第556章 爱情和生意

第556章 爱情和生意(1 / 1)

我一直想在公模市场插一杠子。

所谓公模,系指由模具厂家自行开发、没有知识产权的通用模具,其塑胶制品,可以任意对外销售。珠三角作为电子业重镇和山寨大本营,产业分工达到极致,为公模提供了合适的生存土壤。

以影碟机面板为例,包括镜片和按钮在内,公模开发费用只有两三万块钱,一套朔胶面板可以卖七八块钱,利润大概在一两块钱。

换言之,任何一个人,只要掏两三万块钱开一套影碟机面板公模,并且有能耐卖出2万套,那么恭喜你,本钱已经回来了;如果能卖出20万套,基本上就能赚到20万块了――这年头,混得好的白领,年收入不也就这么多嘛。而只要眼光对头,靠公模赚到20万,说多半年就成。

所以,业内很多生意失败穷困潦倒的老板,第一个想法就是弄几万块钱,开发一套公模,以求咸鱼翻身,重新崛起。也的确有人做到了,业内不乏这样的传说。

最离奇的一例是这样的,说是一个模具厂的老板,做到很大的时候,因为客户倒闭了,他也跟着倒闭了。雪上加霜的是,倒闭以后,他老婆毫不留情,决绝而去。

所幸的是,这老板有钱的时候,对一个女人很好,更幸运的是,这女人念旧,平常花钱也俭省,当即拿出5万块钱――也有说10万的,鼓动这老板去开公模。这老板开了一套19吋的显示器公模,一举翻身,仅这一套公模就把房、车赚回来了,也把老婆赚回来了――这老板和资助他的小三结了婚。

所以说,爱情和生意很难分开,爱情有时候是生意,生意中有时候也有爱情。

影碟机面板因为资金和技术门槛低,早已成为公模的红海市场,据说每套8毛的利润就有人肯做,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机芯支架因为资金和技术门槛高,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本来,像质信这种意向性――而非实质性――客户,第一次见面,点到为止即可,如果有缘,以后自然会有生意上的往来,无缘,就不知哪年哪月再相见了。

我有心上马机芯支架,加上对林颖两口子比较好奇,所以一直没有告辞。而林颖热情好客,并没有让我觉得尴尬。

很快到了饭点,林颖说:“吃饭去,老刘。”

我说:“好,你叫上老何,我请客。”

饭馆就在厂门口,是林颖两口子开的,既作工厂饭堂,又对外营业,据林颖说,对外的盈利和对内的花费持平,也就是说,解决员工的吃饭问题没花工厂一花钱。

这个做法让我佩服不已。席间,我请教说:“你们厂有员工多少人?”

林颖说:“1百多。”

我说:“员工早中晚3顿饭,算10块成本,每天就得1千多,这个饭馆对外能赚1千多,相当了不起。”

林颖说:“老刘,你误会了,饭馆赚不到这么多。员工早饭要掏1块钱,中饭和晚饭要掏2块钱,剩下的厂里补贴。补贴的钱刚好是饭馆对外营业赚来的。”

我说:“能做到良性循环,这也很厉害了。”

席间,老何话不多,和林颖只是淡淡一笑,有时干脆就一个眼神,内容简单明了,却又似乎蕴涵一切。

我觉得他们一定有不同寻常的经历,借着3分酒意,就直接问了。

林颖并不介意,大大方方把他们的故事讲了。

他们俩的确是校友。老何读本科和研究生时,都是校排球队主力,可以想象,当初的老何身材是多么健美。而林颖以前虽谈不上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却也动人得很,脸上绝无那条印记,腿上也没有貌似小儿麻痹症的遗留症状。

老何硕士毕业后留校作了讲师。林颖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两人的故事,开始很俗套,只说两个关键词就能概括,师生恋,有妇之夫。

这种事情搁现在不算一回事,真的不算,可搁在上世纪90年代,那就惊天地泣鬼神了。老何停职检查,在学校干不下去了,离婚后单身一人跑到南边下海。林颖挨了个记大过,勉强把书念完,一毕业就追随老何来到深圳。

林颖讲述这段经过时,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中间老何只插了一句:“我没办法抗拒,只能不顾一切。”火灭

我做了一些爱,但并没有真正谈过恋爱,他们的幸福让我羡慕。

“师生恋”和“有妇之夫”使故事的开始有些俗套,但听着听着,后面就不俗套了。不但不俗套,还感人得很。

这是一对读书人出生的生意人。

我说:“模塑这一行的老板,以大老粗居多,像你们这样高学历的,还真是稀罕。”

“书读多了,人就傻了,经常吃亏上当。”说这话的时候,老何流露出一种曾经沧海的平淡、质朴和厚重。

也是,但凡书念得多了,接触社会就少了,性格上单纯,考虑问题天真,在事业草创时,很难识破陷阱和骗局,所以吃亏上当在所难免。林颖和老何身体上落下的残疾,归根结底,跟开始时生意不顺大有关系。

老何来深圳后,最先给人打工,在一家贸易公司做采购,这家公司主要向北美出口塑胶和毛绒类玩具。说白了,这公司就是二道贩子,在大陆生产方和北美进口方之间倒买倒卖,也就是俗称的中间商。

中间商周旋在买卖双方之间,看似风光,其实不然,既受国外进口商盘剥,也受大陆生产商挤压,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

但凡生意人,总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毛病,老何天天和供应商打交道,感觉像他们那样开个工厂也不错,操心不多,毛利不低,当时恰好手头也积累了一些资金,索性自己办起了工厂。

这时林颖也来了深圳。老何是个明白人,没叫林颖来自己的工厂帮忙,而是要她另找一份工作,给人打工。

事实证明,这样的举措完全正确,它保证在最困难的时候,两人也能有钱吃饭,而不像有的老板,叫女人闲在家里玩,或者到厂里当老板娘,以至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落魄到要找人借钱才能吃上饭。

老何最先办的是个小塑胶厂。之所以办塑胶厂,有两个原因:一是老何常和这类厂子打交道,感觉其利润丰厚,二是因为读过李超人传记,知道老李的发家史――众所周知,李超人就是从塑胶厂发家的。

老何眼光不错,当年开这类小厂还是挺赚钱的,在渡过最初的起步阶段后,老何的厂子基本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眼看发家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然而,老何被人骗了。

塑胶厂如果纯做加工,而不开发自己的产品,就算发家,也很有限,而自己开发的产品一旦在市场火起来,那就不是发不发家的问题,而是发多大家的问题。

老何做贸易的时候,认识一个台湾佬,估且以林先生称之吧。林先生和老何并没有生意往来,但两人还算相熟。林先生90年代初跑到大陆寻找发财的机会,几年下来,财没发起来,又不安心打工,一直在社会上晃荡。

林先生找到老何,要求合作开发一个产品,衣架。

这衣架不是家里常用的晾晒衣服的普通衣架,而是精品服装店里用来展示样品的高级衣架,售价相当贵。

林先生拿来的样品,是专门从美国搞过来的,不仅式样美观大方,材质也挺讲究,透明ABS,原料就不便宜。

应该说,当年开发这个产品那是相当有眼光,拿东莞虎门来说,批发量就相当惊人,更不要说广深港一带成千上万的服装店了。

老何也觉得这产品不错,决定和林先生一起干。二人商定,老何生产,林先生销售。

林先生声称先把这衣架卖到台湾,然后再香港,再深圳广州,再然后在全国铺开。林先生描绘的蓝图金光灿烂,听起来相当不错。真要按他说的那样去干,结果肯定也错不了。

但是,林先生一开始就没打算和老何好好合作,林先生借口回款周期长,货拿走了一批又一批,却没拿过一分钱回来。老何贴钱不说,还把正常的生产停下来,专门组织生产衣架,并因此欠下料商一大笔钱。

说实话,老何太单纯了,当时他如果动一点心眼,把林先生撇开另起炉灶,不但不会受骗,还能赚个盆满钵满,哪里会有林先生的事。但老何读书人出生,下不了那个手,也可能根本就没有那样的想法。估计林先生找到老何,也是看准了他这点。

经历了这件事,老何的厂子一夜回到解放前,比刚开厂那阵儿还要艰苦。如果不是林颖还领着一份工资,老何可能都没钱吃饭了。

老何虽是读书人,但抹下面子也能吃苦。就像俗话说的:吊起来都能捱。老何能苦到什么程度呢,大热天,烈日高悬,他能光着膀子蹬三轮给人送货,就是这么勤力。

为了纪念这段艰苦岁月,那辆三轮一直没舍得扔,就搁厂里车棚放着。

最新小说: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谍海偷天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九零福运小俏媳 八零好福妻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